鄭秀珍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身心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小學階段學習數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空間觀念、模型思想、邏輯推理能力及數據分析思維,對學生后期的學習、生活有著長遠的影響。而在當前的數學課堂上,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可以打破傳統教學中一言堂的教學弊病,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自主性,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
一、 引言
數學教育的本質是指引學生發現美、創作美和享受美,通過數學學習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辨別是非,教導學生如何正確地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總而言之,數學教育能極大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增廣見聞,助力學生未來發展。
二、 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的原則
(一)科學性
科學性的原則要求我們在教學之前,全面、深入、詳細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社會閱歷不足,認知水平普遍不高。學生的生活大多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基于此,生活化的課堂需要為學生量體裁衣,而如果課堂教學中的生活化元素,嚴重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師所舉的例子,所講的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則生活化課堂的構建也隨之失去了生命力。教、學信息之間的不對稱,在客觀上增大了課堂上的“斷層”空間,學生處于這樣的教學狀態下,難以跟隨教師的思路輕松進入到教學主題中。此外,生活化的課堂延伸至學生生活中的點滴,反之,從學生的生活中的事物、場景、活動等,也需要能夠映射到課堂之上,兩相融合,才能相互促進。
(二)發展性
發展性的原則要求我們在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時,注重發展課堂的活力、張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應區別于傳統的一言堂、灌輸式課堂,課堂應充滿活力,氣氛活躍,這樣才可最大限度降低學習所帶給學生的逆向感受。事實上,我們的大腦特別“偷懶”,而學習必然需要大腦持續性的工作,大腦在感到疲憊后,總是向人體發出“偷懶”信號。而充滿活力和張力的數學課堂,讓教學過程充滿歡聲笑語,學生深處這樣的課堂上,才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而不至于思緒紛飛,開小差和講話。生活化的課堂需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課堂強調互動,提倡質疑問難,鼓勵獨立思考。因此,在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時,我們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確保各知識要點銜接流暢,并把握好課堂節奏。
(三)主體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是最為核心的原則之一。我們知道,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工作為學生服務,教學設計、教學規劃及教學方法的優化調整,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總是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將自己放置于課堂中心的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師生互動大幅度降低,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教師傳輸的知識,而至于疑惑不解之處,也找不到合適的時機舉手發言。因此,我們不能讓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流于形式,生活化的課堂不是簡單的“生活元素+傳統教學”,而是通過生活元素的引入,給予學生熟悉感,帶給學生啟發,潛移默化驅動學生思考教學主題。生活化的課堂,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地創新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一以貫之地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
三、 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路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課堂,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方法,不同的教師可結合學校、學生的情況以及自身的教學特點,因地制宜,從不同的維度構建生活化的課堂。
(一)生活化教學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前提條件之一就是教師更新教學理念,秉承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精神,在數學課堂上嘗試性的融入生活元素,緩慢增大生活元素在數學課堂上占據的比例,以量的積累而逐漸實現質的轉變,從而將課堂構建成生活化課堂。因此,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一方面,是長期形成的教學模式具有強大的慣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完全實現轉變。事實上,在短期內構建的生活化數學課堂,絕大部分是出于教師的“有意為之”,而這樣帶著針對性、指向性的數學課堂,注定會存在許多不合理、不科學之處,隨著教學工作的深入,課堂教學中的漏洞也將逐漸凸顯出來。另一方面,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步驟過快,會讓學生產生不適感,而教師越是加大生活化教學力度,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不適感越強。此時,部分教師會發生動搖,對生活數學課堂懷有否定態度。所以,我們要統籌兼顧,未雨綢繆,在轉變授課模式之前,先考量生活化元素在數學課堂上融入的角度,預測學生的反應和教學效果。需要注意,我們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不可能徑情直遂,難免會存在阻礙和挫折,此時,我們要堅定自我,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和其他溝通交流,從學生處獲得反饋,及時反思總結。積極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分享經驗,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二)生活化的課堂導入
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需要重視生活化的課堂導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活動中,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有諸多方式,如歌曲、視頻、游戲、故事等等,只要善于結合教學主題合理開展,都能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教學“認識分數”這一章節內容時,筆者為學生講述了如下小故事:同學們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炎炎夏日的午后,萬里無云,太陽暴曬,師徒四人走得大汗淋漓,口干舌燥,渾身乏力。師父開口道:“悟空,得想法弄些水喝才好。”悟空說:“師父稍后,俺老孫去去便來。”話音剛落,人就飛遠了。不一會,悟空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交給了師父。八戒好吃懶做,加上體胖怕熱,看見西瓜高興得不行。師父知道二徒弟食量巨大,于是將西瓜一分為二,遞一半給八戒。八戒伸手去接,又急急縮回,嘴一撇,不高興了,顯然是嫌少。悟空一向喜歡捉弄八戒,于是將西瓜平均分為四塊,遞兩塊給八戒,八戒還是不高興。于是,機靈的悟空將西瓜平均分為八塊,遞給八戒三塊。八戒喜笑顏開,急忙接過后大快朵頤,一邊吃一邊說:“還是猴哥心疼我。”故事說到這里,學生哈哈大笑起來。筆者接著對學生說:“八戒不懂分數知識,只看數量不看分量,同學們要好好學習分數知識,才能避免在生活中吃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