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光 李劼 劉偉 李國秀
[摘? 要]本文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賽項為藍本,對“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期全面提升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技能大賽? 課程改革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教改)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GJ19055);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項目(項目編號:SGKCSZ2020-476);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項目(項目編號:SGKCSZ2020-607)。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由教育部牽頭,聯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及相關行業、人民團體、學術團體和地方共同舉辦的一項公益性、全國性職業院校學生綜合技能競賽活動,自開賽以來,對高職院校各方面的影響越來越顯著。當前,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賽項已成功舉辦了五屆,賽項主要包括重金屬污染檢測、農藥殘留檢測、獸藥殘留檢測三個項目,進行了四屆個人賽后,在第五屆轉變成了集體項目。當前,該賽項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食品營養與檢測,以及相關農產品、食品檢測類專業教學的平臺,也是農產品、食品檢測類專業向社會展示的舞臺。
“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是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專業的核心課,課程內容主要是利用現代大型檢測設備(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譜儀、氣相色譜—質譜、液相色譜—質譜)對農產品、食品中的潛在安全殘留物質進行檢測,以確保食物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賽項重點考查學生利用現代化大型分析儀器(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獸藥殘留檢測和重金屬污染檢測的能力,該賽項的內容、競賽方式、評價方式等已經成為引領“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教學改革的風向標。本文基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賽項,研究如何推進“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的教學改革。
技能大賽視域下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的選取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學內容若選取得當,學生在掌握課程基本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還能掌握專業前沿知識,為適應將來的職業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前,由于種種原因,各院校的教學內容差異較大,在專業的核心技能培養方面存在較大爭議,課程教學內容也成為各院校質檢爭執的熱點。
1.以技能大賽為指引,重構課程教學內容重難點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競賽項目試題組由檢測機構權威專家、企業技術人員等組成,競賽項目從獸藥殘留檢測、農藥殘留檢測、重金屬污染檢測三個分項目展開,與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高度契合,其內容完全取材于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一線檢測任務,包括完整的樣品檢測實施過程,能充分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直接服務于生產生活、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性。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操作技能、良好的大型分析儀器操作技能及嚴謹的實驗結果處理能力,才能較好地完成賽項要求。而這些技能正是一線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從業人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同樣,這些技能也是“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的核心技能和前沿技術,其準確度非常高,可作為課程中必須掌握的技能。
基于此,“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的教學改革應以技能大賽的賽項內容為指引,重構知識內容,將基礎操作能力、分析儀器使用能力、實驗結果處理能力的要求,與每一個課程教學項目進行有機融合,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技能,發掘行業前沿技術,助推學生全面提升職業技能。
2.基于檢測行業大環境,深耕課程特色知識點
盡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項目的賽項內容能代表“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的重點內容和前沿發展,但并不代表本課程的全部專業知識內容,“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可以以此為基礎,但不能視為全部。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新型檢測儀器應運而生,并應用在了農產品、食品潛在安全成分的檢測上,新技術、新方法也成為了國家檢測的標準方法或優先推薦方法。課程改革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強調課程特色,如何走出特色是課程改革必須思考的問題。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定必須要與檢測行業的大環境相結合,基于國家現行有效的檢測標準方法,重點關注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如多元素檢測的ICP-MS、ICP-OES法等,以及農藥殘留檢測的LC-MS法、獸藥殘留檢測的GC-MS法等。在課程內容講解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增加這些新型的檢測方法,將其作為課程的特色內容,再將這些特色內容與大賽內容相融合,形成完整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既不失特色,又不走“偏門”。
3.發掘技能大賽中的思政元素,提升課程內容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賽項通過對參賽選手綜合素質的評價可以達到檢驗目前高職院校在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方面人才培養水平的目的,在整個競賽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全部實驗操作,并且要保證檢測結果的精密度和正確度,充分體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賽事中使用的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設備,表明大賽組委會對我國高精端儀器設備的認同,也是對“四個自信”的有力實踐。
在重構“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內容時,教師應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創新課程思政模式,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之中,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他們的思想品德培養。
技能大賽視域下課程教學方式改革
1.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
葉圣陶先生曾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如果不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那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授權,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每個知識、技能點都可采用項目教學法,由教師設定教學內容,學生根據項目要求制訂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有序實施學習計劃,并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和調控。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導者、幫助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并將其有效地化為自己的技能。
教師應在每個知識點、技能點巧設教學內容,以便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探究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主動性,才能在興趣中顯現學習效果。
2.以優質教學視頻為載體,強化學生技能操作的規范性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進入自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用戶早已超過十億大關,學生對通過自媒體平臺獲得知識的渴望遠遠高于教師的課堂講授,尤其是在學習一些操作性強的技能點時,學生更希望自己動手操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錄制技能點的教學視頻,經過后期加工后,使其成為優質的教學視頻,并上傳于學院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平臺、學生班級微信群、QQ群等平臺中,免費給學生開放,充分發揮“兩微一平臺”靈活便捷的優勢,讓學生通過教學視頻的學習探究技能操作中的細節,以規范學生的技能操作。
3.理實一體化教學,學生“現學現賣”
“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內容大多以實驗操作為主。在教學安排上,教師可將所有課程安排在理實一體化教室,每個知識點有所對應的操作技能。通過教師的講解及優質教學視頻的學習,學生可直接利用實驗室的儀器設備進行訓練;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了解其對技能操作細節的掌握程度,并及時給予指導,讓學生的實操技能不斷提升。
技能大賽視域下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課程考核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也可間接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為平時成績(20%)+期末考試成績(80%)為主,以往這一考核模式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而“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改革中,考核方式可以技能大賽為基礎,采取競賽的考核方式。第一,理論知識考核。理論知識考核主要借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平臺的試卷庫,課程教學結束后由教務科確定統一的時間,學生登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平臺,由電腦隨機組卷,全面考查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二,實踐操作考核。將課程實踐操作分成幾個大的考核項目,學生隨機抽取一個考核項目,在連續四個小時內完成整個實驗操作。在學生完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以技能考核評分標準就其表現給予現場評分,這一方式可全面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最終課程成績以理論知識(40%)+實踐操作(60%)呈現,以凸顯高職教育的理論夠用、重點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教育理念。
結? 語
“農產品安全性檢測”在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處于專業核心課的位置,對學生專業能力框架的構建極其重要。通過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項目的解讀,可為“農產品安全性檢測”課程注入新鮮血液,促使課程教學內容與實際崗位的工作能力高度契合,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還能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靈活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文光,范學科,李劼,劉偉.高職農業類專業學生技能大賽訓練方法初探——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參加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大賽為例[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4):56-57+60.
[2]王文光,范學科,劉偉,李國秀,李劼,馬文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能大賽訓練方法的研究及應用[J].職業技術,2017,16(2):52-54.
[3]“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賽項規程[EB/OL].http:/ /wenku.baidu.com/view/1c1e4e6a7e21af45b307a859.html,2015-06-08.
[4]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GB 5009.26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多元素的測定[S].2017.
[5]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GB 23200.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水果和蔬菜中50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S].2017.
[6]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GB 23200.113-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種農藥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S].2018.
[7]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GB 23200.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S].2017.
[8]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GB 23200.115-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雞蛋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S].2018.
[9]農業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GB 29688-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牛奶中氯霉素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S].2014.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楊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