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娜

摘 要 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還能促進學生知識目標達成和基本能力提高。思維導圖的應用,使教師不僅能關注全體學生,還能關懷到個別學生,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思維導圖用于高中生物復習,肯定有助于學生生物學科成績的提高。本文即將通過介紹作者如何用XMind構建思維導圖式知識網絡,以便學生更牢固的掌握高中生物知識,用實例來淺談Xmind構建生物思維導圖式知識網絡。
關鍵詞 XMind 思維導圖 知識網絡 構建
中圖分類號:B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1-0049-03
進入高三的復習階段,老師們一般都會有一輪復習、二輪復習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鞏固強化,但學生總是會有遺漏,甚至復習到后來,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復習過,并強調過好多遍的知識點,學生竟然還是不會、不懂,而有一些是當時明明記住了,看起來也是理解了的,后來還是又給忘記了。筆者分析,其中一種重要的原因是老師喂飯成為習慣的情況下,學生消化不了,所以更不用談吸收轉為己用了。筆者在剛剛帶過的這一屆高三教學中,帶了高三七班和高三八班兩個生物選考班的生物教學。筆者基本做到了保證兩個班的教學程序和方法都是相同的。但是,在高考結束之后,比較兩個班級最后的選考成績發現高三七班的生物選考成績(平均分為85分)高出高三八班生物的選考成績有將近10分(平均分為75.6)。
遺憾的是,高三八班的同學們在高三一年的生物學習里非常努力,甚至在最后一個月的時間筆者在八班的投入更多一些,但他們最后的生物選考成績依然遠差于高三七班。但慶幸的是,高三七班的生物成績在近年的生物選考成績里還是有很大突破的,畢竟在本校在前幾屆的生物選考成績里,班級的生物成績的平均分從來沒有上過80分。
總結這兩年多的生物學習中,兩個班的同學們在生物學習上面都是很有熱情的,也愿意付出努力,基礎掌握的也都差不多。但是同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以及同樣學習投入和教師任課程度之下,兩班生物成績卻有著較大差異。除去學生個人因素、偶然因素,筆者覺得很大原因是,在高考復習階段高三七班的同學更好地使用了XMind構建思維導圖,使復習更到位,從而知識掌握更扎實。
1 XMind與思維導圖的生物學科應用價值
目前用于構建思維導圖的軟件非常多,比如MindMana ger、MindLine、 MindVector、MindManager、MindLine、MarginNote、XMind、MindNode等等。經過師生反復試驗,最終確定了XMind來制作思維導圖。[1]
首先,它能免費使用,這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第二,操作簡單,適時切換著使用Tab和Enter兩鍵即可;更適宜于手機和IPAD上使用。第三,它比傳統在紙上繪制思維導圖更靈活一些,并且不受紙張篇幅的限制,而且軟件本身也為思維導圖的制作者準備了打印、分享、轉換格式等功能(因為學生平時在校時手機和IPAD不能隨意使用,所以打印功能特別重要)。
其次,思維導圖是圖像式思維工具和思考輔助工具,使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引起形象化構造和分類的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思維導圖能極大的體現思維活躍度,以及理解深度和思維拓展廣度。并且因為每個人思維的優勢和角度不同,所以就某一個點延伸開來的話,不同的人可構建出相差很大的思維導圖。就學習而言,思維導圖能形象地呈現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對于生物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能提高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能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對生物學知識的深入理解, 建構概念和概念之間的意義聯系,形成規律;能作為元認知工具, 使學生有機會反思學習;能使學生長時記憶中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重點和焦點;能使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激發創造的欲望和可能;能使幾乎所有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經驗, 使更多的學生豎立學習的信心;能使教師了解和評價學生的錯誤概念和規律;能使教師有機會更好地和學生對話、交流。[2]
這些特點在高中生物學科中有著較好的應用價值。一方面,很多生物知識點看起來很細很散;另一方面,如果仔細思考可以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這些聯系有時靠學生自己發現,比教師一味灌輸更有深度。并且在實際學習中:(1)很多同學很討厭很枯燥的背誦;(2)有些不討厭背誦的同學也會很努力地背好了之后,發現沒過多久又跟沒背過一樣,感覺付出了沒有收獲;(3)很多同學缺少自己整理知識網絡的習慣,習慣了吃“嗟來之食”,而缺少獨立思考。為了克服這些情況,筆者要求學生通過構建思維導圖,主動找出這些生物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甚至是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或邏輯建立某種知識的聯系。相比教師強加給學生而不一定符合每個學生,這樣要好很多,也更容易讓學生自己接受。學生如果能夠在教師指導下自行繪出思維導圖的話,必然是圍繞著主題,已經形成一種成熟或不成熟的樹狀或者網狀知識結構,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某種聯系或邏輯。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這種聯系會越來越清晰和完整地呈現出來。如果學生未能形成有效的知識聯系,或者非常松散,是無法構建思維導圖的,一開始也無從下手。這反而有助于推動學生去熟悉他不熟悉的內容,或者去掌握他沒有掌握的內容,這樣才能去更好地構建思維導圖,同時用思維導圖加深知識理解。[3]
2 思維導圖設計流程
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流程見圖1。
2.1 學生自主構建最初的知識網絡
當老師帶領學生即將復習某一章節或者某一模塊的知識時,周末(因為學校對手機使用規定,學生們只能利用周末或假期有手機和平板時才能用XMind制作思維導圖,但也讓學生們拿到手機之后不再一味的玩游戲刷微博,而是真正的讓手機成為學習的工具)先讓學生自己找出此章節(如細胞的代謝)或模塊(分子與細胞)中的1個或者多個核心知識點,然后撇開任何資料,開始基于一個或多個核心知識點,利用XMind構建思維導圖。如果是一個核心知識點,就以此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思維延伸開來。如果是多個核心知識點,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出現的先后順序等其他原因依次延伸,最后構建成核心知識點之間有著直接或間接聯系的知識網絡。當然,學生在構建知識網絡時,肯定會遺漏知識點或者沒有建立相關知識點之間的正確聯系。在確定沒有補充或修改時,總結一下在繪制知識網絡時遇到的問題,列在知識網絡的一側,這時可以利用手邊的資料進行查證,進一步修改知識網絡。另外,再次閱讀教材教輔資料,將遺漏的知識點融入知識結構,從而繪制出學生自認為比較合理和正確的知識網絡。一般在繪制這種思維導圖式的知識網絡時,會對知識有個比較宏觀的掌握,同時還抓住了細節,做到查漏補缺。此外,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建立知識網絡,其中邏輯是學生思考的結果,因此學生更容易理解自己建立的知識網絡,在復習時會更快回憶起當時的思路。但是只靠自己,難免會有誤區和遺漏。這時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同學和教師的力量,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在這一步的操作里,七班同學和八班同學有了初步的差距。在筆者留存的記錄里,七班同學制作的思維導圖比八班同學的更廣更深。想想看一開始對待知識的整理方法上就出現差異,后面產生極大的差距也是可想而知,一步慢,步步慢!
2.2 同學互查各自構建的知識網絡
在第一步的操作之后,筆者會要求同學將制作的思維導圖打印出來,這樣是為了方便同學在教室里不允許使用手機的情況下進行第二步,也有部分同學學習特別積極,在家里即把制作好的思維導圖分享給了同學,在手機上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但多數還是帶到學校里進行紙質思維導圖內容的討論。
可以采用同桌互換,也可以采用小組內互換。這步的操作是有條件的:互換的最好是兩同學的學習狀態是相近的;如果相差太大,往往對成績好的同學幫助不大;如果兩人基礎都不好,則最好是在小組內互查;如果是小組內互查,為了提高互助的最大化,可以加上小組討論的環節,對每個同學構建的知識網絡一張張討論,進行誤區消除和查漏補缺。在這樣的過程里,既能增強對知識的掌握熟練程度,讓同學的思維更加開闊,還能增強同學們的團隊協作和人際交流能力。
在這一步里,還是七班的同學做的優秀一些,團隊協作方面七班同學無疑是最優秀的,大家在一起的學習討論時都是非常積極高效的,能快速的發現對方的精彩之處,也能幫對方指出不足,并標好自己需要作出調整的地方。
2.3 教師確認自主構建和互查結果
因為前面小組或同桌互換已經經歷過查漏補缺,但是同學和同學之間,小組和小組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對知識的理解也是有偏差,因此需要老師對學生構建的知識網絡進行最后的檢查。因為每位同學的思維方式有差異,所以構建的思維導圖式的知識網絡會有很大差異,甚至有些是在老師不詢問構圖同學老師也不能理解為什么這位同學要這樣構建的一些局部網絡關聯,不過這對老師和同學都有幫助,既能幫助同學消除誤區,還能幫助老師更深入的了解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拓寬老師的思路。
到此同學構建的知識網絡算是比較成熟和穩定了,但是這不是整個高三始終實用的定稿,而是在后面的學習中要不斷修改完善的一個知識網絡。
2.4 聯結章節或模塊的知識網絡
前面同學們是在復習某章節或某模塊時構建的知識網絡,因為章節或模塊之間是有聯系的,所以可以利用它們之間的多種聯系來構建更全面的知識網絡。因此后面章節或模塊都復習完成之后建立的知識網絡可以與之前構建的知識網絡進行連接,直到最后形成的是一張同學修改過很多次的比較完善的大的思維導圖。比如復習完細胞的代謝之后構建的知識網絡與復習完細胞的增殖構建的知識網絡可以進行連接,在復習完遺傳定律和伴性遺傳之后構建的網絡再與前面的知識網絡進行連接,直到全部復習完成,最后構建出一個符合學生思維習慣的獨一無二的高中生物知識網絡。這些操作在XMind上操作起來非常簡單,只要將前一個思維導圖與后一個思維導圖在恰當的位置實現合并即可。
2.5 在學習中不斷完善知識網絡的構建
所有的思維導圖式的知識網絡在建立后都是可以改動的,因為隨著復習的深入,不斷會有新的觀點形成就需要及時補充到構建的知識網絡里來,甚至是以前沒有檢查出來的錯誤重新暴露出來,也需要及時修改。
這一步的操作無論是七班還是八班都會有同學在某個時間拿著自己之前制作的思維導圖來問筆者“老師,你看這個地方是不是設置的不合理?”……及時的對自己的誤區進行調整修正是在掃除進步的絆腳石,非常給力。比如一開始同學們建立了思維導圖中一個環節是如上圖2。
后面再查看的時候就發現了導圖3中有地方還可以修改,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次做了修正。
3 生物課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活化”高中生物知識,即在教學輔助工具的選擇上,運用思維導圖,以其突出重點和直觀的知識表征形式,高效輔助學生進行信息加工,幫助學生建構清晰的知識網絡,進而培養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4]
3.1 以圖串點,讓知識“活學”起來
在授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圖串聯零散知識點,由中心向分支,協助學生在體系中對知識進行清晰定位,而非機械記憶。思維導圖應打破概念圖“一課一圖”或“一節一圖”的形式,呈現連續性和開放性,促進新舊知識間的有意義建構。同時,思維導圖的繪制還可促發協作化課堂學習氛圍。需明確教師的作用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結構,而是輔助學生的個人建構與協作建構,實現“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的效果。
3.2 據點繪圖,讓知識“活現”起來
高中學生遇到較多的生物問題是知識提取難、復現效率低,教師可用繪圖的方式輔助學生進行知識復現。但知識間的鏈接不是點對點的線性關系,而是多維度的。促進學生在知識學習階段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建構者,實現在知識學習的全過程中“動腦”。
3.3 用圖導練,讓知識“活用”起來
導圖的使用可以完善學生的信息加工模式,輔助構建開放型知識網絡,推動知識“活用”,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和思維能力的雙重作用。用圖導練的路徑是知識的有效遷移,基礎在于用圖,而目的則是超越學科本身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升綜合運用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4 結語
因為在構建思維導圖式知識網絡時,學生的主動性在先,所以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能力就更強,更容易吸收,對知識的利用能力便也越強。除此,學生在構建此種知識網絡時,思維擴散的更開,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知識的掌握。兩個班級的生物成績相差懸殊,雖然是種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從思維導圖的制作上七班同學比八班同學確實是更勝一籌,對于高中生物知識的掌控上也是七班同學掌握的更加靈活和出色,所以七班同學可以有一個質的飛躍。所以 ,筆者推薦XMind制作思維導圖在高三復習階段使用,因為用好它,真的是能做到事半功倍。
參考資料:
[1] 華曉宇,陳國明.應用視角下思維導圖軟件的比較與選用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16(01):107-112.
[2] 陳小梅.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復習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S1):133-135.
[3] 王海.高中生物復習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淺談[J].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5(07):340.
[4] 劉昕,劉博偉.巧用思維導圖“活化”高中生物知識[J].中國教育學刊,2020(12):10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中學,浙江 杭州 3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