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邱
摘? ?要: 本文以沈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2020級新生為例進行研究,分析了大一新生口語能力的現狀及原因,并提出教師要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創設全英文環境,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課前、課后活動增加語言輸出實踐,全面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為高階口語學習做好準備。
關鍵詞: 英語專業? ?口語能力? ?現狀? ?解決策略
《高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口語是英語專業技能課的必修課,英語專業的學生尤其要注重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口語水平代表學生的英語水平,決定學生畢業后的職業前景。經過多年教改,英語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口語仍然是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的弱項。本文對沈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2020級新生的口語能力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策略。
一、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口語能力現狀
為了解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找出學生口語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教師在2020級英語專業新生入學第一節口語課上對學生進行了口語測試。讓學生準備3分鐘之后,每人做一個1分鐘—2分鐘的自我介紹,內容要求包括姓名、家鄉和愛好。
參考《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中的口語學科入學要求,教師記錄每個學生的英語發音、表達的流利性與連貫性、語言多樣性與準確性及內容豐富程度四個方面的情況。從測試結果來看,存在一定的問題,個體水平差異很大。首先,發音與標準發音有偏差,有口音和不良的發音習慣。其次,表達出較多遲疑、停頓、自我重復現象。再次,使用詞匯的靈活程度有限,重復,搭配不當頻繁;語法準確性不夠,造成聽者理解困難。最后,內容過于簡單。要求學生介紹的是自己熟悉的內容,并且給予了準備時間,然而很多學生自我介紹極其簡短,對于自己的愛好、家鄉等存在無話可說的情況。
二、原因分析
經過幾節課的接觸,以及與學生的交談,教師發現了如下原因。1.學生本身英語基礎有較大差異。考入我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入學分數不盡相同,我校英語專業對于學生的英語成績不設要求,且有其他專業調劑過來的學生,學生英語水平差異很大。一些基礎薄弱學生缺乏自信,怕自己發音不準,口語不好,怕說錯引起同學們笑話,對上課發言恐懼。也有學生因為性格內向,不愿張口,發言聲音極小,其他同學完全聽不到。2.高中教學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高中教師與學生討論的問題相對簡單,學習的重點是語言本身,而不是對學生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認為學生的語言水平低于思維水平,“在語言技能訓練中往往強調模仿記憶而忽略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3.高中英語教學方式及課程安排存在重筆試而輕口語的現象。高中英語評價方式是筆試,學校不開口語課,課上也沒有口語訓練。學習和考試內容多以詞匯、語法、閱讀為主,一些學校連教材都不講,學習的唯一目的是答對試卷,造成教師和學生忽視口語表達能力訓練。
除此之外,教師還發現了一些問題:學生對于大學教學方法不太適應;學習上過于依賴老師;上課不會討論,缺乏交際技巧;對于教師的全英文授課,學生接受起來有難度;一些學生課后無所適從,不知道做什么等。
三、解決策略
對于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師而言,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既是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用人單位的要求,又是教師專業水平的體現。英語專業學生口語水平的優劣取決于大一階段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否和自我評價的高低,一年級是學生打好基礎,解決口語表達困難和提高口語水平的最佳時期。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必須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現針對本校英語專業大一學生的口語現狀,結合多年授課經驗,提出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可以通過課堂內和課堂外兩個部分的訓練實現。
(一)課堂內
1.教師傳授給學生口語學習方法。考慮到高中階段口語訓練的缺失,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和練習口語這項技能,教師在課堂上要向學生講解口語學習方法。口語是一項輸出技能,必須建立在數量足夠、質量優良的輸入基礎上,只有積累足夠的語言素材,才有可能做到有效輸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口語能力不能脫離其他技能孤立地提高。訓練時可以將聽與說相結合,閱讀與表達相結合。在練聽力的時候,學生可以糾正發音,將常用的、口語的,聽著似乎很熟悉又想不到要用的表達方法及一些對話中用到的俗語、俚語等都記錄下來。學生可以在練習閱讀的時候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注重詞匯的搭配,正確使用語法等。教師還要盡快讓學生適應大學教學方法。大學老師不會像高中一樣靠“敲黑板”和無數次重復強化重點內容,學生在課上要學會自己抓重點、做筆記,勤思考、多參與。
2.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遵循以下幾項原則:真實性、多樣性、趣味性、有效性和高階性。首先,教師課上應該盡量為學生設計真實語境的語言輸出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上安排學生做daily report。要求學生講解或者介紹自己熟悉的事物。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認為教別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的核心是信息輸出。教師可以在每次課前指定一名學生用英語做報告。學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老師,用英語給其他學生講解自己熟知的任意話題。此時,學生的關注點在于內容本身,能夠自然而然地運用英語實現“邊做邊學”(learning by doing)。其次,教學活動不應該局限于模仿、對話和討論。教師課上還可以增加活動形式,調整活動的難度,比如采用配音、調查、采訪、問卷、心理測試、辯論、猜謎、解決問題等不同方式。多樣性的活動比重復的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三,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學生可理解、可操作的,并且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高階性。活動設計得太難,學生無計可施、無話可說,這樣的活動沒有意義。如果活動設計得太簡單,學生得不到鍛煉,就無法鍛煉創造性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也是無效的。教學活動要難度適當,既讓學生能夠接受,又要略高于學生現有的水平,讓學生努努力才能夠得著,需要口語教師精心設計。
3.創新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形式。我校2020級英語專業人數為32人,平均到每次90分鐘的課堂上,每名學生的課上鍛煉時間特別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采取分班教學模式,將1個班分成2個班級進行教學。在學生上課學時數不變的情況下,分配到每個學生的課上語言輸出時間增加了一倍。在人數少的課堂上,老師能夠照顧到更多的學生,對于不敢開口說的學生,老師可以適當鼓勵、積極引導。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多給予一些挑戰。除此之外,課上互動形式可以是兩人、多人、教師—單個學生、教師—全體學生、單個學生—全體學生等多種互動形式。例如,4人小組討論時,教師可為4個成員分配不同的任務,一個做筆記,一個記錄時間,一個負責統籌,一個在討論結束時向全體學生做總結報告。下一次討論時小組成員交換角色。這樣分工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討論,避免個別內向、基礎薄弱或者課堂參與度低的學生渾水摸魚。靈活多樣的互動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能開口練習,90分鐘的課堂教學就會有效率、有效果。
4.采用全英語授課。美國大學ESL項目的教學方法一再強調,授課過程中不應出現除了英語以外的第二種語言。在英語口語課上,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接受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全英文授課。剛開始的時候,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尤其是水平處于較低層次的學生。教師對于詞語的選用和長難句的使用要貼近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可以視學生情況逐漸增加難度。當學生出現困惑,或者明確表示聽不懂時,盡量避免用母語解釋,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舉例示范、降低語速或者換用簡單詞的方法講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改變在高中養成的聽英語翻譯成漢語的習慣。在教師創造的全英文授課環境中,學生將自己融入,再通過大量的聽讀輸入,完善語法系統,最終真正實現自主表達。
5.增加技能訓練內容。對于沒有接觸過會話技能的高中畢業生來說,掌握人際關系中的交談技巧與禮儀對學生的成熟發展及未來從事跨文化交際都有重要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播放真實對話和一些原版電影的節選等為學生講解如何打破沉默、打開話題,如何將對話進行下去,如何將對話變得有趣等,學生可通過這些真實的學習材料習得英語國家的口語交際原則。
(二)課堂外
口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只靠課上90分鐘的訓練遠遠不夠,必須結合學生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和大量輸出練習。一般來說,課上每一個小時所學的內容,課后往往需要學生花3個小時練習、鞏固、復習和消化,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1.豐富課前和課后自主學習活動。教師要為每節課設計課前和課后的活動,以預習或作業的形式,通過雨課堂或者微信群等方式發送給學生,由學生獨立完成或者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在初始階段,教師必須做到布置了任務就要及時檢查,直到學生養成習慣。課前任務可以是預習或者準備性質的,例如:某節課的話題是financial management,課前的預習任務可以讓學生按類別寫出自己每個月在大學的開銷明細。課后任務可以是課堂內容的延伸或者讓學生自由發揮的一些任務,也可以在課后為學生補充大量文字或影音的自主學習資料。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縱深發展,我國在對外傳播中國文化方面需要一批優秀的能夠講好中國故事的雙語人才。教師課后可以為學生精選一些用英文講述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學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等內容,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影音形式。既能夠供學生們學習、思考和討論,又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民族自豪感,為學生儲備語料和輸出語言做鋪墊。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無線網絡已經覆蓋全校園,學生們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隨時隨地使用互聯網資源,這為學生課前和課后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
2.鼓勵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擴展,是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重要實踐環節。如學院要求學生每日晨讀。學校和學院的各種社團定期組織口語、演講、辯論、配音等比賽和英語角、戲劇節等活動。此外,外研社每年都會組織高校的英語口語、寫作等大賽。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參與,以賽促學。參加比賽是最快的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方式,與高手同臺競技才能快速找到差距,再通過努力縮小差距,提高自己。口語課堂上的語言輸出是非常有限的,參加第二課堂活動能實現在真實情境下更多、更有意義的口語輸出。學生參與這些活動既能豐富課余生活,又能增加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大量口語鍛煉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及綜合口語水平。
大一階段口語課的本質是為學生夯實口語基本功。通過以上策略,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效地利用課堂內和課堂外的各種活動,自主進行大量輸入和輸出訓練,為口語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基礎,最終成為能夠熟練運用英語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其莘,殷桐生,黃源深,等.關于外語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24-28.
[3]張威.大一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現狀分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82-84.
[4]尹利萍.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口語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學報,2012(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