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強


【摘要】高考大綱明確指出:高考是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能力的考查,確立以能力立意命題的指導思想,將知識、能力和素質融為一體,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寓知識、技能、方法、思想于一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充分展現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本文論述了應用數形結合思想解題的方法,通過例題講述這一重要數學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應用,并說明了運用這種思想解題的有效性與優越性.
【關鍵詞】數形結合思想;滲透;數學素養;數學思想;人文價值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解題時往往不愿作圖,或作不好圖,不善用圖,常常在解題時束手無策,陷入困境.實踐證明,如果充分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尋找解題思路,便能使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得解.所謂數形結合思想,就是根據數學問題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分析其代數含義的基礎上揭示其幾何意義,使數量關系和空間圖形巧妙和諧地結合起來,并且充分利用這種結合尋找解題思路,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數學思想方法.它可以使代數問題幾何化,幾何問題代數化.華羅庚先生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
高中數學中常用到數形結合的題型主要有:一是有關取值范圍及最大值、最小值的問題;二是用代數方法較復雜、較難或無法下手的問題.常用的“結合”有:一是利用某些數學概念具有的幾何意義;二是利用函數與圖像的對應關系;三是利用曲線與方程、不等式的對應關系等.
高中數學中常用到數形結合的“形”是:數軸、坐標軸(系)、圖像、圖形、單位圓等.
1 數軸
1.1 借助數軸進行集合的運算
例1 設A={x| |x-a|<2},B=x2x-1x+2<1,若AB,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析 解不等式得A=(a-2,a+2),B=(-2,3),
要使AB,借助數軸,如圖1,
則a-2≥-2且a+2≤3,則0≤a≤1,
即a的取值范圍是0≤a≤1.
評注 我們在求函數的定義域、解不等式組時常常借助數軸,它比較直觀、形象.
1.2 借助數軸解有理高次不等式
例2 解不等式x2+2x-23+2x-x2 解析 移項,整理,將原不等式化為 x3-x2-x-2-(x2-2x-3) <0 (x-2)(x2+x+1)(x-3)(x+1) >0x-2(x-3)(x+1) >0 借助數軸,如圖2,利用數軸標根法,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為{x| -1 1.3 借助數軸求函數的最值 例3 求函數y=|x-2|+|x+3|的最小值. 解析 |x-2|+|x+3|的幾何意義是:在數軸上求一點P,使其到兩定點-3和2的距離之和最小,顯然當點P在-3和2之間時,其距離之和最小,最小值是5. 評注 這里運用了絕對值的幾何意義. 2 函數的圖像 高中階段的函數有:基本初等函數(I)、基本初等函數(II).前者包括:正(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后者是指三角函數,主要是正(余)弦函數、正切函數等.我們要熟練掌握它們的圖像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平移、對稱和翻折等變換. 2.1 借助函數的圖像求函數的定義域 例4 設0≤a<1時,函數f(x)=(a-1)x2-6ax+a+1恒為正,求f(x)的定義域. 分析 若將f(x)改寫成g(a)(0≤a<1),可知g(a)的圖像是一條線段(無右端點),且位于a軸上方. 解析 設g(a)=(a-1)x2-6ax+a+1=(x2-6x+1)a+1-x2(0≤a<1),則g(a)是定義在[0,1)上的一次函數或常函數,故其圖像是條線段(有左端點無右端點).由已知,得g(a)>0恒成立,故線段應在a軸的上方,如圖3,則g(0)>0且g(1)≥0,即1-x2>0且x2-6x+1+1-x2≥0,所以-1 評注 將f(x)改寫成g(a),利用g(a)的圖像使本題迅速得解. 2.2 借助函數的圖像求函數的值域(最值) 例5 如果奇函數f(x)在區間[3,7]上是增函數,且最小值為5,那么f(x)在區間[-7,-3]上是(? ). A.增函數且最小值為-5 B.增函數且最大值為-5 C.減函數且最小值為-5 D.減函數且最大值為-5 解析 利用函數的性質,作出其草圖,如圖4,則選B. 例6 求函數y=x2+2x+2+x2-6x+13的最小值. 解析 此題應研究式子的幾何意義. y=x2+2x+2+x2-6x+13? =x+12+1+x-32+4? =x+12+0-12+x-32+0-22. 其幾何意義是:在x軸上求一點P(x,0),使其到兩定點A(-1,1), B (3,2)的距離之和最小. 如圖5,作B關于x軸的對稱點B′3,-2, 連接AB′,與x軸相交于P,則 ymin=|AB′|=(-1-3)2+(1+2)2=5. 評注 這里利用了式子的幾何意義,使代數問題的解答簡單明了,也極大拓寬了我們的解題思路.首先要揭示代數問題的幾何含義,把代數問題轉化成幾何問題,然后將符合題設條件的幾何圖形畫出來,最后對直觀的幾何圖形進行觀察、思考,使我們可以更清晰地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2.3 借助函數圖像求方程的根的問題 例7 方程 lg x=sin x的實根有個. 解析 此方程無法用代數的方法將其根求出,只能借助函數y=lg x和y=sin x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圖像,觀察交點個數,得到原方程根的個數. 如圖6,可見它們有3個交點,故方程lg x=sin x的實根有3個. 例8 已知0 A.1個 B.2個 C.3個 D.1個或2個或3個 解析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里作出函數y=a|x|和y=|logax|的圖像,如圖7,立即可得它們有2個交點,故選B. 例9 已知a是實數,函數f(x)=2ax2+2x-3-a.如果函數y=f(x)在區間[-1,1]上有零點,求a的取值范圍. 解 若a=0,f(x)=2x-3,顯然在 [-1,1]上沒有零點,所以 a≠0. 由題,Δ=4+8a(3+a)=8a2+24a+4=0,得a=-3±72. ①當a=-3-72時,y=f(x)恰有一個零點在[-1,1]上; ②當 f(-1)·f(1)=(a-1)(a-5)≤0,即1≤a≤5時,y=f(x)也恰有一個零點在[-1,1]上; ③當y=f(x)在[-1,1]上有兩個零點時,作圖8、圖9,則得 a>0,Δ=8a2+24a+4>0,-1<-12a<1,f(1)≥0,f(-1)≥0,或a<0,Δ=8a2+24a+4>0,-1<-12a<1,f(1)≤0,f(-1)≤0, 解得a≥5或a<-3-72. 因此a的取值范圍是a≥1或a≤-3-72 . 評注 一元二次方程的實根分布問題常借助一元二次函數圖像與x軸的交點特征來轉化求解. 2.4 借助函數的圖像解不等式 例10 利用函數圖像解不等式:4-x2>-x-1. 解析 令y=4-x2,它的圖像是以原點為圓心、半徑為2的半圓,如圖10. 畫出直線y=-x-1.設直線與半圓的交點為A, 則不等式的解為xA 解方程4-x2=-x-1(-2≤x≤-1), 其解為xA=-1-72,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為x-1-72 評注 該不等式為無理不等式,若將其轉化為有理不等式組求解,要分類討論,比較復雜,而利用圖像、不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關系解題,就比較簡潔、直觀. 3 數形結合思想在解析幾何中的應用 只有對解析幾何中定義、定理、公式以及圓錐曲線的方程、幾何性質非常熟悉,才能夠靈活轉化. 例11 設P是雙曲線x23-y2=1右支上一點,F2為右焦點,已知A(3,1),求|PA|+|PF2|的最小值. 解析 本題應由幾何意義求解.設雙曲線的左焦點為F1,由雙曲線的第一定義知, |PF1|-|PF2|=2a=23, 所以|PF2|=|PF1|-23, 所以PA+|PF2|=|PA|+|PF1|-23≥|AF1|-23=26-23. 當且僅當A,P,F1三點共線時取等號. 高中數學具有知識量大、難度大、綜合性強、系統性強、理論性強、對能力的要求高等特點,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滲透數學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知識之間的聯系,促成它們的轉化,要經常鼓勵學生多類比,多聯想,多總結,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向高級,由模仿到創新,不斷構建、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同時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的學習,不僅僅要善于解題,還要掌握具體問題中滲透的本質思想,挖掘更高層次的規律和方法,并升華為一類問題的共性,然后用這個共性解決所有相關的問題,這就是數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