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不僅僅意味著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自己未來學習與從事的職業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本文主要闡述了中職藝術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及培育對策。
關鍵詞: 中職藝術生,數學,核心素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建設也愈發完善。核心素養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在現代職業教育建設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職業教育不僅僅意味著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自己未來學習與從事的職業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如果不重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忽視了職業教育之中學生核心的培育,也會失去現代職業教育的核心吸引力。
一、核心素養的涵義
伴隨著當今社會發展與變革所帶來的新的發展要求,數學核心素養逐漸成為現代學生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對于核心素養的把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進而促進自身發展。當前,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表現有三大方面:首先,學生具有較強的愛國意識,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對一些國際局勢有自己的理解;其次,學生要有正確的審美情趣,具有科學精神;最后,學生需要在保證身心健康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并且不斷創新。核心素養,并不是一種固定的能力,我們也不能用具體的東西去解釋它,它是一種有特定意義的綜合性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去獲得這種能力。
二.中職藝術生數學核心素養培育對策
1.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師對于學生的期待會激勵中職生更加勤奮努力的去學習,他們會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以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滿足他們的內心需求,使他們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回答問題、思考問題。
2.加強數學教師的自我修養
數學教師風格魅力對學生數學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顯著作用。在對中職藝術生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研究發現,與一般高中生相比,中職藝術生個性特征更為突出,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能夠更加突出自身教學風格去直接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數學教師帶動下,逐漸發掘出自身智慧和情感,塑造自我人格。在長期數學教學中,逐漸提高學生數學知識與能力、學習態度、處事能力。
3.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中職藝術生與普通高中生存在差異,中職藝術生內部也有個體差異。在中職藝術生中,也有對于數學有較好思維能力的人,這些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能力較強,對于知識點的掌握較快,也能夠很好地應用知識點解答問題。對于這類學生我們要做到不止局限于基礎的知識點練習,還要能夠幫助他們拔高。這種中職生內部的差異帶來的需求就是數學課上訓練的程度要有所不同。對于那些有較高思維水平的學生我們要能做到滿足,而對于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則要以引導和啟發為主。
例如以下例題:
已知函數 (其中a>0,且a 1)。
(1)求函數 的定義域;
(2)判斷函數 的奇偶性,并予以證明;
(3)求使 成立的x的集合。
這道題雖說看起來復雜,但真正想要考察的就是學生對于奇偶數的知識點掌握程度。只不過這一題需要學生能夠充分將圖形與知識點相聯系,通過對比和溝通來完成這道題的解題。因此在分類之后的分別討論就是學生自身知識點勾連能力的展示,也是思維能力提升的契機。
也有學生提出直接通過性質來完成對于奇偶性的判定,這樣子思考雖說過程有些抽象,但總體上是對奇偶性知識點的一種延伸和應用。學生在換了一種思考方向后能得出一系列完整的解題思路已經很好地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的和要求。通過這種啟迪,學生能夠完成自身能力的提升就是最好的學習效果的體現。
4.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一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時作用的教學過程,這兩個因素都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著一定的決定作用。優秀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并且是智力因素的重要保證。而非智力因素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還決定學生的發展狀況并且考察其是否全面健康。然而現在仍有很多中職藝術生沒有認識到非智力因素的不可替代性,無法借助控制非智力因素來幫助自己學習,這樣非智力因素一直處于未開發狀態。
(1)增強數學目的性教育
數學是最基本的課程,數學與人類的發展及社會需求都息息相關,數學是每個人必備的技能,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比如:生活中的買賣、收入、集資、存款、尋找最省錢的方式、工業作業前的規劃、物體運動的軌跡等等,由此看來,需要數學的不僅是每個人,還有這個世界,由此可見數學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數學的學習還能幫助學生提高思維水平,中職教育的定義應該是更深入的基礎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數學要求學生自主思考、探究鉆研、思維想象等。
(2)加強數學學科及專業教育的聯系
老師應當清晰的指出:數學的學習與專業學習密切相關,數學的學習推動專業的學習。例如在臨摹石膏像的時候,人物的五官比例、光線的角度等等都涉及到數學。數學和美術有一定的相似性,當代著名數學家波萊爾就曾說過,數學知識及技能的儲備就像畫家繪畫的技術,如果沒有嫻熟的繪畫技巧將難以獲得成就,因此沒有一定準確性的推力能力的人在數學方面也很難有所作為,不論是數學還是藝術,都需要的是想象力。
在教學中融入數學的目的性教育,讓學生明白自己學習是社會的要求,讓這種需求變成自己的長期學習的動機及內部動機,才能讓這個動機持續性增長,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卓斌.讓數學探究成為學習數學的習慣——以《函數的零點》教學為例[J].數學通報. 2016(03).
[2]韓立云.高中數學直觀性教學的一些思考[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5(19).
[3]范文娣,王銀君,胡小勇. 如何設計“課堂導入型”微課[J].? 數字教育. 2015(04).
作者簡介:陳一儂(1973.2 )女,漢,籍貫:山東聊城,工作單位:青島藝術學校,研究方向:數學教育,學歷:大學本科,職稱: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