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林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關鍵的,但過去由于教學目標過于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導致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思想比較固執、僵化。新時代教師的教學方法需要越來越多元化,所以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也要不斷發展,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入手。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思維邏輯、創新意識還沒有形成,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創新意識。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抓住小學生一切思維、意識正在發展的時機,在數學教學中把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當成課堂教學的另一個目標,而且要貫穿教學始終,要讓學生認識到創新意識的重要性,它不是可有可無的一種能力,而是學好數學、提升新時代小學生素養必不可少的內容。研究表明,學生在數學學習時,如果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學習過程充滿激情,學習更有效率。這是新時代小學生身上應有的熱情和學習狀態。所以,筆者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談幾點自己的思考,與大家共勉。
一、挖掘智力潛力,培養創新精神
現在的學生接觸的東西、看到的事物比以前更多元、更豐富。很多小學生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教師就開始帶他們玩一些智力游以,培養他們的智力。甚至在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母親就已經通過胎教為他們傳遞音樂、故事、古詩詞等。這一切,證明孩子的智力除了特殊情況,都是后天可以挖掘和培養的。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有這個意識,要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啟迪學生智力發育、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比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時候,教師不要給學生講完什么是長方形和正方形后講計算它們周長的方法。可以換一種思維,只給學生講解正方形、長方形的特點,如對邊相等,并講解它們的定義,讓學生自己嘗試畫出長方形、正方形。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智力,又擺脫了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空間,對學生創新意識、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都非常有利。
二、營造自主學習氛圍,提供創新的機會
不管是大人還是學生,如果處在寬松、愉悅、毫無壓力的環境中,不但思想活躍,身心輕松,而且會有更強的好奇心,更多潛能會被激發出來。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通過教學方法的引導使學生改變學習方法,這是一種方法,但更好的方法是感染,是激發,是誘導,這種創新意識表現在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與學生融為一體,打成一片,成為課堂教學的共同體,用親切的態度對待學生,用溫暖的語言與他們交流、溝通,學生就能放下一切壓力、戒備,真正打開自我,接受新知,發揮想象力,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所創新。比如,在“圓柱的側面積計算”的教學中,在講解前我就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看看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什么形狀、什么圖形。學生可以畫、可以用紙折等,再經過討論,有的說是正方形,有的說是長方形等。在這樣的自主學習、探索、研究的氛圍中,學生不但有了創新學習的機會,而且使他們的積極性、興趣被激發出來,不僅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效率還非常高。
三、注重鼓勵學生,提高其創新意識
研究表明,不管多么聰明、好學的學生,如果長期被教師忽視,對于他的表現漠然置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會大大消減,創新意識就更無從談起。小學生的自我評價、判斷和認識還沒有形成,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需要通過家長、教師的一些評價、鼓勵來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方向,才能使他們更有熱情地投入學習中。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定要適時鼓勵學生。這種鼓勵可以在課堂上學生的發言后,也可以在學生作業上留下鼓勵性的評語,這些不僅能增強學生的信心,增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還是非常關鍵的。
總之,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的科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并貫穿始終,使學生形成一種靈活、多樣的學習模式,讓他們的學習更輕松、更多元,不但有利于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各方面能力,而且能保證教學效率的
提升。
參考文獻:
[1]武文惠.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科學中國人,2015(15):642.
[2]蔡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10):49.
注:本文系蘭州市2020年度教師個人課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LZ[2020]GR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