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因此,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者關注的重點。分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育的重要性,并探究有效的培養策略,希望能對小學數學教育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思路探究
小學階段學生受年齡發展限制,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較為困難,而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難以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渴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想要改變高年級學生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不斷研究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高年級學生自主思索、獨立意識,夯實高年級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從而起到鞏固作用。
一、獨立思考能力值得培養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進程
基于素質教育發展的推動下,新課程的改革進程也在不斷推進,從而使對數學教育的重視度也越來越深。當教學到高年級學生數學知識時,有必要優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自身對數學知識有一個融會貫通的理解,也能夠使學生加深記憶,提升學習能力。因此,作為教授高年級數學知識的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各階段水平的提升,綜合考慮學生的素養并加以培養。高年級學生缺乏的是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井井有條地分析等學習技能,如何把這些學習技能發揮到具體探究問題上,值得每一位高年級數學教師深思。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任重道遠,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
2.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因此在高年級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尤為關鍵,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數學知識,分析和解答數學問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增強學生的數學自信,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的基本現狀
1.缺乏完整的教學目標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獨立思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但在小學數學實際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念,沒有對新課程提出的教學目標進行正確、完整的解讀,在高年級實際教學中沒有制定完整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當重視新課程內容且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來制定完整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
能力。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應試教育使教師專注于提升學生分數,導致高年級學生存在較大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教學和練習鞏固,學生除了在課堂中學習外,在課后也面臨著大量的作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獨立思考的壓力及時間也受到影響。同時,沉重的學習壓力和枯燥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數學逐漸喪失興趣,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灌輸式”的應試教育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在課堂學習中依賴教師的講解,在進行課后練習時,對不會的題目下意識地依賴教師的指導,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逐漸固化,形成依賴,缺乏學習興趣。
三、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
1.開拓新型教學方式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帶領,教師應當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創造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探究新的教學方式,轉變這一教學現狀。學校要重視對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目標。
2.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
一切教育活動都要圍繞學生開展,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應當在數學課堂落實學生主觀能動性,運用科學且多樣化的引導教學方法,讓高年級學生沉浸于數學知識的海洋,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根據以往所學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式探究三角形的面積,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科學、多元地開展數學課堂
小學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既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也要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將數學與生活有機結合,開展生活化教學,從多角度看待學生,對問題進行多層次的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數學難題并且有效地解決。同時,教師還要采取智慧課堂、翻轉課堂等多元化的方式開展教學,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毛選輝.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對策[J].國際教育論壇,2020,2(5):117.
[2]李如夢.關于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的探討[J].文淵(小學版),2019(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