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豐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代語文教學,我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運用知識的技能。先學后教模式的出現,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而“導學單”的運用,更是一種教育教學的創新,它是學生自主創新、自主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是學生學習的“方向標”“指南針”“思維導圖”,是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練習的平臺。那么,運用“導學單”有什么好處呢?
首先,導學單具有導向功能。我們的學生拿到課本以后,感覺“老虎吃天,無處下口”,而導學單是對課本的二次解讀,它按照我們的教學三維目標要求,以動態的方式解讀給學生,讓學生明白重點、難點,從而明白學習的方向。
其次,導學單具有導學功能。我們學校的導學單是根據語文教學目標“字詞句段篇”的訓練來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拿到導學單后,可以對重點字詞進行識記、書寫,對形近字和多音字進行歸類辨析,可以根據提示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等等,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內容。
再次,導學單具有導練功能。我們設計的導學單還具有讓學生練習的功能,如“找好句”環節,就是訓練學生對課文中好的句子的理解和辨識能力;如“知內容”環節,就是概括課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這些都是為了訓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對課文知識的掌握能力。
最后,導學單具有導思功能。我們的導學單的設計,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課文的教學內容,更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巧辨析”環節,就是訓練學生的辨別能力;如“能明題”環節,就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們通過訓練,讓學生學為思,思為學,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循環。
既然“導學單”有這么多的優點,那么,我們如何設計運用導學單呢?下面我就結合我們學校的“導學單”的設計運用的七個環節來與大家探討交流。
第一環節——“要熟讀”
大家都知道,我們小學教育訓練學生的技能之一就是“讀”,正確、流利、有感情是對“讀”的具體要求。可有些老師往往忽視這一技能的訓練,或者有些老師想練,可自己的普通話不標準,于是不敢“讀”,這樣就忽略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在現代化教學發展的今天,這是非常容易解決的,我們搜集數碼音頻,把二維碼粘貼在導學單上,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來收聽課文朗讀。這樣我們就可以運用現代化技術教學,解決了朗讀問題,達到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第二環節——“請熟記”
這一環節是解決生字詞的問題,我們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生字詞是學習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重心,我們選擇學生熟記的生字,讓學生注音、組詞,同時選擇熟記的重點詞語讓學生抄寫,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明確課文生字詞語的重點,讓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有了抓手。
第三環節——“會拓展”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根據課文主題搜集資料。比如,《蝙蝠和雷達》,這一課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雷達和超聲波的資料;《小英雄雨來》,可以讓學生搜集作者管樺的資料以及中國抗日戰爭的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動手搜集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各種渠道去搜集資料,這樣一來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同時拓展搜集資料的學習方法。
第四環節——“能明題”
這一環節主要是解題。我們知道語文學習的方法之一就是解題。通過解題,我們可以了解課文的許多信息,這個環節我們是這樣設計的,由題目想到了什么,同時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一段話。(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學生通過這些提示語,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同時訓練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這一環節我們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五環節——“巧辨析”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以后,解決在課文中出現的“形近字”和“多音字”的問題。“形近字”和“多音字”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都很難分辨,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形近字”和“多音字”進行歸納、總結,再通過集中訓練,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完成課文教學知識目標。
第六環節——“找好句”
每一篇文章都有優美的詞語、令人印象深刻的語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就如同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通過讓學生自主尋找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分析,說明自己喜歡的原因和看法,這樣在學生探索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七環節——“知內容”
這一環節主要是訓練學生對課文的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的能力。學生學完了課文,就要檢查其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我們設計此環節就是對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概括。我們教育訓練學生就是訓練學生美好的品德,最后這一環節就是訓練學生對作者所表達情感的認識,也就是達成我們教學情感的教育目標任務。
導學單的設計運用,改變了我們以往的教育學習模式,由教師的“先教”變成了學生的“先學”,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變成了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變成了“多樣”。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先學后教模式下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GS[2019]GHB008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