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燦燦
摘 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具備優良的審題能力以及審題習慣,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基礎。與此同時,具備審題能力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標準所提出的基礎性要求。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小學生的數學審題水平較低,這也成為現階段數學教師與學生家長所重視的問題。基于此,對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育措施進行分析與闡述,旨在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些許建議與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審題能力;措施
一、強化默讀,實現心口統一
培養小學生優良的閱讀習慣,可以高效推進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讓學生意識到,在面對數學題時,不論題目多么簡單、多么復雜,都應該先在心中默讀,實現心口統一,切實全面理解認識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在必要時可以通過繪制標記與圖像來分析,從而正確合理地理順解答題目的思路。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時,就可以向學生布置一道混合運算應用題,并讓學生先進行默讀并自主分析:一輛正在行駛的公交車中,原本有乘客25人,在這輛公交車經過第一個站點時,上來了3名乘客,下去了5名乘客,那么請問這一輛公交車中一共有多少人?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默讀題干,理解題目中的關鍵信息以及隱藏的條件,并依照順序進行計算,最后讓學生得出計算結果為25+3-5=23(人)。學生通過默讀,將題目中的乘客數量以及最后的提問相聯結,知道公交車中原本有25人,從而根據上車與下車人數將問題有效解決。由此可見,強化默讀分析,做到心口統一,可以培養學生優良的審題能力,提升學生數學思維。
二、引領學生把控題目的異同
依據數學題目的不同,選擇相應的運算定理進行簡便運算,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學生重視審題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相似的題目,也可以細心觀察題目中的關鍵信息以及正確合理地解析題目,從而形成正確的解題思維與習慣。除此以外,數學教師還應該引領學生對相似的題目進行總結,熟悉相應的運算技巧。對于題目中的重要條件,能完善地判斷與分析,從而實現靈活計算,長此以往,不論學生遇到哪一種題型,只要靜下心來觀察、分析,都可以有效解答題目,幫助學生脫離題目中的陷阱。例如,有這樣一道數學應用題:一輛汽車每小時可以行駛60公里,那么請問這輛汽車行駛了23個小時,這輛汽車可以開出多遠的距離?學生就可以得出60×23=1380。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較差,不能夠進行簡便運算,這就使學生容易在計算過程中出現錯誤,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應用乘法分配律來進行計算:60×20+60×3=1380。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保證答案的精確性。之后再與乘法結合律相關類型的題目進行比較,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其中的奧妙,從而提升學生解答數學題目的準確性,開拓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增加學生知識儲備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的思維意識是十分活躍的,只要教師進行適度合理的點撥與挖掘,就可以實現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審題能力中,應該有意識地開拓學生的思維,為小學生創設優良的思維平臺,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聯想能力,從而實現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具有開放性以及探索性的題目,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夠淋漓盡致發揮。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除法”的相關知識時,可以為學生布置一道關于實際生活的數學題目,如:小明的媽媽去買香蕉,進口香蕉3斤6元錢,普通香蕉6斤3元錢,請同學們幫小明的媽媽算一算,這兩種香蕉分別每斤多少錢?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寫出相應的數學算式,并自主進行計算。在學生計算完畢以后,教師可以點名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說出自己在題目中所獲取的信息,以及計算時的解題思路,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回答。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小學生在面對應用題時將會具有更加明確清晰的讀題思路,同時在審題結束以后學生的計算方式也會更加科學、有依據,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學科素養將會有效進步。
四、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順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標準,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與數學素養,使小學生具備優良的數學審題水平與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合理分析學生審題能力的缺失,對癥下藥,從而確保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形成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葉曉玲.三化審題利其器 思維建構助解題: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審題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