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入手,設計能刺激學生想象力的課題。從繪畫材料的創新使用開始,再到繪畫過程的創造性表現手法的開拓和實踐。由興趣帶動主動性,主動性帶動創造性。為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想象力;創新思維;實踐研究
現在教育面臨著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就是學生越來越依賴于老師將知識點拱手相送,只求考試時一紙卷面的“高分”,導致學生思維憊懶、頭腦僵化,失去了寶貴的創造能力,即所謂的“高分低能兒”。如何改變這樣的狀況,尤其美術課堂,我們應該借助本專業的優勢,不遺余力地去開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潛質,所以如何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便是我們研究的具體方向。
一、提升學生想象力的實踐研究
繪畫是可以讓一個人思維的翅膀盡情飛翔的載體,通過繪畫實踐探究提升學生藝術思維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在課堂中做過這樣一個課題,結合學生呈現中央美術學院某一年的設計考題——“基因魚”,先展開討論,“你認為基因變化會給動植物帶來哪些影響,此外還會有哪些變化?”學生開始活躍討論起來,你方言罷我登場,各抒己見。甚至有的學生已經按捺不住地先動手勾畫了起來,生怕自己的創意被別的同學占用了去。最后,學生展示了自己富有獨特想象力的作業,本堂課圓滿結束。實踐證明,想象力的提升是可以通過課題訓練做到的。
兒童原本是頭腦中固化思維最少的,所以我們常常被許多兒童畫所打動,新鮮、純凈、大膽、生動……充滿了想象力!甚至里面的許多成人眼里的“不合理”處,恰恰就成為吸睛之筆!
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拓實踐研究
阻礙人創新思維發揮和發展的最大的阻礙莫過于思想受固化模式的影響太強,覺得原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存在。當一切在眼中“都無問題”、都“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話,就只剩下沿襲了,還談何創新呢?所以,首先便是一個“破”字,不破不立。就像畢加索當年立體主義風格的產生一樣,他用全新的思維,把直角平行六面體拆開了,再重新組合,甚至因此,我們可以在同時看到六個面!
那么,在我們面對學生的時候,該如何通過繪畫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呢?我們要引領學生嘗試“破”!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三個階段實踐來提升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下面結合我在繪畫課上做過的課例來進行闡述。
1.繪畫材料的創新使用
第一階段,課前做了一個要求,請學生在類別上盡量多準備即將使用的材料,首先打破傳統意義上的繪畫材料對人創作行為的局限性。于是,我在課堂中看到,大家在課堂上展示各自的材料的時候就開始興奮了——你的石膏粉可以用刮刀涂抹在卡紙上、你的膠水可以滴出什么形態、我把細沙給你一點、你把木板涂成黑的底色……此階段,學生創新、創造的欲望無比強烈,壓抑不住的興奮感使他們迫不及待,此時我讓大家靜下來思考,你要創作什么,你此刻心里最想表達的是什么,你可以借助哪些材料在形式上可以讓你的表達更充分、更生動,學生開始安靜下來,有的還在紙上涂涂畫畫進行構思……這個階段,通過創新材料的使用,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創作靈感,鍛煉了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開發。
2.繪畫表現手法的創新
第二階段,當想法基本有了眉目的時候就開始動手了,一邊實踐,一邊解決問題,一邊形成新的思路……有的以油性的蠟筆和水性的顏色組合,一薄一厚,在不同的位置上營造了不同的質感,輔以貼布、報紙等不同元素,共同營造出了現代插畫的生動氣息;有的表現父女情感的主題,作品中用油畫顏料混合了沙土的粗糲的質感表現一只大手并握著用細膩的水彩顏料表現出來的像玉一樣的質感的小手!這些作品形式新穎,制作巧妙,讓人耳目一新。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子,但出問題的時候,反而是很好的契機,能讓學生紛紛動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切為所有積極參與的孩子們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踐機會,也必將為他們未來在各自領域里的創新行為提供很有益的心理和行為體驗,更會讓興趣從此像一粒種子一樣埋在心里,在未來的某一天發芽、結果。
3.繪畫構思的創新
第三階段,大家把完成的作品都展放好,一起點評,老師參與其中。這個階段,學生繪畫的創意在不斷地交流、不斷地提升,思想在激烈的碰撞中彼此相互借鑒、相互啟發,在獨立思考與集思廣益中,使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培養。
每個人都具有創新意識,但如果長期得不到開發和運用,就會不斷地消亡,而這種意識一旦被開啟,也必將如滔滔江水一般源源不斷。培養中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國家所需、民族所需、時代所需,讓創新成為一個人的思維習慣,讓創造成為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作為中小學美術老師,我們要努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王華清.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9):5.
作者簡介:王謇樞(1972—),女,漢族,吉林大安人,本科,文學學士。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學美術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美術教學教法研究、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