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平
摘 要: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對于剛接觸物理學習的初中學生來說,會稍有難度。為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初中物理教師應強化自身的教學技能,結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以激勵為導向,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克服困難,積極參與到物理教學活動中。有效的激勵措施,可以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以一種輕松的方式進行物理學習。所以對初中物理教學中激勵模式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很有必要。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激勵模式;應用
激勵式教學,旨在教師以物質或語言為載體,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結果進行贊賞,這一教學模式有助于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大多數學生認為物理學習紛繁復雜的原因就在于找不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積極探索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使學生燃起物理學習的渴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使用激勵模式,讓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教師的認可和鼓勵,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一、進行啟發激勵,培養學生學習思維
物理學習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探索、驗證過程,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有對事物發現、研究和探索的渴望,只是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這就需要教師發揮其引導者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激勵,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假設和猜想進行自主探究,啟發和指導學生尋找實驗方法,使學生在不斷自主發現、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起物理學習的思維方式。
例如,在“慣性”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從課本的概念性描述中,只是知道了“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是慣性”,而對于這種“固有屬性”到底是如何存在的,在這個問題的理解上還是有困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演示的方式進行講解:準備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壓在一條紙帶上,然后迅速將紙帶抽出,結果發現紙帶被抽出而杯子仍保持位置不變。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提問,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學生加深對慣性知識的理解。
二、滲透情感激勵,調動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一門學科的感興趣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應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入手,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再通過趣味性十足的實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另外,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都不同,這就使學生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教師在進行情感激勵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體會到成功,并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滿足。
例如,在“電路”的學習中,光靠教師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和演示,學生很難透徹地理解。這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授課,本著“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后讓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實驗設計、實驗記錄、實驗操作、形成實驗報告。學生通過自主操作電流表、電壓表、導線、滑動變阻器等實驗器材來演示電路圖,可以更容易地理解電路相關知識,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一同體驗實驗的趣味性和成功的喜悅,大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三、運用競爭激勵,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過程中,應適當提出可供學生思考和討論的問題,設置獎勵措施,采取搶答的形式,讓學生競相發言。競爭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后,能夠有效調動課堂氛圍,使全體學生都積極投入到物理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壓強”的教學中,部分學生對于壓力和重力的區分會感到困惑,甚至認為壓力就是重力,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小實驗:首先,將鉤碼用膠帶綁在尺子(選用稍軟的尺子)中部;然后,將石塊相隔適當距離放在講桌上,將尺子架放在兩個石塊之間;接下來,逐漸抬高尺子的一端,直到尺子豎直。通過實驗可以發現,隨著尺子一端的慢慢抬高彎曲程度越來越小,直到尺子豎直時,彎曲程度為零,通過這個實驗,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壓力和重力的概念,小組之間的比較,也讓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青春期階段的學生比較敏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激勵式教學,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以應對逐漸繁多、困難的課業。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啟發性的教學、贊許式的評價、獎勵性的學習任務實施激勵式的教學方案,端正自身教學態度的同時,重視和熱愛每一位學生,這有助于初中物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紅.初中物理激勵型教學淺探[J].儷人(教師),2015(21):79.
[2]李小龍.激勵策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外交流,2020,27(13):345.
[3]于德軍.初中物理激勵性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