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當前中國高校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在“雙一流”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適應“雙一流”建設的改革的趨勢。從文化雙向導入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研究入手,分析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現狀和 “雙一流”背景下英語中西文化雙向導入要解決的問題,最終探索提出了“雙一流”背景下構建文化雙向導入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步驟,希望對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雙一流;文化雙向導入;大學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蘇小軒(1984.05-),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英語EGAP教學、英語語言學。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其中提出,我國高校的建設要與世界一流高校接軌。很多高校將“雙一流”建設目標作為學校未來人才培養和整體發展的重要方向。大學英語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要服務于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符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面對當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大好形勢,英語作為一種語言越來越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雙一流”背景下,如何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使其能夠在高校“雙一流”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作用,成為日益受到關注的問題。
一、“雙一流”背景下文化雙向導入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1.這是建設“雙一流”大學的必然趨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需要與世界接軌,這使大學英語教學日趨走上國際化的道路。對高校來說,培養的學生要具備全球化發展趨勢下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而英語教學就不能單單局限于目前的公共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水平,不能局限于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和考級水平,要提升到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日常的口語交流的層面。所以,進行西方經典文化的學習是必要的,這有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學習。但是,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中西文化對比學習,增強學生的母語文化自信。這是實現跨文化交際,促進高校朝著國際化水平發展的必然趨勢。
2.這是應對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在“雙一流”背景下,眾多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大外語”的理念。很多高校已經開始認識到,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為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發展目標,大學英語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對學生世界眼光、國際意識的培養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很多高校已經意識到,大學英語教學要從英式教育向素質培養轉變,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口語溝通能力,還要提升學生的學術英語能力和文化交際能力,以幫助學生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更好地成人成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貢獻。
3.這是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交融的必然途徑。上文提到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學生具備聽、說、讀、寫能力,這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基礎。但是,還要與其他學科實現交叉融合。因為文化的交流不僅表現在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上,更體現在學生畢業就業后所從事專業的文化交際和未來的國際科技交流等方面。所以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不僅在英語能力上要能夠實現與目的語接近的語言交流水平,還要幫助學生在所學專業方面進行中西方文化的雙向導入,以此促進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二、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現狀
1.不開展文化教學。當前的大部分高校,除專業英語教學外,大部分英語課程被設置為公共基礎課程。公共基礎課程的開設,一是為了達到上級要求,二是為了幫助學生應試,例如英語等級水平考試和升學考試等。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是公共課,往往是大班授課,英語教師按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單詞、讀懂課文、掌握語法、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備簡單的英語表達能力即可。所以大部分英語教師并沒有對所講授的每一篇英語課文的文化背景進行深入的挖掘和講授,也很少有教師能夠將英語交際能力中的文化交際能力納入實際教學中,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2.英語文化教學不注重文化雙向導入。部分高校專業英語教學和公共英語教學雖然引入了文化教學內容,但往往更加側重于英美文化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缺少西方文化與母語文化對比的正確引導,甚至忽視中國文化的導入教學,這對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是不利的,對學生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利的,不能被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導入教學,甚至會導致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三、“雙一流”背景下英語中西文化雙向導入要解決的問題
1.教學大綱問題。按照《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所提出的跨文化教育和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高校首先要將培養學生了解國外社會與文化的教學理念納入教學大綱中。教學大綱是教學的綱領性文件,要將對中西文化對比的理解,提升學生文化異同意識作為重要教學內容貫穿教學全過程,因此要將教學大綱進行分解,將每一個教學單元的文化教學任務和內容加以明確,特別注意要對中西文化內容對比、概述和英文表達要詳細地確定清楚。例如,西方名畫教學內容,可對比中國的山水畫;如西方的旅游勝地的內容,可補充中國的名勝古跡。通過這些對比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既認識到中西文化的差異,同時又能夠增強文化自信。這些內容在大綱中要有所涉及,才能夠指導未來教學的更好開展。
2.教學內容問題。為了更好地按照教學大綱來開展教學,首先要選擇好文化雙向導入的教學內容。所以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引,以教材為藍本,梳理好每一個單元所涉及的教學內容,結合可以納入的文化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文化案例內容。文化雙向導入要遵循雙向和平等的原則,這種原則就體現在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在主題、素材內容上大體相同。同時,要組織任課教師集體備課,因為文化方面的內容博大精深,教師們要各取所長,分組整理中英文材料,在統一思想、統一內容后,統一編寫講義,整理學生應知應會的詞匯并選擇相應的案例和復習材料。任課教師不僅自己要認真備課,更要在課上客觀公正地進行講解,既不要厚中薄西,也不要揚西抑中。
3.教學評價問題。教學評價是檢驗文化雙向導入教學模式的重要依據,因此,首先要建立起文化雙向導入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評價體系。這一評價體系可以參考學生學習后的教學效果、教師授課教學反饋、學生學習反饋以及畢業生就業追蹤的參考數據等。其中,學生學習后的教學效果測驗是最重要的評價途徑,所以可進行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過程考核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的檢驗,主要采用口語交流、小組完成任務等形式;在期末考核中,通過文化內容的閱讀理解和寫作、翻譯題型等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結合評價結果,教師可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調整和改革。
四、構建文化雙向導入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施步驟
1.課前導入。任課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設計好文化教學的案例,可在課前提前通過信息化手段發給學生進行預習,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思考,為課中教學做好準備。以餐桌禮儀為例,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預習有關中國的餐桌禮儀和西方的餐桌禮儀的材料,自己先提出東西方餐桌禮儀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差異,由此能夠總結出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差異、我們在餐桌禮儀方面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預習,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時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加深對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
2.課中導入。在正式上課時,由于學生已經進行了課前預習,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組織小組討論、聽取學生匯報、情景劇展演等方式導入教學的正式內容。導入后教師開始正式課程的講解,要將這一主題中學生應該掌握的英語詞匯、語法和難以理解的復雜句型進行重點講解,隨后教師總結講解這一主題中中西文化差異的對比,帶領學生共同完成課文學習,并講解這一主題所涉及的內容中存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以及對行為的影響,完成整個歸納講解的環節。
3.課后導入。課后導入主要就是課后要求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反饋,這也是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圍繞課上所講的文化主題為學生出題,讓學生根據所出題的題目進行英文寫作。還可以組織相關文化主題的演講活動作為實踐課的內容。教師要將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實踐課程的參與情況納入學生考核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以及在英文寫作中的實際運用能力。
有了合理的教學大綱、中西文化兼顧的教學內容和緊扣教學內容的評估體系,再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連貫環節的導入,一定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達中西文化的詞匯、術語和句型等,這對學生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內容,培養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一定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海奮.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英語課堂多專業化教學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119-123.
[2]羅婷,尹紅.“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2):178-179.
[3]楊迎華.“雙一流”大學建設視角下的西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芻議[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11):72-75.
[4]王靜,劉寶.“雙一流”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8(10):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