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向內吸收知識的一種渠道,對學生成長起著指導意義。但是,部分學生在英語閱讀的時候,受外界環境和學習能力的影響,難以理解英語閱讀的豐富內涵,無法掌握英語閱讀的有效技巧,遇到了閱讀上的阻礙。這就引發了英語教師的思考和實踐,使其圍繞學生的現狀,進行了教學分析和探索。在實際操作中,教師發現,圍繞文本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設計問題、組織學生合作、開展讀寫結合活動、總結閱讀方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實力,是有益于學生發展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教學指導策略
【作者簡介】趙子怡,浙江東陽外國語學校。
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是希望學生在參與英語閱讀的時候,不再以逃避、依賴等心理面對,而是能夠主動出擊,利用自己在課堂積累的知識來為英語增添新的活力,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教師總結教學指導策略,能夠深入了解英語教學,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將二者融合,構建更加科學、系統的英語課堂。
一、圍繞文本內容創設閱讀情境,關注學生的語感發展
學生在參與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是需要興趣支撐的,可以說,興趣是學生邁開英語閱讀第一步的主要因素,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影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能夠主動走進英語閱讀,了解閱讀背后的故事。但是部分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難以找到興趣所在,無法靜下心來閱讀,這就使得學生陷入了閱讀的惡性循環,逐漸喪失了開展閱讀的動力,減少了閱讀的頻率。以上問題的存在,敲醒了英語教師閱讀教學的警鐘,迫使英語教師圍繞學生閱讀現狀,進行分析和探究,提出了為學生創設閱讀情境的教學方法。這是由于教學情境是立足學生興趣創設的,能夠將學生閱讀所需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方便學生理解,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知道在什么情況下使用英語語言,培養學生的閱讀語感,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感。由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通過圍繞文本內容來創設閱讀情境,將學生帶入到英語課堂中,給學生提供一個趣味橫生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大膽參與,關注學生的語感發展,促使學生熟悉英語閱讀,理解閱讀的主要內容。教師在創設閱讀情境的時候,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學生學會透過閱讀現象看到閱讀本質。
在學習“Australia”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澳大利亞,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讓學生形成文化包容的能力,打開學生的學習天窗,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感受,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有關澳大利亞的學習資料,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重新認識澳大利亞,了解澳大利亞的魅力。學生在觀看澳大利亞的宣傳視頻時,知道了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熟悉了澳大利亞的風土民情,對澳大利亞的發展有了自己的分析,了解了與澳大利亞相關的英語表達。
二、圍繞文本內容設計閱讀問題,關注學生的思考能力
學生在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是要主動思考的,而不是被動思考。學生只有積極動腦,活躍自己的英語思維,才能真正掌握英語知識的內涵,擁有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部分學生在參與英語閱讀的時候,喜歡依賴教師,遇到難題的時候,更是喜歡等待教師給出答案。這就阻礙了學生自主意識的覺醒,也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給學生的學習埋下了隱患。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相關的閱讀問題,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閱讀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還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讓學生樹立閱讀的目標,進一步展開閱讀思考,鍛煉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學生在動腦思考的過程中,可以熟悉課文的主要內容,找出問題答案在文中的位置,養成多角度分析的習慣。由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通過圍繞文本內容來設計閱讀問題,使學生發現自己閱讀過程中疏漏的部分,規范學生的閱讀行為,讓學生積極動腦,關注學生的思考能力,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迎難而上的學習精神。
在學習“Save our world”時,筆者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環境意識,形成保護地球的習慣,督促學生為保護世界而努力,給學生一個放飛自己,動腦思考的機會,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提問: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較為嚴重的污染現象嗎?這些污染現象是怎樣造成的?你認為人類應該怎樣看待環境污染問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這樣做值得嗎?為什么?學生帶著問題,融入了英語閱讀中,知道了課本的主要內容。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分享了自己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和看法,表示地球是一體的,人類的發展與地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無法分割的,可以說,污染地球環境,就是在威脅自己本身。在這樣的認知下,學生表示會重視環境保護問題,減少環境污染,提出了綠色出行、減少塑料袋的使用、不隨地扔垃圾等具體的保護措施,形成了思考問題的分析能力。
三、圍繞文本主題組織合作探究,關注學生的閱讀共享
學生在課堂上,并不是孤立的主體,而是有著許許多多小伙伴的。而如何將小伙伴粘合在一起,讓小伙伴擁有互相交流的機會,成了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這是由于學生在合作中,更能釋放自己的熱情,分享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總結的經驗教訓,在交流中,熟悉英語語言,掌握小組合作的技巧,與其他學生一起,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但是,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不懂得表現自己,遇到自己擅長的部分,也是“一躲而過”,難以獲得他人的認可。這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進行小組合作,發展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分享自己閱讀中的點點滴滴,挖掘學生的閱讀魅力。學生在小組合作模式下,能夠漸漸地敞開心扉,互相溝通,彼此尊重,打造溫馨的合作課堂。由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通過圍繞文本主題來組織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模式下,探索英語閱讀,將學生融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關注學生的閱讀共享,推動學生閱讀思想的相互滲透,讓學生的閱讀更具效果,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在學習“Sports life”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體育運動項目,培養學生健康鍛煉的好習慣,讓學生了解運動與健康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益,在教學中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并保障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優勢都能在小組中得到展現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為學生設置了合作任務,讓學生搜集體育運動項目類型,了解體育運動名人,知道他們與體育運動之間的故事,熟悉奧運會的相關知識點等,促使學生發揮合作作用。學生在小組分組后,與自己的組員一起,圍繞體育運動這一主題進行了合作探究,借助互聯網工具,搜集了體育運動名人,了解了他們在運動中發生的感人故事,對體育運動有了新的分析。學生在小組中,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所得,擴大了學習的范圍,樹立了團體合作的意識。
四、圍繞文本主題實現讀寫結合,關注學生的閱讀表達
閱讀與寫作,是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兩大攔路虎,給學生造成了困擾,也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但是,就目前來看,學生面對英語寫作的時候,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教師的幫助。教師在教學中采取以讀促寫的教學方式,可以扎實學生的閱讀基礎,推動學生對閱讀知識點的應用,讓學生掌握英語表達的相關技巧,給學生提供一個組織英語語言的鍛煉平臺,讓學生由害怕英語寫作變為喜歡英語寫作,由被動英語寫作變為主動英語寫作。學生在讀寫結合的學習模式下,更容易打開寫作的思路,熟悉閱讀的內容。由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通過圍繞文本主題來實現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知識點,并將知識點靈活運用到作文中,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生活氣息,關注學生的閱讀表達,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學習“Public holidays”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中西方的主要節日,知道它們的英文表達,熟悉不同節日的慶祝意義和慶祝方向,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圍繞“Public holidays”這一主題進行作文創作,使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自己對節日的了解,幫助學生熟悉英語語言應用的方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了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活躍了學習頭腦。接著,筆者鼓勵學生進行作文創作,使學生模仿課文寫作特點,寫一寫自己心中的節日。學生在動手創作的過程中,掌握了英語寫作的技巧,找到了學習的自信,學會了用英語來表達。
五、圍繞文本特點總結閱讀方法,關注學生的閱讀思維
學生在參與英語閱讀的時候,不能一味地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進行,還要學會總結閱讀文本的特點和類型,知道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應該怎樣解決。幫助學生構建英語學習框架,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參與部分,只重視學生的英語成績,這就使得學生的英語閱讀之路越走越窄,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教師立足文本特點來教育學生,可以有效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給學生一個新的學習思路,促使學生構建英語閱讀的學習系統,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由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通過圍繞文本特點來總結閱讀方法,讓學生投身到閱讀自主實踐中來,關注學生的閱讀思維,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文本的特點。學生在教師的建議下,懂得了利用課堂筆記來梳理課堂知識,通過分析課堂知識點來定位文本內容,總結不同的閱讀方法,做到了“因地制宜”。
總之,本文通過圍繞文本內容創設閱讀情境,關注學生的語感發展,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熟悉了英語表達的特點,融入了英語課堂中;圍繞文本內容設計閱讀問題,關注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擁有了英語分析能力,促使學生養成了積極動腦的好習慣,加快了學生理解英語知識的步伐;圍繞文本主題組織合作探究,關注學生的閱讀共享,擴大了學生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在學習探究中,找到了與自己脾性相合的伙伴,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圍繞文本主題實現讀寫結合,關注學生的閱讀表達,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寫作技巧,消除了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圍繞文本特點總結閱讀方法,關注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學生構建了有效的學習框架,推動了學生在英語方面的探索,進一步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改善了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走進了英語,用自己的觸角觸碰了英語世界,獲得了全新的學習體驗。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認識到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了指導,使得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現實情況,獲得了學生的支持,形成了溫馨學習的課堂氛圍。同時,教師也對自身教學進行了反思,總結了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并在教學中得到了進一步實施的效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學生獲得了雙贏。
參考文獻:
[1]朱美玲.淺談初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整合的有效性[J].現代交際,2018(24):15-154.
[2]張國存.自信心在初中英語閱讀中建立的重要性及策略[J].華夏教師,2018(36):91.
[3]許清華.試論“互聯網+”時代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利弊[J].中國新通信,2018(24):173.
[4]唐金珍.把握“三貼近”原則,助力英語閱讀中的語言知識教學[J].林區教學,2018(12):77-78.
[5]劉君茹.初中英語教學中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前沿, 2018(1):15-16.
[6]尤麗香.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探析[J].英語廣場,2018(1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