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的運用,其不僅呈現于英語的課堂教學中,而且還是對教學質量進行判斷的重要標準。英語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的時候,需充分關注學生自身的品格,促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與生活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英語的核心素養內涵及其培養重要性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英語教學策略,以促使小學生自身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時,實現思維品質的鍛煉,從而使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質量得以顯著提高。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祝開鳳,浙江省義烏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黎明湖校區。
核心素養通常指在具體教學中逐漸形成的知識、態度與能力等綜合性表現,其不僅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影響,而且還是對小學生的英語素養進行培養的重要方式。對于小學英語的學科素養而言,其主要體現在思維、語言、文化等各個方面。因此,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將核心素養作為導向,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并對小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訓練,以促使高效化課堂構建的同時,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
一、小學英語的核心素養內涵及其培養重要性
1.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內涵。首先,語言能力。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學習語言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語言。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任務單,并在任務設計時,注重文本的內容及細節,并實施主題探究,對其人物變化、性格及語言實施分析,并經過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促使學生的讀寫能力以及鑒賞能力的提高。同時,英語教師可經過專題匯報的方式,指導小學生運用英語語言進行專題匯報,以實現英語語言的運用目的。
其次,思維能力。英語學科作為語言性的一門學科,其通常不需運用太多的語言思維,只需充分記住有關知識點即可,但是,英語通常是一門十分靈活的學科,學生只有掌握了相應的思考以及辨析能力,才能對英語實施理性分析與判斷,從而實現多元化思維。比如,學生在學習相關英語知識的時候,不能只是關注英語文本表面的意思,而且還需對字詞句傳達出的深層含義進行積極思考,并對整篇英語文本實施思考,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
最后,文化素養。就小學生來說,其在學習相關英語知識的時候還比較陌生,其原因是英語不是母語。但是,在社會背景下,其通常更注重國際化交流,因此,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就需保證小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其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化形成認可,而且還可以充分理解國家間存有的文化內涵,并給予相關的尊重,經過求同存異的方式,使學生學會相互借鑒與學習,以促使學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另外,想要使英語教學有效開閘,并對相關英語內容充分理解,教師就需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他國語言,了解英語內容的背景文化,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英語文本所表達的含義。
2.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通常構建于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的基礎上。課程目標的結構圖充分說明了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該基礎呈現出的課程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的統一,屬于英語課程嚴密的兩重性質。因此,核心素養通常包含了兩方面,也就是非認知與認知的。對于認知而言,其通常指知識、學術;非認知通常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此,素養并非指向某個學科知識,其更注重個體可以積極主動且具有相應的方法獲取相關知識與技能,該目的不只是局限于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同時更注重實際生活目標的追求,以實現個人發展以及高效化參與到社會活動。而對于核心素養而言,其含義相較于能力,更加寬泛,不僅包含了傳統化教育中的知識與能力,而且還包含了學生自身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的教學策略
1.核心素養下的語言能力鍛煉。學習與社會文化之間的背景通常是有直接關聯的。英語學科的學習終究是需要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的,而學生自身的語言能力提高也需在生活情境當中得以鍛煉。不論是課堂還是課外,都能通過情境創設,促使學生時時刻刻的位于英語氛圍當中。通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不僅能夠使學生將枯燥乏味的英語詞匯與句子等都轉化成系統的英語知識,而且還能以多種方法促進英語知識的呈現,以此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者逐漸轉化為主動參與者,使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形成濃厚興趣。經過強烈的學習氛圍營造,學生不僅能形成良好學習的習慣,而且還能對相關知識實施深入思考,這通常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鍛煉與邏輯思維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依據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創設,以實現學生情感的觸發。例如,對“What would you like?”開展教學時,可為學生準備“香蕉、面包、漢堡、蘋果、橙汁”等,并將其擺放在桌子上,并提問學生哪個更好吃?首先,教師拿起“apple”說:“I'd like apple.”然后,學生就會根據教師說的,依據發表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如“I'd like bread.”“I'd like banana.”“I'd like hamburg.”“I'd like orange juice.”等等,通過該方法學生勇于發言,這不僅是對學生表達力與膽量的鍛煉,而且還能使內向的學生積極進行自我表達,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英語句型。每節英語課的教學內容都不同,因此,英語教師需靈活的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以使學生無形當中體會到學習英語語言的樂趣,從而使學生形成喜歡表達的好習慣。同時,學生通過每節課的學習,可以積累到相應的詞匯量,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創造性地發揮,而且還能通過朗讀比賽,對學生學習英語語言進行培養,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口語的學習當中,從而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核心素養下的思維品質培養。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注重教材中人文素養的挖掘,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自身思想覺悟的提高,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促進學生學習信心的增強。小學英語的教材中,通常包含著較強的思想性、知識性及教育性,因此,教師需注重相關素材的發掘,對其中的思想內涵實施挖掘,并根據小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靈活且多樣的方法,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質,以促使小學生的思維具有相應的批判性與獨創性。特別是教師經常講解的,怎樣通過英語對開門與關門進行表達,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開門的時候,需先看下門后是否有人,如果有人,需為后面的人扶住門,這就能將三個目標合并成一個完整的教學任務。例如,對“I am angry”開展教學時,文本主要講解了愛運動的小朋友Tony由于其他學生不愿與他共同玩,愚弄且嘲笑他而經常發脾氣,但是,通過善良的朋友Lisa的勸解之后,其憤怒情緒得以緩解的故事。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感知、體驗短語,逐漸學習英語語言,并提出遞進性的問題:“What does Tony want to do?Does Tony do what?Why not?”以此加強學生對故事發展的了解,并經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探討Lisa提出建議,從而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同時,教師可通過感官體驗,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經過“Not Angry Reminder”,促使學生深層次的理解文本內涵,對Tony適用于的舒緩生氣的辦法進行辨析,從而使學生形成相應的批判性思維,并實現英語語言的應用。
3.核心素養下的文化品格培養。任何的語言都包含著無窮的文化內涵。文化與語言是同時產生且互相依存的。中西文化當中也存有相對明顯的差異,基于此,學生只有對西方的文化背景具有相應的了解,才能更準確、更迅速地掌握英語的思想內涵及其本質,并實現英語語言的準確應用。因此,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教師需注重文化知識的范圍及內容擴展,并依據小學生的認知及年齡特點,將其與國家節日相結合,引導學生參與相關英語活動。例如,圣誕節的時候,英語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將“Christmas”的由來告知學生,并幫助學生布置相應的圣誕樹,然后開展以“圣誕節習俗”為主的競賽活動,經過相應活動的開展,學生通過英語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充分體會到外國文化,而且還拓展學生的視野,從而使學生自身的國際意識得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對有關信息進行搜集,如引導學生搜集與英國倫敦景點相關的資料,促使學生深入了解倫敦的景點,如倫敦塔、白金漢宮等,并引導學生彼此積極溝通與交流,從而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得到有效拓展,并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三、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對學科素養的相關要求進行深入了解,并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探究與創新,為英語課堂的教學打開新局面,最終使小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及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路向飛.打造優質教學,培養英語核心素養——淺析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學[J].學周刊,2018(1):113-114.
[2]張允淑.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4):106-107.
[3]陳玉榮.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探索[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2):11.
[4]劉翠紅.淺談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東西南北:教育,2018(1):341.
[5]趙玲玲.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探尋[J].華夏教師,2019(36):27.
[6]肖麗麗.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學中學生自主思維的培養探究[J].中外交流,2019(34):237.
[7]趙靜.小學英語核心素養中思維品質的培養新探[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20):490-491.
[8]保維.淺析小學英語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J].中外交流,2019(32):39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