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世紀以學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推進了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各式各類的電子產品涌現于市場,人們對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也促使電子產品的普及,進而導致了科學技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昌趨融合。隨著越來越多的輔助電子產品的推出,為了追求更高品質的教學成果以及更為高效的教學方式,電子產品所代表的信息技術越發頻繁且深入地應用于各個層次的學習中。依據目前的國際形勢與科技發展趨勢,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年齡層必將越發降低以求自小培養更具開放與科技思維的人才。此外,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愈發呈現相輔相成、攜手共進的相互促進態勢。本文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背景,展開對小學英語深度學習課堂教學的討論。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深度教學
【作者簡介】陳潔,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實驗小學。
引言
持續發展的經濟給各家各戶帶來了富裕的生活,社會愈發激烈的競爭氛圍,促使諸多家長誕生“贏在起跑線”的競爭心理。此外,隨著全球化發展進程越發深化,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英語越發受到重視,其應用范圍亦越發廣泛,已然成為衡量當代學生是否成材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因此,諸多家長對于小學英語學習的淺層教學深感不足,越發渴望學生自小便得到足夠深層的英語教學,自小便打下扎實的英語基礎。但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簡單易懂且具有固定框架,在極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課堂教學向外拓展。但由于目前教學已然無法與信息技術脫離,兩者形成相輔相成的局面,因而基于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教師可憑其自身所帶的開拓性與廣泛性,擺脫課本的約束,從而開展英語課堂的深層教學。
一、 明確教學定位,把握拓展層面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固然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其背后亦然存有對于行業本身運行的隱患,而這個隱患往往是使用者會大意忽略的地方。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而言,無論拓展教學能夠為學生帶來多少益處,但課堂教學本身的定位與主旨理當以課本所要求傳授的知識為主,以拓展內容為輔。倘若二者定位顛倒,則會造成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得不償失的后果。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無論是按部就班的基本傳授還是開拓視野的深層教學,其應當圍繞課本主干展開,這種教學方式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對于英語學習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雖然小學英語的深度學習固然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眼界,但是信息技術的使用必然會與網絡產生聯系。眾所周知,如今網絡上充斥著許多不良信息,而傳授知識的對象學生仍處于低年齡的層次,其個人信息篩選與判斷的能力仍然不足,還需要教師幫助其篩選過濾掉不良信息,這是基于信息技術運用開展小學英語深度課堂的前提與原則。諸如人教版四年級英語下冊(PEP)的Unit6 “Shopping”一章內容涉及消費,圍繞文章主題,其拓展方向必然會延伸至學生的日常消費。固然小學生受年齡限制消費能力薄弱,但其在該年齡段更易受自身消費欲望影響而進行不理智消費,更遑論在拓展內容中難以避免涉及更為繽紛多彩、五光十色的成人消費生活內容。倘若單單將其視為簡單的一次微不足道的拓展內容,那可謂大錯特錯。小學生的思想多變,更易受外來事物的影響而改變自身的想法,因而教師在課堂上的拓展內容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消費觀的形成,故而對于拓展內容的選擇必須慎之又慎,其對于學生的影響是無形且長遠的。因此,應明確教學定位,圍繞教學方針與主旨為學生拓展正確且合理的知識與內容,減少其他因素給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
二、 翻轉課堂,發散學生天性與思維
小學階段的學生固然對于人生的認知與閱歷遠遠不足,但與之伴隨的是其自身天生自有的不竭熱情以及對于生活的好奇心,最為關鍵的是尚未被傳統應試教育拘束的發散性思維。在當今社會,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思維固化的例子不在少數,但是小學生亦正是受其年齡低所帶來的益處,其發散思維以及對于外界的好奇心尚未被日益成熟的思想所壓抑,這個階段正是最適合引導學生參與開放式學習、翻轉式課堂的最好時期,亦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最優時期,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過往受教育條件的約束,教師無法對課堂教育展開拓展,但如今,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帶來的便利,足以有效幫助教師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而且開放式課堂的教學方式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方式之一。關注小學課本的教學內容,多是學生在其年齡段多見或多遇的主題內容,大抵是編者基于幫助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內容而做出的多方面思考,同時正是由于這份多方面的思考導致了教學內容的日常化與生活化,而這種類型的教學內容正是開展開放式課堂教學的最好的主題內容。這類富含生活氣息的教學內容本質上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分享欲望,進而引誘學生圍繞該主題開展更為深層次的思考、討論與學習。此外,教師對該討論的分享與拓展亦在極大程度上開拓了學生的眼界與思考深度。如人教版四年級英語上冊(PEP)Unit3 “My friends”與Unit4“ My home ”無不是學生在該年齡段熱衷討論與分享的主題。圍繞這類主題,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眼界,完成教學目標,亦深化了英語課堂的深層教學,還幫助學生在形成家庭觀、友情觀等諸如此類對人生影響巨大的觀念上指引了正確的方向,達到一石二鳥的教學成果。
三、 豐富教學方式,促進交流化教學
小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心智不成熟的因素干涉,其對于教師的依賴性遠勝于其他年齡段的學生,因此在這一階段,師生的交流可謂是頻繁的,這亦導致師生的關系更為緊密,而正是這份緊密的師生關系為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奠定了良好基礎。交流化學習的基礎在于師生關系是否良好,其決定了課堂的教學氛圍。交流化學習對于課堂氛圍的需求是獨特的,其需要一個輕松以及歡快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擺脫拘束與嚴謹的學習狀態。唯有幫助學生脫離這種學習狀態,方才有可能引導學生進入開放自由的學習狀態,進而敢于在課堂上思考,在課堂上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敢于與教師主動交流。學習英語遠不僅僅是書面上的學習,英語作為一門應用性廣泛且應用需求高的學科,口語能力的鍛煉與提升是必然要求。而交流化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敢于用英語表達自己,用英語同他人交流,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亦可營造良好的口語交流環境,為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以及較好口語交流習慣的形勢奠定堅實基礎。除此之外,交流化的課堂學習可幫助教師更為敏銳地洞察到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掌握水平,進而圍繞其薄弱環節展開針對性教學。與此同時,還可以提升班級凝聚力,提升同學的合作意識,從而在班級中形成互幫互助的學風,在課堂上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師生關系的親密度,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與教師的溝通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方向。如人教版五年級英語下冊(PEP)中時Unit1 “My day”一章以及六年級英語上冊(PEP)中的Unit3 “My weekend plan”一章,皆是開展開放式課堂的教學內容,而在開放式課堂可以基于信息技術開展交流,如TED演講、英語視頻、課前演講等交流互動性強的教學方式。
四、 課后信息分享,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課后學習的重要程度不亞于課堂上的高效學習,尤其是對于拓展的內容所引導出的深度學習,課后復習的環節更為重要。若無課后復習這一環節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的內容,那么拓展的內容也只不過是在學生的腦海曇花一現,如過眼浮云一般轉瞬即逝,這亦代表了課堂學習中煞費苦心設計引導出來的課后學習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毫無益處可言。因此,引導學生課后復習成為小學英語課堂深度學習的必由之路。如人教版六年級英語上冊(PEP)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一課的內容,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切實體驗文章內容,以生活為例做課后復習。與此同時,教師亦可通過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性,加深學生對于拓展學習內容的印象,如分享視頻演講、整理學習內容以電子筆記形式分享等等諸如此類方法。此外,課后復習這一環節遠不止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堂拓展內容,還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的基本知識。與此同時,其還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形成課后總結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這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了更為優良的系統化學習體系。
結語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影響了一個時代的發展,且信息技術已然成為當今國際競爭的核心技術,與此同時,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亦是國際交流合作中不可或缺的必備方式。基于信息技術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學習,符合國家培養人才的基本方針,亦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必備要素。如今,國際競爭的主體已然變為經濟與軍事的競爭,皆需要優質人才奠定扎實基礎。基于信息技術開展英語深度教學,不僅對于學生個人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亦對國家提升競爭力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作為目前國際競爭的核心技術,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然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教學課堂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與要求只會越發深入、融合。此外,全球發展趨勢以及國際化的深入發展,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已然上升至英語水平的熟練掌握以及信息技術的適當掌握運用甚至是熟練操作。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科技發展觀念以及對英語的熟練掌握是幫助其適應國際發展需求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譚州明.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英語深度學習課堂教學[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20(3):27-28.
[2]龔慧.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深度學習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22):51.
[3]李蔓,潘靈君.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0(1):63-66.
[4]龔慧.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小學生英語深度學習的實踐研究[J].中外交流,2019(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