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是互聯網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產物,它體現了網絡教學教研向個性化發展的趨勢。教師利用網絡空間進行網絡教研、備課、授課、網絡學習指導等教學活動。基于此,本文對教師網絡學習空間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教師網絡學習空間;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李遠紅,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三中學。
一、教師網絡學習空間發展
網絡學習空間于2005年引入我國,鑒于“三通兩平臺”是“十二五”時期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與標志工程,研究者逐漸重視對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而且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本文所研究的教師網絡學習空間依托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http://www.fjedu.cn),按照“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網絡空間創建活動”的進程要求,參照“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網絡空間創建活動評價指標”,構建有英語學科特色的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推進資源建設、應用與交流,使網絡學習空間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使網絡學習空間在課程資源建設、師生教學互動和學科網絡研修中發揮作用。
二、教師網絡學習空間的功能
有的學者提出,個人網絡空間是指利用軟件制作的或者利用相關網站提供的平臺建立的,發布于互聯網上的,展示個人工作、學習等內容的網頁。教師用個人資料、教學工具集、教育教學資源網絡等要素裝扮個人網絡空間,教師本人和同行們可借助空間中的資源與工具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同時,教師可在空間自主學習,瀏覽其他教師的網絡空間,獲取更多資源。而且,教師可以把自己創建的資源與同行分享,實現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總之,教師個人網絡學習空間應具備匯聚與管理資源功能、共享與創生知識功能、交流與共享智慧功能、計劃與組織教學功能。
三、教師網絡學習空間運用于課堂教學
筆者根據對教學與空間運用的實踐,分別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對教師網絡學習空間進行利用。備課和創建導學是課前的任務;課中把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課后是課堂的延伸,針對課上所學進行作業布置和作業反饋。
1.課前準備,線上備課。(1)資料收集篩選。備課前期要收集大量教學資料,還要觀看各種同類視頻用于參考學習,網上的資源多且雜,這樣的搜集如大海撈針費時費力。教育資源公共平臺擁有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通過搜索科目和章節,輕松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學資料、教案和微課視頻進行學習和參考。平臺上的名師優課為教師備課和學習借鑒提供幫助。
(2)資料分類。“大浪淘沙”后,教師把精選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可以把資源分成我的資源、共享資源、精品資源、集備資源等,把本節課需要的材料與今后教學會用得上的資料進行歸類。一節課的容量有限,教師要把精華部分用于教學,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師不能只會接受知識,還應該具有對知識進行加工、管理與創生的能力,實現對知識的創新。磨刀不誤砍柴工,課前資源的搜集整理將提高課中教學效率。
(3)導學案設計。文本、課件和微課等多樣化的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復習舊知,自學新知,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助其提升學習方法,鞏固學科基礎。例如,筆者在對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教材Unit7 “The Birthday Party ”Topic3 “Everyone had a good time”Section C備課的,就準備了文本導學案。舊知復習是通過寫出一些動詞過去式,總結歸納動詞過去式的規律,記憶已經學習的一些不規則變化的動詞過去式。新知預習是通過鏈接觀看課件,在復習人稱代詞的基礎上自學反身代詞。學生在網絡學習空間完成這兩項任務,就幫助他們掃清本節課的學習障礙。
(4)課件修改與教學設計編寫。網絡學習空間有豐富的課件資源,可篩選出適合學生實際特點的課件,并進行修改、補充和刪減,不斷優化課件,使其適合學生的學情。
2.課堂教學。在網絡學習空間中實施教學,由傳統的單一型、平面型教學轉變為復合型、立體型、多樣型教學,現實教學與虛擬教學、實景教學與名師講課、圖片文字與影像視頻、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學校教師與現場專家等可實現巧妙融合與對接,完全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觀、師生觀、教學觀,可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網絡學習空間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設置多樣化的趣味活動,使平淡無味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教學氣氛也更加輕松愉快。學生樂學、好學、享學,培養了他們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1)利用互動課堂記錄課堂信息。在授課過程中,點擊“互動課堂”按鈕,進入互動課堂的操作界面,使用導入課件、連接移動講堂、使用班級鎖、查看課堂統計、下課、軟件設置等功能;點擊“導入課件”,導入PPT課件,直接在互動課堂白板界面授課;點擊“移動講臺”,打開移動授課掃碼界面,快速連接移動授課;利用課堂統計查功能查看堂課的課堂統計信息、基本課程信息、上課時長、上課日期以及課堂互動詳情統計等;課堂教學完成后點擊“下課”,這節課的課堂記錄將會上傳至云端保存。這些信息有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
(2)利用互動課堂工具輔助教學。互動課堂上的工具多樣實用。頁面下方工具主要是教師授課時使用,如畫筆工具等。計時器、隨機挑人、聚光燈、思維導圖等都是很實用的工具,對于提高課堂效率,集中學生注意力都很有幫助,在英語學科工具中,英語詞典是最具學科特點的工具。頁面右邊的工具主要是與學生進行互動的工具,有板書、搶答、答題、檢測等。其中對答題和檢測都會有數據分析,誰答對了、誰答錯了,一目了然,教師可以進行輔導;“文件傳輸”工具可以把教師資源中的素材發送到學生端,讓學生聆聽、跟讀、閱讀等。例如,講解關于《西游記》的話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利用網絡學習空間中鏈接的“名著欣賞”,讓學生觀看動畫片片段,指導學生們認真觀看畫面,閱讀字幕,并且細心聽劇中的旁白與對話。在觀看之后讓學生進行接龍復述,學生們積極踴躍參與。
這些教學輔助工具增加了英語課堂的趣味性,通過調動學生眼、耳、嘴、手等多種感官來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以及英語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3.課后鞏固。課后,教師可以針對課上學習的內容,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家庭作業。在線作業系統可方便教師實時批閱、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通過學情分析功能還可掌握學生各階段的學習狀況,真正實現個性化的學習指導。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作業不應該是單一的抄寫背誦而是包括文本作業、圖片作業、音頻作業、視頻作業、聽說作業等。豐富的個性作業,促進學生樂學善學;作業結果及時反饋,幫助教師以學定教。例如,學習關于春節的課文時,筆者課前布置學生上傳一張年夜飯或者家庭聚餐的照片,并且在菜肴旁邊寫上菜的英文名。學生們踴躍上傳豐盛的年夜飯照片。在第二天的課堂上,筆者展示了部分學生的照片,學習和復習了一些關于美食的英文單詞。利用音頻視頻作業,讓學生開口說和背誦,教師及時評價和糾正,讓學生越學越有信心。
四、教師網絡空間建設應用的困惑和體會
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應用于教學中,筆者有以下困惑和體會:
1.教師在教學資源制作技術上還存在困難,這就需要有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助、培訓,發現問題,共同研討。
2.教師網絡學習空間資源制作與更新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教師日常教學任務重,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無疑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
3.教師在使用網絡學習空間時,需要創建班級,班級的注冊信息需要提交學校管理人員認證通過;學生注冊上網,需要家長監督配合。這給教師增加了工作負擔,降低了工作效率。
總之,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信息素養的不斷提升,教師網絡學習空間的功能將不斷完善,空間的應用將得到進一步推廣,教師網絡學習空間將更好地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
參考文獻:
[1]王世曾.基于網絡教研備課平臺的教師個人空間建設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11):140-142.
[2]鄧雅杰.教師個人網絡空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浙江師范大學,2019.
[3]趙姝淳,孫曙輝.教師個人網絡空間建設與應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4(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