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君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向學生滲透課外閱讀材料,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文章從課外閱讀材料滲透的意義、課外閱讀材料滲透的方式兩方面,對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材料的滲透思路進行探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語文課堂教學的成效。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材料;滲透;創新;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8-0064-02
課外閱讀材料的表現形式多樣,并且其中的語言特點與表述形式也較為豐富,對思想意識與認知水平還未完全成熟的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過多地將目光放在語文課本的講授上,忽略課外知識的引入與滲透,使得學生只能對語文課本反復研讀,長此以往,很容易喪失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加入課外閱讀材料,并合理應用閱讀材料,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進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成績。
一、課外閱讀材料滲透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方式與理解能力都較為單純,在多數情況下,語文教師對學生只是進行漢字的讀寫與課本中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錯誤地認為語文學習只是由漢字組成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語文課堂中有意無意地“溜號”。而且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依舊沿用過去的教學方式,只是對照課本進行枯燥的講解,讓學生機械地記錄知識點。這種方式無法有效實現學生思維的發散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并且學生整日對著一成不變的語文教材,會使其學習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但是,課外閱讀材料是豐富多彩的,并且課外閱讀材料中語言風格迥異,表述形式也各不相同,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語文這一學科中的多種魅力。教師合理應用課外閱讀材料,能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使學生真正明白,只有努力學好語文,才能寫出好文章。這樣,當學生讀完材料再回到課堂時,就可以從容面對語文學科,更好地學習語文學科中的知識。
二、課外閱讀材料滲透的方式
學生對于教師是十分順從的,而且對于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與作業也會認真完成。但是,由于部分學生的自覺性差,學習意識不強,語文教師的任務會更重一些。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而滲透課外閱讀材料就是一個較好的手段。
1.利用課外閱讀材料進行課前預習
教師要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實現高效學習,有效科學的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在過去的語文課堂中,預習環節一般都安排在課下時間進行,因此,學生是否認真全面地進行預習,教師無法得知。即便學生進行了預習,但是因為學生知道所預習的內容與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有關,所以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促狹感,導致學生的預習不是很認真,預習效率與成果也無法滿足教師的要求。因此,在明確下一節語文課要學習的內容以后,教師可以找出一篇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課外閱讀文章,發放給學生進行閱讀,并在實際授課中進行檢查,如果學生回答得流暢清晰,那么教師就可以對其進行表揚與鼓勵,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在講授《難忘的潑水節》這一課之前,可以在網絡上找出類似的文章,如《潑水節的象征與由來》這篇文章,并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賞析。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下時間將預習當作閱讀有趣的故事來完成,由于沒有過重的學習壓力,其預習效率會更高。而且學生一旦讀懂了教師所布置的課外文章,那么在下一節語文課的學習中,就會受到課外閱讀文章的啟發,在聽講進程中對自身進行閱讀時的想法進行表達,推進語文教師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材料進行課前預習,會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如此,這種方式還能讓學生接觸到語文教材之外的更多的知識,使得其語文學習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2.課外閱讀材料與語文教材相聯系
雖然學生在課前階段進行了有效的預習,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依舊需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對文章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保障學生的預習與學習更加高效。學生的自主預習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但是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教學不到位,學生的學習進程與學習成效反而會被限制。因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合理利用課外閱讀材料,與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適當的關聯和聯結,使學生可以更加快速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例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在課前已經將關于雷鋒同志的一些文章交由學生進行預習。這樣,在實際的授課中,教師就可以隨機對班級的學生點名,讓學生對預習內容進行概述。因為是講解一位人物,因此對學生來講沒有特別大的難度。在學生進行概述以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這樣,學生會對文章中雷鋒同志的精神有所體悟與了解。而語文教師也可以逐漸將關注重點從課外閱讀文章轉移到實際的語文課堂中,并對學生說:“本節課,我們要學習另外一篇與雷鋒叔叔有關的文章,那么請大家與我一起看一看是什么內容吧!”學生經過前一天的預習,就可以有效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與關注點轉移到新的文章中。課外閱讀材料與語文教材相聯系,實際上來說就是學生學習注意力的轉移,并且課外閱讀文章的鋪墊,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增添很多的愉悅性。這樣一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能力與學習能力就會得到顯著提升。
3.課外閱讀材料與作業相聯系
學生課下的鞏固與復習環節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課下作業,在學生的作業中加入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扎實全面地掌握語文知識。例如,在《我愛故鄉的楊梅》這一課講述完畢以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自己動筆的作業,如文章觀后感的寫作,或者仿照文章中的某一段落進行寫作。寫作的字數不需要太多,一般將字數固定在二百字到三百字之間即可,因為學生的貪玩心理較重,如果安排字數太多的作文,他們很容易產生反感。在學生寫作的進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讀物,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楊梅”進行寫作,也可以根據課外閱讀材料進行寫作。在下一節的語文課中,教師可以將寫得較好的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并進行鼓勵和表揚,從而提高周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經過課外材料的閱讀并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以后,其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會得到全面提升。而且良好的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會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從過去單一陳舊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合理應用課外閱讀材料,使學生的思維與視野更加開闊。教師要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創設全新的預習方式,為學生尋找有效的課外閱讀材料,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利用課外閱讀材料進行課前預習,將課外閱讀材料與語文教材相聯系,并將課外閱讀材料與作業相聯系,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寫作能力,使他們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邢燕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材料的滲透思路[J].課外語文,2018(03).
[2]侯艷霞.課外材料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華活頁文選,2012(01).
[3]杜文昌.把課外閱讀材料有機引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課外語文,2019(03).
[4]周素英.實現閱讀的“華麗轉身”——對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
[5]趙瑞波.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J].現代語文,2012(08).
[6]范錦飄.構建閱讀的校內“磁場”,推進課外閱讀課程化[J].小學語文教學,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