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秀
摘 要:將數學教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基于新課標,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作業布置的生活化入手,打造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8-0070-02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數學學習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此,教師應該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使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更好地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效幫助學生提升數學水平和能力。本文從初中數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入手,提出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初中數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還要能夠有效應用數學知識,提升知識應用能力。而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生學習知識主要是用于考試,而在生活中應用的機會則比較少,也不知道如何運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措施
1.教學目標生活化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首先就要使教學目標生活化。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方向,在生活化教學目標的引導下,教學活動的開展才能趨向于生活。在設置生活化教學目標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學科,但是一些學生卻很少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認識不足。為此,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就要加強學生對數學生活化的認識。二是數學思維訓練的生活化。在數學學習思維的培養上,教師應該從日常生活入手,讓學生站在數學角度認識周圍事物,從而自覺將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這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是很有必要的,但并不意味著將數學教學和生活聯系到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還需要具體的目標指引。有了目標,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開展才有方向。因此,在數學生活化的實施上,教師只有制定明確的目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內容生活化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是直接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學生很少對知識提出質疑,都是被動接受知識,缺少了解知識、探究知識的過程。為此,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與數學知識相關聯的點,用生活化內容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中的生活知識,將生活實例引入到教學中,縮短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軸對稱的應用可以使事物變得更加簡潔、美觀,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較常見。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較為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引入到教學中,如課堂上用到的黑板、粉筆、黑板擦,或者剪紙、臉譜等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根據圖形總結軸對稱的特征,使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用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從而更好地利用這些數學資源。
3.教學過程生活化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歷入手,確保教學過程生活化。一是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如果學習內容和生活經歷比較接近,就會將降低學習的難度,會給學生比較積極的心理暗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最短的路徑問題”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教學情境: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昨天下班回家時,教師走了一條與平常不一樣的道路,沿著小區斜線方向往回走比平時節省了五分鐘,而平時老師都是沿著小區外側往回走,同學們知不知道為什么沿小區斜線方向要更節省時間呢?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在這個生活化教學情境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高,求知欲也會更強。二是開展生活化課堂練習。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練習方式,讓學生將練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鞏固所學。例如,在教學完“軸對稱”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這樣的作業形式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4.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盡量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數學課堂中。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寫數學日記,讓學生記錄家庭的采購情況、水電費的繳納情況等。通常情況下,水電費都是分等級繳納,不同等級的水電費單價會有所不同,這也會涉及所學的一次函數知識。通過寫數學日記,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從而培養數學意識,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真正學會應用數學知識。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繪制相應主題的數學小報,從而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到數學小報中。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動手操作能力。
5.作業布置生活化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布置習題或者試卷作業。盡管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鞏固,但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卻沒有太大幫助。教師可以適當地布置生活化作業,通過生活化作業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生活化作業的布置上,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實踐型的家庭作業。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后,教師就可以布置讓學生尋找生活中涉及的一次函數問題,并嘗試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作業。二是社會調查型作業。教師可以讓學生調查一些社會問題和現象,從而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思維,使學生在調查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數據分析”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查,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數據的集中趨勢和波動情況。調查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該問題有更全面的認識,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因此,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是開展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方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有效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應用生活化教學,將熟悉的生活化場景引入到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進而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歐陽加亮.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教學更加精彩[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6).
[2]朱彩華.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淺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9(02).
[3]張玉斌.在生活中尋找數學——論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3).
[4]徐艷.讓數學回歸生活,讓生活走進數學——例談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9(20).
[5]蔡麗麗.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滲透與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09).
[6]任云.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學教學參考,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