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燕
摘 要:生物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生活息息相關。生物教學生活化,不僅能增強理論與生活的聯系,還能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熱情,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文章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探討,以使生物教學逐漸向與生活相結合的方向發展,提高生物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素養。
關鍵詞:高中生物;新課改;生活化教學;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學科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8-0118-02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生物原理與生物知識,還需要應用相關生物知識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對生活當中的現象進行解釋,充分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基于此,生物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改要求,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通過生活化教學,使生物教學與生活相結合,調動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生物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素養。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生物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習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生活內容和素材應用于生物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生物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2.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中生物學科生活化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整合生活化教學內容,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為學生內化學科認知創造良好的條件,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新課程改革對高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的生物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將生活內容和素材應用于生物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生活內容和素材不僅可以應用于生物課堂教學,還可以應用于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學生根據需要可以自主選擇生活內容進行學習和探究,進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3.有利于將生物知識生動化、直觀化
生物學科的理論性、抽象性以及邏輯性很強,因此,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常常會感到困難。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識具象化,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教學內容生活化
高中生物教學中,內容生活化不僅符合教學要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生活化,需要讓生物知識回歸現實生活,將書本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這不僅能對學生搜集、甄別、整理信息的能力進行培養,還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人類社會和生物學科的密切關聯,充分彰顯生物學科的價值。例如,在教學“生物學科與我們”時,教師可將生活事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教師可舉出與生物學科有關的新聞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溝油問題、DNA親子鑒定、轉基因食品等,以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以舉出生活中的事例,如個別學生不參與體育鍛煉、飲食不合理、抽煙酗酒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物學科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了解生物學習的重要性。
2.教學情境生活化
高中生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習行為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教師需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征,與實際教學內容相結合,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生物教學內容源于生活,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生物知識進行探索與實踐,從而發現生物原理。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開展教學活動,并指導學生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識。例如,在“質壁分離復原的實驗”中,生物教材中的實驗材料主要是紫色的洋蔥片。教師在教學中可對實驗進行拓展,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彩色草莖稈、爬山虎葉柄、紅蘿卜葉柄等,都能夠用于質壁分離的復原實驗。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青菜葉子、花生種子進行研究,這些實驗現象通常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只是很少被運用于生物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生物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素養。
3.生物案例生活化
推進高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進程,是改變生物教學模式和改善學生生物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打造生活化的生物課堂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將生活案例引入到生物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生態系統的結構”這一章節時,教師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比如,為什么這個湖泊的水葫蘆長了那么多,而另一個湖泊卻什么植物都沒有。這些生活案例能引導學生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并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分析。如果條件允許,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觀察、取樣,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接觸生物,分析生物。教師還可以爭取醫院的支持和幫助,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深入了解血液循環、肝臟或其他人體組織結構。例如,在教學“細胞膜的結構”這一章節時,教師可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在顯微鏡下,學生進入一個奇幻美妙的細胞世界,觀察細胞,認識到細胞的真實存在。生物案例生活化,能讓學生直面生活,了解生活中真實的案例,在案例中了解生物知識,學習生物知識。
4.課后練習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課后練習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能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已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布置的課后練習應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以啟發學生獨立思維,拓展課堂知識,對學生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鍛煉,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的課后練習不只是為了考試而練習,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一些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題目,并有計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生物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能將知識內化為能力。例如,在教學細胞呼吸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布置一些與生活現象有關的問題,如人們怎樣制作酸奶?怎樣腌制酸菜?米飯放置一段時間之后為什么會變味?家里養的魚為什么要經常換水?糧食在存儲前為什么要晾曬?夏天人們為什么喜歡走在樹林里?學生可自主選擇幾個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并將其作為課后練習,以實現課后練習的生活化。又如,在“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改變傳統的課后作業布置方式,設置知識探究、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觀察,并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記錄、探究。學生通過應用所學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不僅能鞏固所學生物知識,還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升生物學科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物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生活息息相關。生物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將生物知識生動化、直觀化,使生物教學逐漸向與生活相結合的方向發展,提高生物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素養,促進生物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錢毅.高中生物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0).
[2]周培培.基于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學生物教學,2018(12).
[3]郭雨晴.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生活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4]張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