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玢瑤
摘 要: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創新意識是人們根據主觀舉措探索未知領域的想法和動機、人們使用自己的能力工作的原始動機。數學教師應發揮數學學科的優勢,優化教學方式,利用價值問題引導,利用想象力培養,利用生活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新意識培養,為學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6-0054-02
創新作為現代社會的新的要求,是推動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創新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除了培養學生基本數學能力外,還具有創新意識培養的優勢,能極大地開發學生的智力,活躍學生的思維。但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往往側重于成績,缺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在利用數學教學進行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時,教師應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及教學理念,秉承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開展創新教育。本文以蘇教版數學教材為例,結合實踐經驗,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策略進行分析。
一、優化教學方式,激活創新意識
教育家布盧姆曾經提到: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時,必須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精心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高漲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的關鍵驅動力,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就會產生精神游離、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更不要說培養創新意識了。教師可以借助生動幽默的語言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功能或者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相對乏味的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將知識點與生動有趣的情境相結合,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后,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時進行引導,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教師可以借助動畫人物光頭強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對存在的必然規律以及簡潔美,教師可以讓光頭強的位置發生變化,用漢字與數字記錄位置變化。持續一段時間后,可以讓位置變化的頻率逐漸加快,使學生原來的記錄方式無法適應速度的加快。這時,學生便會采取純數字的記錄方法,逐漸感受到數對的意義與價值。這種沉浸式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在情境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激活。
二、利用價值問題引導,培養創新意識
著名的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應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新課標也有關于學生的主動提問是創新能力的前提的描述。對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經常質疑并提問是一種寶貴的財富,說明對知識進行了主動的思考,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形成。部分教師喜歡有問題當堂解決,幾乎沒有給予學生思考時間,這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非常不利。時間一長,學生就習慣了被動式學習。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價值問題的引導,從思考問題入手,逐漸向質疑和提問轉變,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逐步形成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圓柱表面積計算”時,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方法,掌握化曲為直的數學思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把圓柱的側面轉化成長方形。此時,一些學生就會很容易獲取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就是將轉化后的長方形面積加上上下底面積。面對這樣較為煩瑣的計算方法,肯定會有學生問:還有沒有更簡單的計算方法?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并且提示用分割法。經過討論,有的小組得出“圓柱的表面積=Cr(底面積)+Ch(側面積)”的結論。教師可引導學生總結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當圓柱只有一個底面時,其表面積的計算為1/2Cr加Ch;當有兩個底面時,計算則為Cr加Ch;當無底面時,計算則為Ch。用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提出問題,是學生創新意識形成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利用想象力培養,增強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對想象力有過這樣的闡述:想象力和知識相比更加重要,這是由于知識是有限的,但想象力卻能概括世界中的所有事物,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也是知識獲取的源泉。想象力作為知識獲取的驅動力,與創新意識培養密切關聯。所以,利用數學教學進行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必須從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入手,讓學生有發揮想象力的時間與空間。提升想象力的常見方法有聯系生活實際法和類比推理法,其中類比推理能使學生更易發現數學定義之間的關聯和差異,并了解定義的本質內涵。例如,在教學“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時,教師就可以采取類比推理法,根據知識點設計切西瓜的場景。第一次讓學生思考一個西瓜如何分成相等的兩份,引導學生體驗將一個物體作為整體;第二次讓學生思考三個西瓜如何分成相等的兩份,引導學生將一些物體作為一個整體;第三次讓學生思考兩個西瓜如何分成相等的4份,第三次的分法是建立在第一次、第二次分法之上,能夠加深學生對均分的理解。三次西瓜均分環環推進,讓學生在變與不變的識別中,強化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創新意識。
四、利用生活問題,樹立創新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上,教師應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引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利用這些熟悉的生活場景,通過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創新點,再利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面臨商品購買、物品分配、路徑優化等數學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平常,但卻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在利用生活問題時,教師應抓住問題的本質,做好關鍵引導,使學生緊貼知識點,探索最佳解決方法。例如,在教學“比例”后,為了檢驗學生對比例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在課堂練習中引入和比例有關的按比例分配思想,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師:在體育課上,體育老師準備按性別分組開展足球訓練,共有足球12個,如何分才更合理?有學生回答:按照性別均分,男女生各6個球。這時就有學生發言:男生人數多于女生,這樣分不公平。此時教師提醒: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各方都滿意。這能讓學生注意生活問題里的矛盾所在,并注意問題的客觀性,讓學生抓住創新點,有效開展創新意識培養的訓練。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后,提出按照男女生比例進行分配。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得到了提升,還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形成了問題解決的關鍵是抓住問題的矛盾,并圍繞矛盾確定解決辦法的思想,這也是學生創新意識的體現。
五、結語
總之,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關鍵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應將創新意識的培養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從教學方式的創新上著手,首先讓學生體會到創新的樂趣,然后從問題引導、想象力培養、聯系生活等方面開展教學活動,通過熏陶、引導、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必要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剛.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教育觀察,2019(42).
[2]劉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調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3(12).
[3]鄭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原則與策略[J].教育探索,2005(07).
[4]王萬國.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J].甘肅教育,2019(24).
[5]蔡春妙.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6).
[6]叢德龍,李平.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