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艷
摘 ?要:暗示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心理暗示”開展教學的方式。通過長期實踐應用,發現這一教學方式具有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帶給學生新鮮體驗等優勢。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暗示教學法時,可以采用營造輕松環境、提升教師素質、注重引入引導、做好教學評價等策略保證這一教學法切實發揮作用,從而為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奠定基礎。
關鍵詞:暗示教學法;初中英語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5-0017-02
【Abstract】The suggestion teaching method is a way of teaching through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rough long-term practical application,it is found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hanc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and bringing students fresh experience. When applying the suggestive teach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strategies such as creating a relaxed environment,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paying attention to introduction and guidance,and doing a good job of teaching evaluation can be adopted to ensure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is effective,thereby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
【Keywords】Suggestive teaching method;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Application strategy
初中英語教學是打好英語基礎的重要階段,其開展效果直接關系到后續的英語教學質量。對于我國學生來說,英語屬于外來語言,想要學好這門語言最重要的是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通常教師都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并且以最終的考試成績作為衡量英語學習水平的標準。這樣的教學方式與評價方式極大削弱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甚至讓學生產生了嚴重的抵觸心理,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要對當前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做出調整。
1.暗示教學法綜合概述
暗示教學法是由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提出的,主要是為了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味灌輸”、“死記硬背”等弊端。這一教學法最先應用于語言教學中,隨著研究的深入開展開始向其它學科滲透。暗示教學法是以形成“心理暗示”為目標,但是人體天然存在“反暗示防線”,因此在促進形成“心理暗示”時必須掌握好程度以及基于個體主觀意愿采用針對性激發措施,從而實現人體進入“無意識心理傾向”境界。暗示教學法中常用手段包括四類:一是運用權威。這里的權威并不是指基于“權力”形成的威勢、壓制力等,而是依托自身素質、情感交流等樹立的威信,具體到教學過程中,就是那些知識淵博、專業素質高以及愛護學生的教師所形成的權威。這樣的教師能夠得到學生信賴,因此學生會在教學中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二是利用直觀。直觀的教學手段能讓學生接觸到“真實可觸”的知識內容,從而獲得更好的理解效果,尤其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直觀教學手段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從而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思維轉換。三是使用音樂。音樂是一種非可視藝術類型,它只需要人們安靜地傾聽即可,而不像其它藝術那樣需要耗費人們大量的精力。正因為如此,教學中可以使用音樂來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并且當音樂與教學內容建立聯系后,也不需要學生刻意關注教學內容,只需要隨著音樂自由遐想,知識就會在這種無意識狀態下被大腦吸收與消化。四是控制節奏。人體對于節奏有著極高的敏感性,節奏是否與人體訴求相協調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體驗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具備優秀的節奏掌控能力,能夠基于學生特征、教學內容等采用最適宜的節奏,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流暢地完成。
2.暗示教學法的優勢所在
(1)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認真聽講與學習通常會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比如通過找學生談話、家訪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另一種是制定嚴格的紀律,通過對學生的嚴格管束督促學生好好學習。這兩種方式的確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對于學生來說,會給他們留下“學習很苦”的印象,雖然表面上刻苦學習,但潛意識里卻充斥著強烈的抵觸情緒。暗示教學法十分注重學生潛意識的調動,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潛意識里的學習意愿讓學生具有更強的學習動機,從而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習中。暗示教學法發揮作用要建立在教師良好引導的基礎上,比如教師在看到學生貪玩時,不是一味批評責備,而是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分配時間,當玩則玩、當學則學,從而避免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2)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一味強迫學生是行不通的,而是要將重心放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上。暗示教學法可以起到良好的主動性調動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等尚未完全成形,如果完全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因此教師也要運用其它教學方法彌補實際情況的不足。整體來看,暗示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這一優勢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成立的,而是要充分結合實際做出靈活調整,比如這種教學法不能當做常規教學法重復循環的使用,因為“心理暗示”難以持續發揮作用,如果超出一定限度,則可能讓“反暗示防線”發揮作用。因此暗示教學法需要靈活運用,在“最需要”的時候運用,而不是毫無目的地濫用。
(3)帶給學生新鮮體驗
對于學生來說,如何獲得良好學習效果是他們重點思考的問題,但是學習過程的漫長會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尤其是在語言教學中,由于學習內容性質所限,這種“疲勞”感會更加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暗示教學法舒緩學生躁動的心理以及帶給學生新鮮體驗,比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直觀教學手段營造“栩栩如生”的語言情境,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情境中需要調動所學知識做出靈活應對,這樣不僅能刺激學生的興奮感,還因為語言情境的“不限定”而讓學生獲得意外之喜。暗示教學法主要是作用于學生心理,而在實踐研究中發現,暗示教學法中的“暗示”不僅是一種外在刺激,還能發揮引導作用,比如教師在做出“結果暗示”后,學生也會不自覺地向這一結果靠攏。
3.暗示教學法在初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1)營造輕松環境,消除學生緊張情緒
根據洛扎諾夫的研究成果,人們總是傾向于“記憶”愉快的事件,并且會比不愉快的事件“記得更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人們處于愉快環境中時,思維活動會更加活躍,接受知識效率會進一步提升。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學習英語具有較大難度,而這種心理狀態會在不斷累積中進一步放大,甚至到了一進入英語課程便生出強烈的緊張情緒的地步。想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營造出輕松的環境。首先是物理環境,可以通過規劃教室布置、保持教室清潔衛生、張貼英語名人名言等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比如可以將教室桌椅擺放成“圓形”形態,目的是讓學生之間靠得更近,從而在心理上生出更強的安全感;其次是心理環境,英語教師不能時常將“考試”放在嘴邊,而是要通過與學生的深入交流了解他們學習英語的態度,然后以此為基礎做出針對性引導。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在“考試”壓力下心理失衡,從而更加輕松地開啟學習進程。
(2)提升教師素質,切實發揮教師權威
教師要想利用權威對學生形成有效暗示,需要建立在自身素質不斷提升的基礎上,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只將提升重點放在知識層面,而是要對自身教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比如是否懂得怎樣與學生溝通交流、是否掌握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等等。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雖然有著出眾的英語水平,但卻只會照本宣科地講解英語知識,這樣不僅難以將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還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英語教師除了要通過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外,還要能在教學中采用生動性更強的教學方式獲得學生認可,比如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塑造讓學生參與其中,并依托自身專業的語調、語氣、表情等進行正確引導。如此一來,學生對教師的“權威暗示”會更加認可,更能在教學中積極地配合。教師本身素質越高越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具體到初中英語教學中,具備出眾聽說能力的教師在學生眼中會是“魅力無窮”,但是教師想要依托這種“魅力”引導學生愛上英語則要懂得塑造“姿態”,比如在使用英語進行表述時,不僅要做到言詞準確,還要保證語調和面部表情全面到位,從而讓學生“沉醉”在教師“演說”中,并在潛移默化之間提升學習深度。
(3)注重音樂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音樂有助于開發人的右腦,培養人的抽象思維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而當人們沉浸在音樂海洋中時,想象與聯想的“此起彼伏”會讓人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此時所接受的信息會在無意識之中進入大腦中,并被大腦長時記憶系統所記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大腦的無意識潛能,比如可以在上課之前播放音樂,讓學生傾聽音樂的同時放松精神,從而能夠以更加飽滿的情緒迎接新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音樂節奏朗讀英語美文,讓學生在體驗音樂之美的同時感悟英語美文的魅力所在;英語教師也可以將知識內容編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謠,讓學生不再死記硬背,而是在愉快的歌唱中掌握知識。音樂內容多種多樣,并不是所有音樂都能應用于英語教學中,比如節奏較快的音樂往往會打亂學生思維,導致學生難以保持“全神貫注”狀態,從而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引入音樂時需要謹慎選擇,并且要注重經驗積累以及基于經驗進行創新,而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比如緩慢、抒情的古典音樂可以讓學生放松精神,但如果學生處于“昏昏欲睡”狀態時,教師則需要改變策略,引入節奏明快的音樂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4)做好教學評價,給予學生更多鼓勵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主要起到反饋作用,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與改進教學方式。從目前情況看,英語教師通常采用終結性評價方式檢驗教學成果,這樣不僅難以讓教師掌握準確的評價信息,還會對學生造成不良暗示,讓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最終成績。針對這樣的問題,應該調整評價方式,比如終結性評價方式不能只檢驗筆試成績,還要將口語、聽力等融入其中,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要以提升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過程性評價方式要得到積極應用,目的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并能及時根據學習狀況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尤其是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狀態。另外,教學評價要向“評價主體多元化”方向轉變。在初中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中,評價主體除了教師之外,還應該將學生、家長等引入其中。首先,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在后續學習中產生激勵性更強的“心理暗示”;其次,家長參與評價可以讓家長進一步了解教學與學習過程,有利于拉近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比如很多家長只是基于成績對學生提出要求,而對于學生真正需求往往忽視,因此造成學生產生更強的叛逆心理。家長在與學生實現充分溝通后,可以增加雙方信任與理解程度,這對于營造學生平穩和諧的心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袁玉婷.暗示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江蘇大學,2019
[2]張夢琪.中學語文教學中洛扎諾夫教學法使用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