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關龍
摘 ?要:課堂是師生相聚、師生生命和精神融為一體的場所。小學教育的細節分為隱性教育細節和顯性教育細節。教師可以通過自身想要表達的道德期望,影響學生。讓學生滿足道德模仿的需要,從而加強學生的推理能力。當前小學的教育現實卻令人擔憂。它表現為課堂受制于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學習書本知識為基礎,忽視學生的生活體驗,以競爭為主旋律,突出學生個性的塑造。本文通過以小學數學課堂“育人性”教學研究,意在能夠通過數學課堂在教授小學生知識的基礎上添加進德育,讓小學生能夠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育人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4-0067-02
【Abstract】Classroom is a place whe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meet,and their lives and spirits are integrated.The details of primary education are divided into details of implicit education and details of explicit education.Teachers can influence students through the moral expectations they want to express.Let students meet the needs of moral imitation,thereby strengthening students'reasoning ability.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ality in primary schools is worrisome.It shows that the classroom is controlled by teachers,ignoring students'thematic status,learning book knowledge as the basis,ignoring students'life experience,focusing on competition as the main melody,and highlighting the shaping of students'personality.This article uses the"educational"teaching research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intends to add moral education to th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knowledge through mathematics classroom,so that elementary students can develop comprehensively and at multiple levels.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Classroom teaching;Education;Research
新數學課程標準不僅強調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技能知識的把控,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意識和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數學在學校里有很多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機會和手段。數學學中發現和體驗具體的生活和具體的活動。
1.小學數學課堂“育人性”教學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間的競爭從軍事經濟轉變成文化的軟實力競爭。這是一種競爭關系。也就是說,為了實現“中國夢”,要牢固樹立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性,樹立了“科學發展觀”,在這種情形下。教育必須有著自己的想法。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初級階段中要重點把控的對象。我們會把重點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中的德育方向上去,有利于幫助我們了解小學生道德教育建設上的把控。
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部分,教育正在成為一個大熱門的話題。人文關懷在德育教育中必不可少,那么由此引出人文關懷是什么?我們可以通過字典看到:“對人的思考是對人的生存的追求,對于生存狀態的肯定與人的尊嚴和人性的完整性相聯系,追求自由和自由。”一切都是以人為基礎的,人是基本的。因此,基礎教育工作必須體現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而小學數學課程教育過程中更要以育人性為出發點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科學的教育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學習方式。其中包括更多的諸如多媒體技術等的信息技術具有多樣化和多樣化的特點。以人教版中《節約用水》“節水”教育為例,從網絡資源建設特點、網絡平臺建設特點、院系特色等方面挖掘學科的道德滲透點,并滲透其中,讓小學生積極參與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在和教師的共同探索中獲取到新的知識。
2.小學數學課堂“育人性”教學研究價值意義
(1)有利于促進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教學
在教學課堂上。思想道德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數學思想道德教育,在認識的論框架下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它可以加強德育工作,提供小學生堅實的學習的基礎。該項目的意在適應新的課程培養要求,在改革學習和研究形式后,能夠幫助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課堂的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2)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培養
小學數學課程中德育的滲透,要求教師采取積極創新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納入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接受一定的道德教育,這樣做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小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在新課程改革的同時,各種教學理念也在積極貫徹。在數學課程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數學,同時還要教學生品德,創造條件讓他們感受學習過程,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因此,教師必須加強數學教學改革,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在教育上,要讓學生深受潛移默化熏陶,提高學習效率,全面教育學生。
3.小學數學課堂“育人性”教學研究的方法對策
(1)結合實際生活,培養學生道德素養
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必須把實際情況與學生進行滲透。通過各種常識,培養學生道德素質,提高教育質量。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學的要求結合起來,組織他們進行生活的實踐,讓學生在他們的人生中學習、體驗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思想德質。例如,如果他們學習人教版的“數據統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并組織學生收集家庭信息。如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情況每月都要根據自己的計算進行記錄,并加工成一份統計表,以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認識長期使用一次性塑料有效提高學生環保意識,從而有效提高。
(2)樹立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作用,確立合理的教育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對數學德育知識的講解,讓小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這個過程需要進一步加強數學教師專業知識和道德知識的理論學習。鼓勵加深有用的德育教育的知識,以深化我們的教學方法,并通過教導小學生對德育教育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育過程中,讓德育教育對小學生形成積極的影響,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3)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將“育人性”滲入德育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各種數學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技能。同時,要不斷探索數學知識中德育的內容,引導學生樹立三個正確的思想,為學生健康全面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數學教師必須挖掘不同教材的內容整合了不同的德育因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德育有更深的理解,同時要注意學生對數學的掌握,同時滲透德育的教學內容,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當小學數學教育中知識來自人教版"四舍五入"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數學史記載對其進行解釋,并將其呈現給學生,即"四舍五入"的計算是中國最早用到的,同樣,小數點也是古代中國最早用到的,使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非常舒服的學生看到這一點,可以繼續培養民族自信心和學生的自豪感,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4)依托多媒體教學,開展數學德育教育
根據小學數學滲透的問題,教師們可以使用多媒體工具來教育學生,并創造數學課堂教育內容。豐富的多媒體工具能夠直觀、方便教師,提供復雜的數學知識,方便了小學生的更直觀地學習。創新的教育方式,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培養他們的核心素質和基礎能力。
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正方形的圖形特點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方法,在數學課程學習中,正方形知識的理解上。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展示“正方形”折疊的全過程,并根據圖形進行講解,使學生在學習正方形相關知識的同時,發展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積極學習和探索數學知識,以此達到德育的教學目的。
(5)結合數學文化發展歷史,展開學生德育教育工作
數學是歷史不斷發展的產物,包含了無數數學家的努力奮斗的結果。有許多積極的情感品質。比如說,它是精神上的崇高理性,愛國主義的精神情懷,無私奉獻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激勵學生提高教育水平。教師可以向小學生教授學習數學史。結合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思想觀念,慢慢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促進小學生良好道德教育發展。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圓周率”時,老師可以介紹一位中國的前數學家,他比西方國家早1000年,他就是祖沖之。他比西方歐洲國家早一千多年計算出圓周率的數值,讓他們了解我國數學發展的巨大成就,激發出他們的信心和自豪感。在艱苦的條件下,祖沖之堅持不懈地推動數學的融合,表現出愛國主義精神和不懈的奉獻精神,教師可以通過介紹我們的數學成就或數學家的艱苦奮斗的歷史,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他們才能逐步樹立起自己的信心,培養愛國熱情。
4.營造數學教學的道德氣氛,讓學生領悟真實的小學教課生活
德育教育它不是以現實主義、功利主義和理性的工具來代替理想主義,回歸到小學的真實生活。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營造課堂的德育教學氛圍,從細節之處著手還學生真實的課堂生活。
課堂道德的細枝末節是“離開真實的事物”來構建小學課堂真實生活的前提。課堂引導學生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幫助小學生很好地度過這一生,認識現實的現實生活,厘清好壞,提高道德的判斷能力,不以“善意的謊言”欺騙學生無辜的眼睛,學生的虛擬庸俗是因為童話世界的存在,它遠離了空洞的口號和口號中的薄弱點等主導道德的課堂符號。也就是說,它接近學生自身發展的理想目標,鼓勵學生把計劃和目標穩步地引導到具體的方向上,使之不斷進步。以誠實守信為保證,踐行學生語言或非言語行為等隱性道德細節。
從細節點構建一組有機的統一班級,為小學課堂的真實生活打下基礎。課堂統一是課堂和課堂的課堂凝聚力的外在表現,告別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構建一個有機融合的課堂是和諧、真實的課堂道德生活的基礎。從班級管理制度、統一安排等顯著的法門入手,通過民主的形式,使師生共同班級發展的共同點,找到共同著力點,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交往依賴于相互信任、共生共存,以此能夠更好地加強對小學生的育人性的德育教學工作。
5.結束語
教育的基礎是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小學是人身體和思想的黃金時期。在思想啟蒙的早期階段,如果接受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就不容易產生誤解。小學數學在德育方面滲透是一項比較困難的任務。數學與教育必須相互結合,以保證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因此,我們在關注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同時,也要看到教育內容的滲透。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有效地結合學生的特點,熟悉數學知識,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學生在德育的內容中能夠通過實踐學習中不斷地向學生傳授德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加霞,王秀梅.讀懂學科育人價值 提升教師學科育人能力[J].中小學管理,2019(10):37-39
[2]于豐園.小學數學教材發展趨勢研究——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03):70-75
[3]孫繽.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73-74
[4]劉展輝.論如何有效發揮小學數學教學中特有的育人價值[J].亞太教育,2016(25):8
[5]祝銀舟.淺談新課標下如何發揮小學數學教學的育人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08):130-131
[6]黃俊.基于新課改下改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質量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