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霞
摘 ?要:什么是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是現代化語文教學原則之一;在實際語文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通過閱讀范文來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這樣才能夠為寫作汲取更多的養分;并通過作文練習讓學生練習思想表達并提升其寫作能力。換言之,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它們二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要貫徹實施讀寫結合,以此來提升小學生讀寫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5-0139-02
【Abstract】W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s one of 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actual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ies,it is mainly through reading model texts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bsorb more nutrients for writing. And through composition practice,students can practice thinking expression 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 In other words,reading is absorption and writing is expression. They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able. Therefore,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we must impl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Teaching strategy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事實上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是相當豐富,譬如熟讀、精讀以及博覽和多作等,在這里面讀寫結合是重要部分之一。其實早在古代的時候多少先賢就已經說明了閱讀與寫作之間那千絲萬縷的關系;例如清乾隆年間蘅塘退士孫洙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要是熟讀優秀的作品,自認而然的寫作水平就提升上去了;唐朝詩人杜甫也曾在詩中寫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詩明確的告訴了我們把書讀透,這樣寫作時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等等。如果小學語文老師想要很好的提升學生們的讀寫能力,那么就必須要注重讀寫結合。
1.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相信大家都對讀寫結合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們就應該能夠知道讀寫結合中的讀更多強調的是通過閱讀文章、古詩以及史學等來積累寫作知識;而讀寫結構中的寫更多強調是練習加自身常識的學以致用,只有將讀寫結合并行推進、雙雙結合我們才能夠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讀寫結合不僅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而且讀寫結合也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讀寫結合承傳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教學精華。在素質教育廣泛普及的時代下,閱讀與寫作能力也是衡量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小學語文老師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單獨進行,那么在阻礙其讀寫能力的切實提升,同時也是在阻礙其提升語文綜合素養。通過對文章的細讀,不僅能夠使小學生形成一種邏輯性較強的閱讀能力,而且還能夠使其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到文章作品的內涵;通過寫作能夠有效強化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使其能夠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筆者在一開始就已經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它們二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更是為了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老師應貫徹實施讀寫結合教學,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2.目前小學生讀寫現狀
郭沫若先生曾說過:“胸藏萬卷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胸中藏有千萬個詞匯任憑使用,即使筆下有千鈞重,但寫作起來也能夠揮灑自如。但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讀寫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一,小學生普遍閱讀興趣不高,他們對于閱讀的需求量不高。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各種各樣的智能數碼產品,例如智能手機、電腦以及平板等等,這些數碼產品的出現大大的吸引了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得他們更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這些數碼產品之上,在閱讀方面所花費的時間很少甚至可能沒有,從而使得現在大部分小學生出現閱讀興趣不高、閱讀水平低下的現象,嚴重缺乏邊閱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事實上閱讀應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礎之上。目前絕大多數小學生在閱讀時都普遍呈現出一種狀態,在閱讀過程中只要是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直接會選擇跳過,并不會進行相應的思考或者是做筆記。其二,當代小學生的閱讀時間較少且閱讀量低下;相較于經典文學小學生更愿意閱讀一些具有故事性的書籍,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也從來不關注文章的寫作手法。其三,絕大多數小學生對于寫作常常呈一種抗拒或者是應付的心理,常常認為寫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其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寫以及寫什么內容。在日常寫作時大部分小學生較為喜歡自命題寫作,因為他們可以隨便寫;對于命題寫作,他們常常要面臨選材的困難且無法準確表達自己心中所想。總的來說,現階段的小學生存在最明顯的問題就是閱讀量小且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并缺乏情感體驗。
3.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利用教材,充分挖掘讀寫結合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本中所收納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專業人士精心挑選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具有布局合理、語句優美以及取材新穎等特點,非常適合小學生寫作練習。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老師要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深入的挖掘與研究,找到其中閱讀與寫作暗藏的結合點,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
第一,從詞句著手。
在日常閱讀教學活動中,針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讓學生進行精讀與細讀,通過精讀才能夠讓學生們體會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與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老師還要指導學生思考文章所用的寫作手法,并引導學生進行品詞品句,這樣才能夠為寫作積累豐富的詞句。荀子《勸學篇》中說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小學語文老師想讓學生充分做到“博古通今”,那么就必須要讓小學生堅持不懈的進行閱讀,并在其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其進行詞句推敲,以此來培養其創新、造句能力。例如在教授三年級下冊一單元《荷花》這一篇課文時,作者在文中寫道:“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其中這個“冒”字作者用的非常好,語文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作者為什么要用這個冒字呢?引導其對原句進行深入閱讀并思考,通過閱讀與思考之后大家可以發現作者寫作手法高明之處,僅用一個“冒”字不僅將荷花寫活了,而且寫得更美了;語文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能不能將“冒”字換成其他的字,可不可以換成長、鉆、伸等詞語。這樣一來既能夠鍛煉其思考能力,還能夠使其掌握寫作要點,在日常進行寫作時可以運用一些好詞語。
第二,從典型段落著手。
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一些非常經典的段落,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運用這些段落,促進讀寫結合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六單元《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經典課文時,課文第四自然段落就是一個典型段落“魚成群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有的全部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好看極了;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在第一句當中作者先是總的寫出了西沙群島有很多的魚,然后作者再進行一一介紹;這種寫作手法對于小學生來說示范性很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們對其進行反復的閱讀;在閱讀之后可以讓學生各自說一說對這一自然段落有何感受,然后在指出這一自然段落里有哪些寫得好的地方。這個時候有的學生會說作者運用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寫作句型,確實寫出西沙群島魚之多;還有學生會說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魚描寫得很生動似乎就像在眼前一樣等等;當學生發言完畢之后語文老師就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仿寫,比如可以描寫學校花壇里面的花。通過觀察與練習可以讓學生們牢固掌握總分式寫作手法,在今后的寫作中可以更好的運用。
第三,從結尾著手。
除仿寫之外,小學語文老師還可以從課文的結尾入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進行創造性的續寫,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其思維發展,還能培養其寫作興趣。進行創造性續寫對提升小學生自身寫作能力起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小攝影師》這一課文時,小學語文老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如果文中的小男孩再次找到作者時,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等,這樣一來就能夠給學生很好的啟發,開啟其想象之門進行創作。
(2)加強課外閱讀,進行讀寫訓練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在課上進行閱讀的時間非常有限,雖然每篇課文都能讓其進行很好的閱讀,但畢竟教學時間有限。而除課內知識以外小學生還需要汲取一些課文知識,這樣才能夠拓展其知識面,為其今后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要讓學生多讀多看并加強課外閱讀,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撲捉打破更多的寫作信息。語文老師可以要求每名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這個筆記本就相當于是他們的“采蜜本”,要求學生在日常閱讀時要閱讀一邊做筆記,因為在其在日常閱讀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好詞好句,這些都可以摘錄下來寫到本子上;除此之外老師還要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或者是周記,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得到訓練的目的,而且還能夠充分實現讀寫結合。筆者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閱讀是根寫作是葉子,只有讀寫結合才能夠實現根深葉茂。”筆者覺得這一比喻非常形象,明確的告訴了我們閱讀是獲取寫作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小學語文老師也要注意,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和文章的寫作手法;而且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要讓學生多聽、多看、多觀察;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學習素材。如果小學生能夠在日常寫作中融合生活素材并運用精彩的語句以及寫作手法,那么就能夠將自身心中所想、所感容易的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小學生就再也不用怕語文作文寫作了,自然而然的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就提升上去了。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閱讀與寫作教學并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而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學老師應注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且讀寫結合已不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專利了,現如今讀寫結合已經成為了新課程各學科教學活動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周麗萍.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小品文選刊:下,2020(3):1-1
[2]曾鴻.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8):405-405
[3]張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18(9):56-56
[4]盧麗平.在讀中學寫在寫中促讀——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8(25):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