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院校是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和儲備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高校大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修養品德的地方。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創新進步,對于各種人才尤其是高等人才的需求量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為了使高校畢業生的專業水平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高校在學生在校期間對其進行相關的就業指導變得越來越重要。當前,我國高校在教育內容及形式方面仍然并不理想,甚至很多環節還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端,這也直接導致現階段我國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使得高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會遇到諸多阻礙。因此,為了提升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想品格和綜合素養,充分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高校應該實行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社會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并在正確就業觀的指導下順利就業。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就業指導教育;整合分析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與其思想道德有著莫大的關聯性,同時伴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逐年遞增,就業難問題成為了當前高校教育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當下的高等院校應該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要與就業指導教育相結合,采取符合高校和學生現實的教育措施和方式,針對當前學生面臨的各種難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其其全面發展,從而使高校畢業生都能夠成為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可用之才。本文將重點闡述當前高校進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必要性及相關策略,以期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參考。
一、新時期背景下在高等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點內容,要求我國高校教育中對思政教育加大教學和宣傳力度。高校是我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人才的主要場所,在高校接受思政教育熏陶的學生們具有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力量。同時,在高校期間,是否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畢業后就業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從另一個角度決定了我國社會發展的速度和高度。
在新時期的高校教育中,就業指導教育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學生在高校接受完系統的理論教育后,必須要到社會實踐中證明自己。當前高校的就業指導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使得學生在畢業后會面臨一段迷茫期,甚至會因為壓力過大而在就業選擇方面做出錯誤的決定,甚至對自己的整個職業規劃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高校必須充分重視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在正確就業觀的指導下,找到符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的工作,在社會發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新時期背景下高等院校進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高校應該強化師資隊伍
教師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因此,要想加強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必須組建一支專業技能強、自身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從國家教育的角度來說,首先要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深化高校教師團隊的專業技能。對各高校當前的教師團隊提供專業的培訓條件,使教師的專業技能、個人素養都能夠不斷地提升和強化。如果高校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都不能過關的話,何談對學生進行教育,其教學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所以,在國家、高校兩端不斷提供條件以強化教師專業及自身素質的同時,高校還可以要求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監督,促使雙方的專業水平和道德修養都能共同提高。
(二)高校要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方式
當前,我國高校中傳統的教學育人的教學方式迫切需要改變,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方面尤其如此,更要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方式,尋求符合當今教育形式的教學手段。在當前的教學中,高校教師首先要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對于步入社會后選擇就業乃至進行就業的重要性,從而更加重視思想政治學科的學習。
此外,教師在就業指導的教育過程中,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特點等為其制定專屬的職業規劃,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同時,為順應信息化的潮流,高校教師還可以在就業指導教育中引入新媒體技術,通過觀看就業形勢分析圖對學生的就業進行指導和分析,使學生對自己即將面對的就業趨勢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認識,從而在就業選擇時能夠有章可循。
結語
新時期的教育形式下,高校學生越來越難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高層次需求,以往的高智商、高能力已經不能作為當今社會人才的唯一參考標準。當今社會發展中,更加需要的是綜合性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為了順應社會發展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作為人才重要輸送地的高等院校必須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和就業指導方面的教育,在專業技能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通過就業指導教育,使學生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正確的道路規劃,樹立起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牛天宇.如何實現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J].南方農機,2018,49(10):240+242.
[2]龍玥.“互聯網 +”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實施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4):22-23.
[3]張軍.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路徑 [J].科技信息;2010(30):230-235.
作者簡介:
劉明(1988—),男,漢族,黑龍江省蘭西縣人,輔導員助教,農學碩士,哈爾濱商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