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作為重要教學目標,應該及時更新教學思想觀念,對核心素養特質進行深入分析和把握,在此基礎上轉變落后的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探索有效的建構策略,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升華數學教學的價值。對于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來說,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關注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建構,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要傳授解題技巧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能力,還要注重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實現培養實踐應用能力,這樣的數學教學才能實現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特質;建構
在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并且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不僅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建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全面發展。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提高思想認識,注重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特質和建構方式進行探索研究,以科學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整合相關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特質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就是為了滿足自身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形成的數學意識、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能力,其中包含著知識、情感和價值觀等多個方面,這是需要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累積形成的。與傳統上的教學理念相比,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質:一是學科性,數學核心素養與教學內容、數學思維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會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以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用數學思維分析解決問題,體現了數學學科的重要價值;二是靈活性,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是比較簡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引導,把握問題的細節和整體情況,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并且從中找到最快速和簡便的解決方法,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1];三是趣味性。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和復雜,面對各種數學符號和公式,學生會感到學習數學是枯燥乏味的,但在數學核心素養理念的影響下,教師會以創新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方法為主,運用教學設備功能為輔,變抽象、復雜為具體的事物,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直觀形象的認識,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建構
(一)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習熱情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一些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是沒有轉變,缺少對新課標的學習與領會,依然采取傳統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不高,這樣教學必然是低效的。在核心素養思想的引導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設計,比如情境教學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青睞,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2]。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簡易方程”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字母表示一些數量關系,比如:單價×數量=總價,5 x=20,明確還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這樣的數學知識就不會那么抽象和枯燥,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更高。
(二)傳授解題方法和技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解答各種類型的數學題目,如果掌握科學高效的方法技巧,那么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以往,小學數學教師總是進行知識講解,大搞題海戰術,缺少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依據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傳授解題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研究,促進思維的活躍,從而不斷的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和水平[3]。例如,在“長方體的體積”知識教學中,關鍵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對立體圖形進行直觀呈現,感知長方體的各個面和長寬高,之后運用長方體體積公式進行準確計算,比如長方體的長10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體積就是10×5×3=150立方厘米。學生只有掌握解題的本質和規律,充分運用所學數學知識進行研究,才能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進步。
(三)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實踐應用能力
在傳統上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對教材上的數學知識進行灌輸講解,由于缺少對課外知識的拓展,更加限制了學生的成長發展,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只停留在表面上。實際上,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生活化教學理念是值得大力倡導的,實踐應用能力也是核心素養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開展生活化教學,組織生活實踐活動,這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建構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小數乘法”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整數的乘除法,實際上平時我們遇到的還有很多是小數,比如小數乘法就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下面就列舉一個事例。”這樣通過以舊引新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求知欲,之后可以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教室的地磚每個是0.64平方米,數一數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塊地磚,教室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對于解決這個問題一定是更有興趣的,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培養鍛煉了實踐應用能力,做到了學以致用。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明確核心素養的特質,在實踐教學中探索有效的建構策略,始終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促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得到培養和發展,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魏文琴.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0):122-124.
[2]蔡金法,徐斌艷.也論數學核心素養及其構建[J].全球教育展望,2019(11):33-35.
[3]楊大江.分析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特質與建構[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2):173.
作者簡介:
夏晶(1987-10),女,漢族,貴州黔西,大學本科,職務:教師,職稱:小學二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數學生活化、數感培養、學習銜接、課堂有效性教學、數學核心素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