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戈磊 高旸欽
摘 要:高等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素質型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了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專業課課程思政教改已經勢在必行。本文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為例,探索了專業課的專業性與德育性的結合方式和體現,從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內容設計及教學方法革新三方面采取措施,為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貢獻一定的經驗教訓。
關鍵詞: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思政;專業素養
引言
專業教育是為國家培養專業型人才的關鍵過程。而目前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學生學習精神渙散,主動性差,缺乏學習熱情,上課不是低頭族就是只聽不思不想。這是大學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1]。為了貫徹落實此精神,學校出臺《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辦法》,大力鼓勵所有教師都承擔起思政課程的重擔,以此實現立德和樹人雙功效。所謂課程思政是指從專業課程的角度出發,通過專業技能的培養融入思政教育,以課程學科素養,實現全面育人的觀念,將思政教育和專業課程互相融合,在學習中實現專業技能的學習,價值觀念的塑造,思政情感的培養。本文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為例,探索了強專業特色的專業課如何實施課程思政。
一、無機非金屬材料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當今社會,材料學科已經發展為現代產業的重要支柱,服務于能源化工、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用等各個領域,與國防、經濟、社會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息息相關。材料學科主要分為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三大方向。《無機非金屬材料》是無機非金屬方向的重要的一門專業課。該課程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專業能力為本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系統的概述了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特點、功能和應用,使學生了解各個材料領域的新成果和發展趨勢,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在創造性思維、了解自然科學規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獲得有效的訓練。主要介紹了天然礦物、玻璃材料、陶瓷材料、耐火材料、膠凝材料和混凝土。無機非金屬材料這門課具有極強的專業特色和德育融合性。該課程設立在大四上學期,為學生熱愛材料專業、從事材料專業,甚至成為國家科技人才奠定基礎。因此這門課融入思政元素是非常必要的。
二、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思政的目標
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思政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為祖國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實施者,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擁護者和傳播者[2]。一方面通過課程思政教育,使學生收獲嚴謹勤奮的做事態度,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誠實守信的做人風格,和奉獻社會的自我覺悟。另一方面由于該課程涉及無機非金屬材料種類,內容繁瑣,知識點繁多枯燥,不易讓學生精力集中,單純授課的方式教學效果一般。通過開發和融入思政元素,豐富教學內容的有趣性,提高教學效果,有效避免理論學習的枯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知識面,促使學生為自己規劃人生[3]。
三、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思政的實踐
本思政項目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在專業知識的教學中,隱形的滲透思政內容。
主要舉措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課堂體系的改革-優化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設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修訂教學大綱是從根本上實現課堂思政的方法。通過教學大綱的修訂,建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教學方法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系,深度挖掘課程的思政要素,建立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與思政要求三者的密切關系[4]。從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設計,課程考核幾方面設計融入課程思政元素。
在教學目標方面,無機非金屬材料修改原有的“堅持以培養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材料人為目標”為具備專業素養和德育綜合素質的協同能力的材料人為目標。在課程設置方面,優化課程內容,合理分配課上時間,分配一定的時間用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內容在各個章節分別設計具有思政色彩的內容,如耐火材料對航空飛船內燃機的重要性,院士對待科研的精神和做事風格,特種玻璃在軍事方面的應用等,訓練學生辯證的看待事物,培養學生具有民族自豪感、責任感、奉獻精神等。
同時設計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除了從專業知識方面考核,將思政考核納入考核范圍,構建能力素養達成標準,賦予思政教育一定比重分數,端正學生對課堂思政的態度,不僅是聽一聽,而是聽進去,進心里,成品質。課程考核分為傳統的期末考試和開放性的文獻總結報告兩步部分。根據學生的文獻總結,可以看到題材豐富,包括碳材料,微晶玻璃,先進陶瓷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等,體現了學生個人偏好的發展前景。文獻總結報告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調研、翻譯和理解科技進步過程中新材料的制備與研發,展現了良好的專業-德育素質綜合培養。
(2)課堂內容的改革-開發案例式教學,通過展示國家多級科技項目的技術革新,提高學生未來成為祖國科技進步掌舵者的認同感和責任心。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德育融合性很明顯,課堂思政素材豐富,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密切相關,所以課堂思政元素比較容易開發。介紹我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示無機非金屬材料在歷史發展和進步中發揮的作用,發揚科技文化精神。例如在材料發展史中推動社會進步的幾大重要時間點:石器時代、水泥時代和硅時代都是無機非金屬材料的進步而引起。通過挖掘的思政要素,增強學生對無機非金屬材料的重視與認可。
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時刻關心國家科技發展動態,保持教學案例的實效性。無機非金屬材料具有豐富的科研成果類、工程實踐類、文獻數據類,紀實類等教學資源[5]。通過科技事件、科技項目與領軍人物故事介紹,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需求感,提高學生未來成為祖國科技進步掌舵者的認同感和責任心。
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分享網絡視頻和要求工程類專家來校授課,充分展示無機非金屬材料在企業中的應用價值和材料類學生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體現專業當代的需求主體,幫助學生快速的找到專業人才的準確定位,為之后的發展和事業規劃做鋪墊。
(3)教學方式的改革-嘗試混合式教學,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及普及,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涌上面前。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自由選擇先進的教學技術,如雨課堂、藍墨云班課、超星等,增加師生互動,快速調動學生積極性。無機非金屬材料這門課為了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和思政效果,嘗試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雨課堂作為輔助工具,分組討論式教學增加學生參與度,可以有效的實現課堂互動,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抵消長時間單一授課的疲勞感。雨課堂可是實現實時答題、簽到和隨堂考試,滲透給學生守時守信的優良作風。通過雨課堂課后反饋的課堂互動報告,教師可以查看考勤,參與情況,準確率等相關信息,吸取教訓,反饋于之后的教學,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在研討式教學中,學生三人成組,通過資料查詢、討論、分工協作和提交作業等一系列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小組討論的協作方式,滲透了了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重、寬厚、協作及友善。
(4)教師自我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升
提供教師專業素養的同時,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教師是一門課程的掌舵者,也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6]。教師的個人思想政治覺悟直接關系到了課堂時政的開展和講授效果。學校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教師育人能力培訓方面的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專業課教師參加校級開展富有針對性、示范性的“課程思政”教學指導和院級開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培訓課,提升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師的思政覺悟和意識。積極參加教學團隊活動和精品課聽課活動,學習課堂思政的方式方法和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專業與思政的綜合素養。
高校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自身的知識性學習和經驗的積累,必須帶頭堅持專業知識學習,精通業務。廣泛學習專業知識,積累實踐經驗、收集、準備課程所需的第一手資料,盡量將抽象甚至枯燥的理論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進行闡述,讓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學習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如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計算機知識、外語等等,并將豐厚的底蘊服務于課堂教學。
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把“真心誠意地為學生服務”作為教師的座右銘。課堂上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聽課情緒,洞察學生的心理,時刻把握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情況,不斷調節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總結
本文以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為例,從思政的必要性、目標,思路及舉措等方面探討了課程思政在無機非金屬材料課程中的實施方法和嘗試,提高學生專業-德育綜合素養,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崇高理想的材料學子。
參考文獻
[1]黃嘯,吳苗苗,李國華,高校材料專業導論課程的思政教學方法探討,科技視界 2020,(7):33-34.
[2]李波,屈原,徐靜,專業課中融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_李波,科教論壇 2020,77.
[3]黃曉晨,熊明文,李宗群,課程思政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中的路徑探索,教育教學論壇 2020,(18):108-109.
[4]劉亞,汪國余,吳長軍,王建華,金屬材料工程專業_專業創新實驗_課程思政的探索和實踐,廣東化工 2020,(8):197-198.
[5]暢.張.孟.瑜,尹志福,劉明霞,材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學資源的運用,高教學刊 2020,(32):181-184.
[6]王斌君,王占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基礎課_材料科學基礎_路徑的探索與實踐,科技咨訊 2020,(13):164-165.
作者簡介:
李寧(1988-),女(漢族),河北保定人,博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來源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級本科思政教改項目,名稱:《無機非金屬材料》課堂思政建設初探,2020.06-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