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夏·山思孜拜
摘要:高職教學具有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認知,主要是因為在對學生自身知識涵養和個人素質進行提升的過程中,高職教學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組成高職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生物學科在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大量與生命倫理教育有關的內容。為了進一步提高高職生物教學水平,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教學,還要對學生進行生命倫理方面的教育。這樣不僅能夠使高職生物教學整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而且還能使學生具備正確的生命倫理意識。
關鍵詞:高職;生物教學;生命倫理教育
通過對高職生物教學現狀展開的詳細分析能夠知道,想要確保高職生物教學具有的功能和價值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自身具有的生物知識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單純依靠傳統教學方式無法達到這一目標,還要加強對高職生物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確保制定的教學措施能夠充分滿足生物教學需求和學生學習需求。目前將生命倫理教育和高職生物教學進行充分結合的方式比較常見,主要是因為在對學生進行生命倫理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生物知識點。因此,將二者具有的特點進行充分結合,強化學生對生物技術知識充分掌握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生命倫理意識,從而使學生建立尊重生命的思想。
一、促進二者的有效滲透
(一)引導學生建立理解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
在帶領學生對生物遺傳學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人類想要不斷提高繁殖能力,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生殖健康水平,還要對繁殖環境進行不斷優化。相關內容的涉及范圍非常廣,不僅涉及生殖器官的健康問題,而且還介紹了生殖器具以及生殖技術等各種手段。雖然通過冷凍胚胎、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等方式,能夠為眾多家庭帶來福音,但伴隨生殖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生命倫理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對生殖技術具有的優勢與缺陷明確了解,從而結合相關問題制定對應解決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生殖技術對社會造成的危害[1]。
(二)引導學生建立生命平等、公正公益的意識
生物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社會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然而任何科學的發展都應該具有對應倫理道德底線,缺乏倫理道德底線的生物科學研究會帶來不可預計的后果。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內容,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明確了解:雖然通過對生物遺傳學的研究能夠為人類攻克各種疾病帶來希望,但同時也會在社會層面、倫理層面、法律層面帶來眾多問題。與此同時,當個人的遺傳密碼被破譯或記錄之后,一部分具有基因缺陷的人就會遭到歧視,在繳納人壽保險、升職加薪、就業創業等方面困難重重,甚至在社會交往、婚姻愛情領域也會遇到各種阻礙。由此能夠看出,生物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部分,也有消極的部分,從而使學生建立“在基因技術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做好基因隱私”的意識[2]。
二、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一)組織學生開展主題辯論會
通過開展主題辯論會,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模糊的概念進行澄清,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道德思想觀念,而且還能使學生的應變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學習過艾滋病以及相關倫理知識之后開展專題辯論會,按照每組三人的方式進行分配,抽簽決定作為正方辯手還是反方辯手,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相關辯論材料進行搜集和整理,并設置問題。在辯論過程中,正方辯手認為:不應該疏遠和歧視艾滋病人,應該給予他們同樣的尊重;而反方辯手認為:艾滋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會對社會大眾造成恐慌,要與艾滋病人保持距離。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后,得到最終觀點:應該以正確的方式與艾滋病人交往,這樣既不會感染艾滋病,也是對生命的尊重。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開展自主延伸學習,而且還能使學生接受到生命倫理教育,提高道德素養[3]。
(二)組織學生開展社區走訪和社會調查活動
高職生物教師可以結合對“地球日”和“環境日”的利用,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對城市某一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調查,并且根據調查內容撰寫報告。比如:某湖泊海藻污染問題調查。還可以帶領學生對本市老年公寓和老年社區進行走訪,對群眾是否支持安樂死以及相關問題的看法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以小論文的方式呈現[4]。
結束語:
由于高職生物教學內容中會涉及大量與生命倫理有關的內容,因此將生命倫理教育與高職生物教學進行充分融合,使二者不僅具有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特點,而且還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以此為背景對學生進行生物教學和生命倫理教育,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生命倫理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而且還能強化學生對高職生物教學知識的有效掌握,從而最大程度減少二者法對律和社會倫理等方面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楊占濤.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教學與管理的探索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7,000(051):203.
[2]李驥,尤雯,劉爽,等.基于"四主題理論"的臨床實踐教學倫理問題分析——以患者拒絕醫學生操作為例[J].協和醫學雜志2021年12卷2期,282-286頁,ISTIC,2021:北京協和醫學院2017年教學質量工程項目.
[3]孫明霞.從生物知識教學到生命化教育——我的教育教學探索之路[J].當代教育科學,2009(2).
[4]李倫.器官移植:從技術理性到生命倫理[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B8B5975-20E4-4D4A-A812-F0D7F35EAA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