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偉 趙仁勇 卞科
摘 要: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是高校發展的兩大支撐之一。提高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提升高校學科建設和整體辦學水平的必由之路。我國研究生教育存在培養目標不明確、教育本科化、管理模式存在漏洞、培養內容重科研成果而輕綜合素質等問題。本研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培養目標;問題;解決對策
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是高校發展的兩大支撐之一。提高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提升高校學科建設和整體辦學水平的必由之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創新型國家進程中肩負著其他任何階段教育都不能替代也無法替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2020年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最后一年。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果,但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研究生數量激增,研究生教育仍然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
目前,企業、社會和市場需要既掌握專業知識,又能解決生產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現代化高級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不應局限于“學術型”,而應定位為“學術型”和“專業型”兩種。但是,在我國當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很多高校對學術型研究生與專業型研究生采用基本相同的培養模式。
(二)研究生教育本科化
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招生數量增長過快。2010年,我國研究生的招生規模為44.7萬人。2020年,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增加到110.4萬人。研究生招生數量大規模擴大,但各高校卻沒有配備相對應的教育資源。在研究生教學形式上,很多研究生課程的授課方式和手段與本科階段相似,而研究生階段應有的自主思考、開拓創新等能力在現有的教學形式下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另外,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研究生評價體系。有些高校僅以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作為研究生畢業的必要條件,而沒有關注研究生是否具備創新精神和學術興趣,這使得研究生畢業時綜合科研水平并沒有比本科生提高很多。
(三)管理模式存在漏洞
近年,由于國家政策性擴招,特別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衍生的擴招,研究生數量激增。以筆者所在的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為例,2020年原計劃招生140多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響應國家號召,招生數量增長為240多人,多招了將近100人。這意味著研究生入學準入門檻降低,研究生的層次愈加多樣,生源結構更為復雜,生源質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降低。雖然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為研究生管理工作做出了各種努力,但仍存在很多的問題。近年,國內高校不時爆出研究生的一些負面消息,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研究生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另外,研究生畢業論文審核和答辯過程不夠嚴格。論文審核過程中,有些導師對研究生的論文質量把關不嚴,少數學生出現編造實驗數據的現象,這也導致一些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未達到畢業要求卻也能蒙混過關。
(四)培養內容重科研成果、輕綜合素質
由于過多地強調競爭而忽視合作,重科研成果而輕綜合素質,導致部分研究生養成了一種不良競爭意識。一般來說,研究生均已是成年人。高校大多認為其具有成熟的思維和處事能力,在培養過程中只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而忽視了研究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從而導致部分研究生思想過于偏激,甚至個別研究生出現學術不端行為。
二、研究生教育改革舉措
針對以上我國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改革舉措:
(一)明確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目標
明確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以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為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學科領域內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面向社會需求,面向科技前沿,適應工程技術發展和創新需要,掌握相關專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為了達到培養目的,學院對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有科研成果的硬性要求,而對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則要求他們在研一課程結束后到湯陰高新企業集聚區輪崗實習不低于三個月。
(二)探索穩定多元化的校企新型協作人才培養機制
高校和企業在互惠互利、雙向受益的基礎上建設研究生實踐基地,從校企雙方長遠利益考慮,一方面依托高校的人才聚攏優勢和高新科學技術優勢,另一方面立足企業的生產和發展技術需要,雙方或多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高校和企業通過在新技術研發、新設備研制和新產品開發等方面開展深層次的合作,通過教師進企業開展產品研發指導、技術服務,通過聘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研究生的實踐導師等方式,為高校創造在實踐應用中培養專門技術人才的基站和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調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機制的積極性,實現校企共贏。
(三)建立多維度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多維度包括政府機構、評估機構、高校、研究生本人和用人單位五個維度。政府機構評價人才培養定位是否符合國家、行業、地區經濟發展需求,人才培養的輸出(學位論文質量)是否達標。評估機構將評價重點放在學校社會聲譽、辦學條件和就業等方面。高校則以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作為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根本,主要考查生源素質、培養條件、教育管理、培養方案等。研究生本人根據自身需求與發展需要,對高校研究生培養體系和自身發展進行評價。用人單位主要評價研究生的崗位勝任度、發展潛力、知識結構、科學素養、團隊精神、協調能力等。這五個維度的評價反饋到高校研究生培養部門,經過提煉和升華,最終作用于研究生質量培養,促使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四)建立跟蹤反饋機制
跟蹤研究生畢業后就業五年、十年后的發展動態,設立調查問卷,建立研究生校友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的評價體系。跟蹤調查地方企事業用人單位發展過程中人才需求的發展動向,進一步修訂研究生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使之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市場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五)拓展教書育人的內涵,提高研究生的內在品質
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拓展教書育人的內涵。教書育人不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研究生如何做人、做事,從而提高研究生的道德品質。教師要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使他們熱愛祖國、珍愛生命、重視健康,能夠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面對各種困難和壓力;要通過人文關懷為國家培養具有足夠強的心理素質以及健全人格的高層次人才,使他們學會尊重不同的學術觀點,學會包容,學會換位思考。
三、結語
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確實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及相關政府管理機構共同探討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利用教學與科研的一線工作者和研究生在實際工作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寶貴經驗,結合當地經濟發展、企業及市場需求,并借鑒研究生教育比較成功的國內外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經驗,我國研究生教育必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中華.研究生教育之亂象與治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
[2]國家發改委.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EB/OL].(2020-06-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821626984352133&wfr=spider&for=pc.
[3]張麗芬,郭興鳳,陳復生.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與教學模式創新初探:以河南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
[4]徐曉.誰使“大學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本科化”[J].人民論壇,2006(15).
[5]潘瀅伊.研究生管理現狀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1(22).
[6]鄭楓.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與培養機制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
責編:紅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