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蓓
摘 要:文章從促進幼兒游戲觀念積極建立、推動幼兒核心素養綜合發展以及全面提升學前教育質效三個角度入手,分析了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運用的作用價值;圍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提出了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運用的策略建議,探討了以生為本、生活拓展等實踐要點。
關鍵詞:科學游戲;學前教育;核心素養
一、 引言
所謂“科學游戲”,即科學元素與游戲活動相結合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將科學游戲運用到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實踐當中,有助于更好地構建寓教于樂的良性氛圍,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游戲玩耍中掌握知識、獲得成長。
二、 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運用的優勢價值
與傳統中機械化、單調化的課堂活動、教學模式相比,科學游戲在學前教育中可表現出多方面的優勢價值。
(一)有助于幼兒游戲觀念的積極建立
在“互聯網+”的時代,電子游戲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少年兒童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甚至幾乎成為“游戲”二字的代名詞。誠然,電子游戲并非“洪水猛獸”,但若少年兒童的游戲選擇僅有線上化這一條路徑,未免令人產生網絡沉迷方面的擔憂。在此背景下,將科學游戲運用到幼兒園學前教育當中,能引導幼兒感受到電子產品以外的快樂,從而幫助其建立起多元性、積極性的游戲觀念和娛樂取向,從根源上防止幼兒成長為“小網蟲”。除此之外,在科學游戲的實踐過程中,幼兒還會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如神奇的物理現象、變化各異的天氣類型、有趣的動物習性等。久而久之,幼兒對游戲價值的認知態度將發生變化,其在享受游戲快樂的同時,也會有意識地挖掘知識、學習知識、利用知識。
(二)有助于幼兒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
現階段,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觀念已實現了根本性變化,貫徹落實核心素養教育、大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目標與明確方向。此時,將科學游戲運用到學前教育實踐中,是幼兒園順應新形勢、轉變新理念的必要舉措。在參與科學游戲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能積累大量的科學知識,形成高漲的快樂情緒,還能達成多種內在素養的綜合發展。例如,在“做只小船水中游”這一小組合作式的科學游戲當中,同小組內多名幼兒需要一同進行小船的設計、制作與調整,對幼兒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素養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有助于學前教育質效的全面提升
在以往的教育理念時期,很多幼兒園教師傾向于采取口述、板書、示范等方式開展知識傳授活動。此時,由于幼兒的想象能力、認知能力與知識基礎并未達到較高水平,所以其很難對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進行快速理解、充分感受,進而嚴重削弱了學前教育的質量與效率。相比之下,科學游戲對知識信息的載體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優于書本文字或示范樣本。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始終是深度參與、切身體驗的,因此其更能順利地實現知識信息的獲取、理解與感受,并最終潛移默化地完成內化吸收,促成學前教育質量與效率的同步提升。
三、 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運用的策略建議
(一)課前階段的科學游戲運用策略
要想保證科學游戲在幼兒園學前教育中的運用效果,相關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前階段的多項準備工作。
首先,要制訂明確的育人目標。育人目標對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實踐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教師必須要在這一方面體現多元性,盡量做到游戲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養目標的統籌兼顧。例如,在運用“米粒四射”這一科學游戲時,可制訂出以下育人目標:1. 游戲目標:運用塑料湯勺、干燥米粒等游戲道具,順利進行“米粒四射”的科學游戲,并形成愉悅、主動參與的情緒;2. 知識目標:通過“米粒四射”游戲,了解摩擦生電的科學道理;3. 能力目標:掌握“米粒四射”的游戲流程,正確完成用毛料布塊摩擦湯勺、用塑料湯勺吸附米粒等游戲動作;4. 素養目標:樹立自主探究意識、生活觀察意識,形成積極的好奇心、求知欲與自信感。在此目標體系的支持下,教師可更加有方向、有目的地開展教育實踐,并為后續評價活動夯實依據基礎。
其次,要設計合理的游戲方案。在選擇游戲類型、設計游戲方案時,教師既要保證趣味性,也要保證知識性,以體現科學游戲的綜合運用價值。同時,還應做好游戲情境構建難度、游戲活動完成難度的靈活把控,避免與教學條件、幼兒能力發生沖突。例如,教師可將“誰能躺在水面上”這一游戲設計運用到學前教育課堂當中:首先,準備卡紙、彩泥、碎布、水盆等游戲道具,并發放給
幼兒。其后,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通過折疊、裁剪、揉捏等方式,將卡紙、彩泥、碎布等制作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如小螃蟹、
小紙船、小兔子等。最后,鼓勵學生將自己制作的小作品放在水上,觀察哪些漂在水面上、哪些懸浮在水中、哪些沉到了水底。一方面,該游戲中使用的道具均具有易于收集、價值較低的特點,且游戲流程并不復雜,可充分滿足低難度、低成本的科學游戲運用需求;另一方面,通過親手制作、親身體驗、親眼觀察,幼兒的愉悅感將得到有效激發,并在寓教于樂的良性氛圍中對“浮力”“重力”兩個科學概念形成基本了解。
為了更好地體現生本原則,使幼兒處在游戲課堂的主體地位當中,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參與到科學游戲方案的設計中,在保留游戲主要結構的基礎上,對道具選用、情景設置、規則制定等進行靈活調整。例如,在設計“肥皂推小船”的科學游戲時,教師可以向幼兒征集意見,要求幼兒畫出心中最美的小船,并以此作為道具制作的圖樣雛形。這樣一來,幼兒在科學游戲設計中的參與度更高、主體性更強,后續課堂實踐的效果也將更加理想。
最后,要備齊充足的游戲用物。為了保障科學游戲的順利開展、持續進行,教師在學前教育課堂正式開展之前,還應做好游戲用物的充足配備,并在數量上預留出一定的彈性空間。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兒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規則意識等尚處于較低水平,若道具因幼兒偏誤操作而發生損壞,教師需及時進行供給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