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寧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中學,浙江 杭州 311404)
新課標培養目標指出,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因此需要體育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水平。
健康的體質是生活與學習的前提,但是高中學生的運動時間較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文化課學習上。學校的體育課也為高考科目讓步,運動鍛煉機會的減少,導致部分學生抵抗力下降、體弱多病,影響學業。因此,學校要重視體育與健康教育,增強學生體質。
高中學生只注重文化課程的學習,家長也在持續強調文化課學習的重要性,導致高中學生每天背負著沉重的學習壓力,這些壓力如果不能及時消解,就會轉化為高中學生學習上的負擔,阻礙其進步。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分泌多巴胺,使高中學生產生興奮愉悅的感覺,從而促進高中學生心態的積極調整,使其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狀態中。
學習效率是高中學生學習高質量的保障,但是部分教師認為死記硬背才能讓高中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高中學生在此狀態下學習效率并不高,長此以往還會降低學習興趣。科學研究發現,運動能夠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增加,延緩腦細胞的死亡,增加前額葉皮質(影響人的決策、專注力)。因此,定期運動對提高高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體育素養主要由運動技能、健康促進和體育精神3 個維度組成。體育素養不只強調高中學生要有強健的體魄,也要掌握健康的知識和理解健康行為,明白體育精神的重要意義。體育歷史上有很多優秀的運動員,他們身上有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等精神,這些精神對高中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學生在這些精神的指導下可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形成健全的人格。
本文對杭州市富陽區3 所學校的28 名體育教師進行了調查。由表1 可知,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大多數體育教師會將高中學生的體育技能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及提高健康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兼顧其他教學理念的教師較少。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將直接影響高中學生的體育學習。
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被很多學科接受。表1 顯示,體育教師教學理念的內容就是高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點,但是由于教師對教學的認識不足,導致高中學生能力無法提升。盡管高中學校的體育教師都接受過很好的專業教育,但仍有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時代脫節,不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沒有將現代教學理念融入體育教學實踐。并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與健康課程在高中學科教學的地位并不高,導致部分體育教師產生消極工作的態度,不能積極主動地更新體育與健康教學理念。

表1 體育教師教學理念
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關系。大部分高中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印象停留在枯燥的鍛煉中。體育教師組織高中學生跑圈,高中學生因為生理及心理上的原因對跑步產生了排斥,自然上課的積極性不高。并且高中學生與體育教師接觸時間較少,與體育教師之間有距離感,也降低了學習積極性。另外,高中學生受到高考應試理念的影響,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上也心系文化課學習,無法集中全部精力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
教學評價的缺失也是導致高中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學習效果差的原因之一。體育成績不計入高考成績,因此,教師和學生都降低了對該科目的重視度,并沒有制定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只是確保高中學生能夠按時出勤,在體育鍛煉中不發生安全事故。筆者對體育教師的田徑教材實施情況也進行了調查。從表2 可以看出,體育教師的教材利用率不高,高中學生在實踐中缺少理論指導,能力提升較慢,教學過程中缺乏監督和指導。

表2 教材實施現狀統計
基礎設施是高中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前提。調查發現,部分高中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利用率非常低,高中學生的體育活動只有跑步,身體各方面素質得不到全面的發展。還有的高中學校運動基礎設施不健全,缺少相應的體育器材,這極大地影響了高中學生體育運動的質量。另外,因高中學校陳舊的器材及設施在使用時安全得不到保證,體育教師為保證體育課堂的安全,只能不使用器材進行教學與訓練,單一的教學與訓練方式也降低了高中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大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式單一,甚至將單一教學方法貫穿于教學生涯全過程。高中學生在文化課學習中非常枯燥,體育與健康課程應是讓高中學生心理得到放松的課程,如果也用枯燥的模式進行將會極大降低高中學生的興趣,以至于在部分體育課堂上出現高中學生熱身運動后就進行自由活動的現象,并沒有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效益,嚴重浪費了課程資源。體育教師也沒有根據高中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阻礙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發展。
核心素養背景下要充分尊重高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高中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根據不同年級高中學生的特點以及接受能力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的指導下幫助高中學生提高自身體育技能。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要堅持教材與實踐的結合,實踐可以從教材上獲取,但不能完全依賴教材。體育教師要改變傳統說教式的授課模式,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更新自身教學理念,時刻關注高中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加強交流,拉近師生距離,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高考固然重要,但是高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更為重要,體育教師要在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推動高中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培養全面型人才。體育教師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探索適合高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方法。學校要定期組織體育教師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參加學術交流會議,以更新教學理念,并將新教學理念融入實際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例如,通過創設教學情景等方式,提高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發揮體育教育的最大效益,讓高中學生在高中得到文化素質、身體素質、意志品質等多方面提升。
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動力,缺失興趣會讓學生從主觀上不認可體育學習。體育教師有責任幫助高中學生認識到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性,感受體育學習的魅力。高中學生學習體育的主要目的是鍛煉身體、增加體育素養,競技性在學習中不占主要地位,因此體育教師不應將技能學習當作重點,而應使高中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習。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高中學生,如采用追逐方法,即前一個人與后一個人在跑步過程中始終保持距離,不能追趕上,或是接力法,賦予接力棒特定的信息,以提高高中學生運動熱情。
建立健全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加強對高中學生的約束,讓高中學生認真對待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嚴格考試流程以及考核標準,除了基本的體育技能,也要將體育精神、出勤狀況以及學習態度納入考核體系。但是,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目的還是提高高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能力,因此不能因為考試打擊了高中學生的自信心,可以根據不同高中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考核,發揮高中學生的優點。
學校要加強體育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高中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用先進的教學器材提升高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學校需加大資金投入,向教育部門申請建設資金,或者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完善基礎設施。體育教師要合理應用并加強對器械的維護,在使用前對器材的安全性進行檢查,確保高中學生的安全。
為了改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模式的單一性,體育教師要學習不同的教學模式,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科特點,尋找適合高中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手段,提高高中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教學模式娛樂化,降低田徑學習的枯燥感;教學內容生活化,田徑鍛煉中有很多項目無須借助器材進行,如短跑、長跑等,因此學生可以在生活中進行鍛煉,在放學的時候選擇一條合適的路線與同學跑步回家,讓田徑鍛煉豐富生活。
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拓展體育與健康課程內涵,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育人功能,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要把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體育情感與品格貫徹在教學全過程。因此,需要體育教師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分析高中學生學習的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教學方法、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從而使高中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