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超 韓晴 張穎 王樂 李智慧
摘 要:為了更加完善地完成新時代背景下黨建工作任務,高等院校黨建工作體系化建設應當在創新基礎上力質量的提升。體系化建設應首先明晰高等院校黨建工作體系的組成,并且在以往常規工作形式前提之下,進行有效革新與整改,這樣才能切實實現黨建工作的質量提升。本文將對新時代背景下,高等院校黨建工作體系化建設創新實踐的措施以及重要性進行研究與分析,旨在為高校黨建體系化建設提供些許思路與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黨建;體系化建設;創新實踐
一、新時代高校黨建體系化建設創新實踐研究的意義
(一)整合
高效黨建工作整合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將活動主題為思想學習、就是落實上級的政治要求的高等院校黨建活動所具備的零碎性、限制性,提升為系統性、長期性,從而有效完善地開展高等院校黨建活動,實現更加順應社會潮流,適應新時代。二是將高等院校黨建工作的理論性研究提升為高等院校黨建工作研究的組成部分,使之具有十分顯著的實際性,同時具有推進高等院校黨建工作的指向性與功能性。
(二)提升質量
在新時代之下,需要人們都投身到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之中,高等院校黨建工作是偉大的黨的建設工程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關乎到國家未來的前進方向。這樣重要偉大的工程,不能單單滿足于單一領域中的黨建工作,如高等院校黨建,而是應該主動進行謀劃,實現黨建工作順應時代潮流,提升黨建工作質量,確保高等院校黨建工作可以成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中的優秀成分,為走進新時代,實現中國夢的雄偉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新時代高校黨建體系化建設內容
(一)方法體系
高等院校黨建工作主要由方法體系與載體體系組成。方法體系中包含制度方法、學習方法、實踐方法。制度方法就是通過黨建的各種制度來規范高等院校黨建,監察、督促高等院校黨建工作,包括高等院校黨建制度的規劃與實際實行,通過制度來規范黨員干部的選拔與培訓,保障黨員干部團隊的質量與結構合理,最大程度發揮黨員干部的作用,確保高等院校黨建工作順利開展。學習方法中包括全體學習與支部學習。在實際情況中最為常見的是支部學習,經由高等院校校級組織部門下發一致的學習內容,各個支部進行集體學習。這種方式可以有效保障學習任務完成的普遍性,但是學習任務完成的質量卻無法保障。而一般需要各個支部學習的任務都是十分關鍵的,因此依據具體詳細的任務內容應用創新性學習方式,是確保黨建工作質量的重要方式。實踐方法就是立足于崗位的實踐活動,引導高等院校中廣大人民教師、學生的理想信念、校園文化活動、課堂教學處處有思政教育等。
(二)載體體系
一是資源載體,其主要包含互聯網平臺與紙質媒體,將高等院校中的校園網黨建網頁為基礎,創設資源、課程思政等相應的欄目內容,讓高等院校中的教師與學生對于黨建權威資源及時、快捷地應用,并隨時隨地可以了解高等院校之中的黨建活動最新狀況。
二是實踐活動載體,其主要包含各種類型的黨建主題實踐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日、紅色基地參觀等,為高等院校之中的廣大黨員、教師提供源源不斷的黨的建設思想信息資源,促使高等院校中的教師可以在承擔學生黨建工作時具有豐富的思想理論武器。
三是課程載體,高等院校思政課程經過幾十年的熏染,應該合理有效進行體系化創設,保障新時代之下的高等院校黨建工作提升質量。通過對于新時代背景之下的高等院校黨建體系組成部分梳理,以及對于高等院校黨建體系之中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關系規律的研究,從而尋找探索出新時代之下的高等院校黨建體系化建設進程中的協同謀劃,系統性推進新思路。
三、高校黨建體系化建設創新實踐研究
高等院校黨建體系化建設研究是高等院校黨建工作的組成部分,具有十分顯著的實際實踐性,要想對高等院校黨建工作的質量進行有效提升,僅通過以往的常規實踐工作方式是無法有效實現的,必須進行相應的創新與整改。
一是可以構建起高等學校思想理論資源的線上與線下觀看分享互動平臺,創設黨的建設專題互聯網平臺,建造實體化信息資源的展示平臺,經由黨的建設專業組織人員進行內容的收集、整理與維護,從而有效保障應用馬列主義以及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高等院校中的教師與學生全體,創設“紅色驛站”,為高等院校中的教師與學生提供線下資源信息閱讀展覽以及深度研究平臺。
二是可以建設起高等院校課程思想政治的整體規劃與實際實踐方案,組織開展課程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并形成試點案例。課程思想政治是高等院校黨建載體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有效實現高等院校黨建的重要場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戰地、主要途徑。高等院校中的教師自身黨建工作雖然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但是更加重要的是高等院校中的教師作為學生黨建的實施主體與實施中心,關系到高等院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是否順利,關系到黨與國家未來發展的問題。
三是高等院校黨建體系化建設創新實踐最為關鍵的創新就是創設起高等院校課程思想政治的整體規劃設計方案與思想政治課程的創新革新方案,并且應該真抓實干,將課程思想政治落實,從而保障高等院校更加完善地為黨與人民的事業培育政治思想合格的人才。高院校應該將課程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關鍵重要的工程,一把手來抓,依照遵守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思想政治課程教師的六個標準以及教育領域對于課程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要求,組織建立起專家隊伍,并做好頂層設計,選擇合理的試點課程,開展組織專家隊伍一對一、多對一等各種方式的專業課程思想政治因素探索研究,與思想政治模式規劃,在課程思想政治教學革新調整進程中將教師與學生的黨建工作帶領引進更深層次之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對高等院校黨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標準,因此,高等院校必須走體系化的建設之路,研究體系化建設創新實踐,才可以有效保障新時代下的高等院校黨建工作更加有效地開展,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
參考文獻
[1]汪珊,趙金輝.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創建標桿院系的探索——以河北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33):70-72.
[2]劉佳.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事業穩定發展——天津市高校黨建工作紀實[J].天津教育,2020(31):4-11.
[3]武靜.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創新理念的策略研究[J].長江叢刊,2020(30):158-159.
課題項目1:2020年度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標桿院系”建設》,項目編號:GXDJ2020B094
課題項目2:華北理工大學2020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研究課題,項目編號:YB2020-11
課題項目3:華北理工大學2020年“一院一品”項目,項目編號:ZD2020-05
作者簡介:
張汝超,男,1992年04月08日,河北省遷安市,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單位:華北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