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 葉康佳



【摘要】目的:分析預見性護理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生存質量及預后情況的影響。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常規護理+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的腦神經功能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的生存質量各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在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并提高患者后續生存質量上效果理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腦出血重癥監護;生存質量;預后情況
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病癥,其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病的病理變化有關,腦出血患者由于情緒激動和劇烈運動而經常突然發作,并且早期死亡率很高[1]。大多數幸存者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以及其他后遺癥[2]。通常腦出血發病沒有明顯征兆,黃金救治時間極短,在病情發作時需盡快接受有效的治療,并輔以相應的護理干預,盡可能控制和延緩患者的病情發展,將傷害降到最低[3]。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預見性護理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生存質量及預后情況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常規護理+預見性護理。對照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齡(58.33±3.78)歲;觀察組男39例,女36例,平均年齡(57.94±3.67)歲。兩組患者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患者本人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2本院倫理委員會知曉并同意本次實驗;3經臨床各項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患者。
排出標準:1精神障礙患者;2肝臟、腎臟功能障礙患者;3嚴重基礎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控、心理護理、用藥指導等。觀察組接受常規護理加預見性護理,主要措施為以下幾點:
1.2.1加強對重癥監護室的護理人員的腦出血護理知識培訓,讓護理人員更加了解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的護理措施,熟知相關專業知識,同時讓其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并通過培訓讓護理人員擁有認真專業的態度,以積極的心態為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護理。
1.2.2大多數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處于意識不清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采取鼻飼管進食,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口腔護理,防止患者因長期緊閉口腔導致細菌滋生從而引發感染,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干預的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于恢復意識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告知其要定時漱口,保持呼吸通暢。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可輕叩其背部,幫助患者排出痰液。
1.2.3每天安排清潔人員打掃病房,并定期對病房內的所有物品進行消毒,防止滋生細菌,盡可能減少患者的感染風險。根據天氣氣溫調整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溫度控制在25°C左右,濕度控制在60%左右,為患者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每天將病房的窗戶打開30min,確保病房內的空氣流通,及時幫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并做好滅菌處理。可在病房內放一些綠色植物,讓病房內的空氣更加清新,同時能夠使病房更加有生機,對改善患者情緒具有積極作用。1.2.4每天定時對患者展開肢體鍛煉,幫助患者活動關節,避免患者
出現關節攣縮。為防止患者出現肌肉萎縮、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按摩手法舒緩患者肌肉緊張,活絡筋骨。對于意識清醒、病情稍有好轉的患者,可鼓勵其配合鍛煉,并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及時調整運動的強度。
1.2.5護理人員應經常幫助患者翻身,調整患者的體位,對于患者長期受壓的部位,可放置氣墊,用溫水擦拭患者身體,勤更換床單被褥,盡可能降低外界對皮膚所造成的刺激,防止患者出現壓瘡。
1.2.6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的擔心,加之很多存活下來的患者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口齒不清、肢體不協調的情況,導致患者常常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緩解患者焦慮的心情,改變患者面對疾病的態度,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操作。針對可以溝通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其聊天,打破醫患之間的隔閡,增加患者的信任,同時向患者講述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鼓勵患者將心中的疑惑表達出來,護理人員予以耐心的講解。大多數患者缺乏對急性心肌梗死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護理人員可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向其講解急性知識,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并幫助患者對護理正確的治療觀念,糾正患者的錯誤想法。
1.2.7患者在手術后大多會留置尿管,護理人員應加強導尿管護理,對導尿管內的尿液顏色、流量進行觀察,如發現異常及時向醫生匯報,并為患者更換尿管,防止患者出現感染。
1.2.8患者在手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護理人員主動向患者解釋疼痛的原因,可通過聊天和播放視頻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采用SF-36生存質量評定量表,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健康等四個項目,分數與患者的生存質量呈正比。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腦神經功能評分,采用NIHSS量表進行評估,滿分42分,分數與患者的腦神經缺損程度呈正比。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結果表示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生存質量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生存質量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2.2腦神經功能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腦神經功能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2.3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3。
3討論
腦出血即大腦出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患者一般表現為嚴重的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昏迷、暈倒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腦疝,威脅生命健康[4,5]。腦出血是一種非常危急的疾病,一旦發病,致死率非常高,即便幸存,也很可能會傷及臟器,引發一些后遺癥[6]。在臨床中我們發現,腦出血患者在經過搶救后在重癥監護室期間多處于昏迷狀態,其病情尚未穩定,在重癥監護期間,需予以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才能夠保證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7,8]。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同時對患者加強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環境護理,能夠減少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減緩患者的病情發展速度,有利于患者的預后[8,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腦神經功能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表明通過預見性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對患者的病情恢復具有積極作用。觀察組的生存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預見性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通過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以與患者建立和諧友善的護患關系,緩解了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應用預見性護理效果突出,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深化。
參考文獻
[1]石玉玲.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實施的效果及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35):144,149.
[2]張榮榮.ICU腦出血病人行預見性護理干預的臨床觀察及其肺部感染發生率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25):110-111.
[3]沈文娟,柯麗.ICU腦出血患者行預見性護理干預的臨床觀察及對肺部感染發生率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31):104-106.
[4]李曉君.預見性護理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生存質量及預后情況的影響[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9,32(3):195-197.
[5]湯麗麗,楊文梓,孫亮.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相關護理結局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4):445-447,456.
[6]劉瑩瑩.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護理結局及護理滿意度影響觀察[J].健康之路,2018,17(10):182-183.
[7]朱昭.基于NIHSS評分的針對性預見護理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慢性病學雜志,2021,22(3):476-478.
[8]唐永紅.預見性護理對改善神經外科重癥監護患者康復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9,9(20):115-117.
[9]楊君麗.ICU腦出血病人行預見性護理的臨床觀察及對肺部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甘肅醫藥,2019,38(5):47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