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學校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盲校作為一種特殊教育學校也被納入到了我國教育的重點,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盲校學生的學校狀況,需要在盲校中建立相應的家校共育局座,在家校共育的基礎上做好勞動課程資源開發,從而為特殊學校的學生教育奠定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從盲校家校共育出發,通過了解當前盲校家校共育的現狀,探索盲校家校共育的勞動課程資源開發對策,從而為盲校家校共育的課程資源開發提供相應的依據。
關鍵詞:盲校家校共育;勞動課程;資源開發
家校共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工作與家長聯合起來,從而達到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共同目標。盲校作為一種特殊教育學校,在我國教育改革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大多數盲校的學生都具備著較強的戒備心,具備不安全感,因此為了能夠讓盲校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學校就需要建立相應的家校共育,從而在家校共育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勞動課程,從而能夠帶領學生更好的融入學校過程中。
一、盲校家校共育的目的
特殊教育主要是指為了滿足有特殊需要兒童所創設的一種教育形式,盲校屬于我國的一種特殊教育形式,主要是針對一些盲人兒童設立的教育形式,其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都與普通學校教育存在相應的差別。為了能夠幫助這些盲人兒童更好的適應學校教育,就需要在盲校中建立相應的家校共育機制,從而能夠促進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
大部分盲人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存在著較大的不安全感,他們在進入學校教育之前大多數都是在家庭中進行教育,因此家長對于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但是由于家庭結構的區別,再加上我國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教育并不太重視,家長往往認為學校教育便是孩子教育的唯一途徑,沒有意識到家長的重要性。對于這些特殊需要的兒童來說,家庭和學校都對他們的影響較大,因此加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也是更好的進行教育的關鍵,也能夠讓盲人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展現出自己的魅力。
二、盲校家校共育的現狀
(一)合作缺乏規范性
當前大部分盲校都建立了家校共育的機制,但是大多數盲校家校共育的機制都缺乏規范性,很多教師都簡單地認為家校合作只是家長與學校的聯系和溝通,并沒有意識到具體而科學的勞動課程、活動開發對于家校共育的關鍵性和重要性。當前大部分盲校的家校共育都僅僅是簡單的家長會和家長、教室交流,這對促進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學校環境是遠遠不夠的。
(二)家長參與度不夠
當前大部分家長還認為教育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長可以置身事外,并沒有認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盲校家校共育機制的運行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度明顯不夠。雖然企業較積極地推進家校共育機制的完成,在家校共育的基礎上開發相應的勞動課程,但是有些家長并不愿意參與到這個活動中。除此之外,當前家校共育基本上都是以學校為主導,家長基本上對合作內容和合作方式沒有相應的發言權和了解,這十分不利于盲校家校共育的開發和建立。
(三)活動有效度較低
在盲校家校共育的基礎上,學校大多數都會建立相應的勞動課程和活動,但是家校合作共育活動大多數勞動課程和活動都十分的單調,而且活動方式也十分單一并沒有體現出家校共育的優勢,很多家長也沒有從家校共育的活動中感受到了學校的付出和努力。大部分教師對家校共育的機制認識不足,認為家校共育僅僅是與家長交流,并沒有能夠讓家長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三、構建盲校家校共育的勞動課程資源開發的對策
(一)促進家校合作共育
為了能夠有效的在盲校家校共育的基礎上構建勞動課程資源開發,學校首先要促進家校合作共育機制的建立,促使更多的家長主動參與到家校共育的過程中。除此之外加上公寓不僅僅體現在學習方面,還要體現在生活方面實現信息共享,準確的把握教育方向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校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合作機制,讓教師和家長都能夠提高自身的素質。
(二)加強活動的開發力度
勞動課程資源開發是家校共育的一個關鍵點,因此在勞動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特殊化和多樣化,避免勞動課程資源開發的單一化和枯燥。勞動課程的開發需要深入的了解學生的需求實現從表層到深層的高度融合,不僅要對學生當前的情況進行分析,還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作出規劃。
(三)利用網絡技術實現開放式的發展
網絡技術科學技術是當前重要的動力,因此學??梢岳镁W絡技術來實現開放式的發展,利用網絡技術來開發勞動課程資源。傳統的家校共育并沒有體現出家長的主體地位,很多時候都是由學校單方面決定的,家長的主動權得不到保證,因此學??梢岳镁W絡的方式,讓家長和學校面對面的溝通,讓家長準確的了解到勞動課程資源開發的構建,允許家長向勞動課程資源開發提出相應的意見,從而促使勞動課程開發更加科學化、合理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盲校家校共育已經成為了盲校課程的重點,為了能夠有效的促進盲校學生的發展,在面對盲校學生的發展問題上,需要建立起學校和家長的溝通橋梁促進學校和家長進行合理溝通。盲校是專門為盲人兒童創設的學校,盲人兒童本身便具備著極大的不安全感,因此通過家校共育機制,能夠大大的減輕兒童的這種不安全感,為兒童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空間和成長空間。
參考文獻
[1]李婷.特殊教育學校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培智班級為例[J].學周刊,2020(25):181-182.
[2]羅四新,黃紅英,趙貴玲,于麗君.醫教融合、家校共育 ?助力特殊學生健康成長——以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第二課堂,2020(02):40-42.
[3]王艷.特殊教育學校如何構建“家校合作共育”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20(01):13-14.
[4]鄭云.特殊教育學校家校共育的現狀及措施[J].好家長,2019(71):18-19.
[5]王成霞,鄒平.特殊教育學校家校共育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重慶市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19,39(01):133-138.
作者簡介:
徐麗敏(1978年6月),女,漢,山東省東營市,當前職稱:一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盲校家校共育的勞動課程資源開發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