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大構成”是設計基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專業基礎課程與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對中職院校中的三大構成的教學現狀與問題進行反思,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探索如何使基礎課與專業課緊密銜接,提高學生專業基礎能力、增強學生的設計思維及創造力,為后續核心專業課打好基礎,使三大構成課程最優化的新思路,以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高技能人才。
關鍵詞:三大構成;中職生;教學;創新思維
一、關于“三大構成”
三大構成起源于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具體內容指的是: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大構成課程開設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者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一方面能解放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另一方面能打破學生的常規思維轉而向設計思維的領域,對于接下來專業課的學習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目前中職院校三大構成課程開設現狀與反思
三大構成是一門設計基礎課程,屬于理論與實踐動手相結合的一門專業課程,在各大高職、本科院校中都有開設,但不同于大學生,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相對普遍偏小,一般處于15—20周歲,且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理論學習興趣點較低,缺乏鉆研精神,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自制力差給教學帶來了諸多困難。且目前大部分的中職院校對于三大構成的開展還停留在模仿的模式上,未取其精髓,最為明顯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偏抽象,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
三大構成不同于專業技能課與美術課,是一門較注重引導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課程。不少中職生是因為學習能力較低而進入中職學校,他們能接受簡單趣味的動手操作,卻難以接受偏抽象、復雜一點的專業理論知識。三大構成雖然動手繪畫、制作的時間比較多,教師理論講的過多或過深,學生都難以理解消化,而降低學生對于構成課程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授課方式陳舊,創意訓練不夠
大多中職院校三大構成的上課方式還與十年前本科院校大同小異,且在練習作業的內容方面差別不大,缺乏中職院校的特色,近幾年有不斷改進技能訓練、動手能力培養這一塊,卻依然缺乏創意的訓練與培養,填鴨式教學難以做到舉一反三。教材陳舊、案例更新慢,而創意性訓練需要大量的“看”,看最新潮流方式、最新設計發展,貴在堅持。
(三)與自身專業聯系不夠,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我在課程開始之前調查了部分學生對于三大構成課程的見解與思考,在大多數學生看來,這就是一門打基礎的課,沒有太多實際的用處,也跟自身專業沒什么關系,甚至有小部分同學認為是“假大空”。而課本中的案例與本身專業的練習確實少之又少,這使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被動,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并不強烈。但實際上三大構成的課程與專業課聯系是非常密切的,承前啟后,是學生們綜合能力與設計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
三、中職院校三大構成課程優化新思路
(一)改變構成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
中職學生受身心發展水平、眼界、知識等影響,在構成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很難將直觀事務轉換成抽象的概念,如何使學生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掌握抽象的概念,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概況能力,讓學生通過構成課程的系統學習,在之后相關專業性的設計中能夠靈活運用三大構成的理論和方法,能與自己的設計作品融會貫通,是我們還需深入思考的。
1.“主題式”教學,“圖案庫”的建立
中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對于構成課程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生的特點在于較愛動手,能勇于探索,在正確的引導下付諸實踐。為使學生由“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教師在課堂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意識地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同時明確所學的內容和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
以主題式的訓練作為學習任務,全程的學習圍繞最終的任務主題開展。教師在“導的部分”,應把精力放在設計“先做后學”的過程上。教師的“導”需要教師充分的課前備課,積極尋找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在綜合練習中加入主題式的練習,例如: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京劇臉譜、年畫、四季主題練習、與高年級的項目合作等。在作業的布置與練習上,給學生適當的學習壓力,任何優秀的美術或設計作品都是精雕細琢不是一蹴而就的,練習必不可少。在動手繪畫、制作的過程中問題才能顯露出來,教師務必擔當好引導作用,提興趣、重過程。
優秀的作品圖案可以掃描留存,建立“圖案庫”,便于高年級同學在設計案例中使用,保證原創性又具有創新性。
2.游戲式教學
有人說,好的教學,與其說是給與正確的答案,不如說是提出正確的問題,中職學生這個群體對游戲一詞是非常感興趣的,將游戲形式和游戲精神融入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的領悟到課程的重難點。
3.教學手段多元化,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
為把學生培養成“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創新應用型人才,構成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可以嘗試采用電腦操作與動手相結合,例如智能屏幕的使用過程中,學生上臺動手操作AI類的軟件,感受信息化手段帶來的便利與樂趣,使學生了解動態過程,讓想象的空間立體化,輔以大量設計案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尋設計靈感。例如學生們都知道并喜歡的抖音小視頻等,上面的學習資源也比較豐富,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對于圖片、小視頻的反響較好,積極性高,課后不少學生會自行搜索相關知識的小視頻學習觀看,并動手繪畫、制作,以此為靈感的激發點,超過了作業的預期質量、數量。
(二)結合學生特點,培養創新思維,緊密結合專業實際
在教授三大構成這樣的基礎課程中,不光要將專業知識點講透徹,課程的學習與開展,需要學生通過系統的練習在教學過程中逐步突破重難點,更要與專業與市場緊密結合,在任務的安排與選擇方面,教師可將綜合練習中作業的設計與繪畫進行結合,使學生的課堂作品能落地成為設計作品,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訓練學生的設計思維,通過構成課程學習不斷引導學生時刻以一名職業人的身份,開動腦筋、開拓創新,更要不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不斷灌輸學生一些職業方面的思想,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學習信心,挖掘學生的潛力,不讓學生迷茫。
作者簡介:
周怡樂(1992.4),女,漢族,湖南省岳陽市,湖南工貿技師學院,2015碩士研究生,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