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藝
摘 要:在中小學階段,寫好周記從學生、教師、寫作功能這三個角度有重要作用,許多老師都會對如何指導學生寫好周記感到困惑,因此提出對訓練學生寫周記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周記;作用;困惑;方法
在中小學階段,都會有一項作業,便是周記。這是一種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方式,周記寫得范圍很大,寫人、寫事、寫景、寫物,什么題材都可以寫。在一般意義上,周記的理想作用有很多,周記對于作文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寫好周記不容易,許多老師都會對如何指導學生寫好周記感到困惑,因此提出了一些訓練方法。只要訓練方法得當,周記就可以成為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周記的作用
在中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上,周記、札記、日記等都是貫用的寫作文體,教師們也都遵守這個傳統的訓練模式。在老師提出周記這個概念時,會向學生介紹:每周一次,對自己的生活學習認識有一定的感悟,并寫下來。從學生角度來說,周記用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答疑解惑,并通過周記的形式而置一些跟教育主題有關的主題作文,提高學生的認識,從而在全班范圍內形成正確、積極、健康的輿論環境;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周記用來回顧一周的得失,一周的收獲,提出經驗教訓,讓老師對班上情況有一個更加詳細和全面的了解,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準確性;從寫作功能上來講,利用學生寫周記來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啟發學生感應生活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水平。如果學生將寫周記當成一個負擔的話,那么寫周記的消極作用便會凸顯出來,如學生厭倦寫周記。孫景君認為,寫周記正是啟發學生寫與自己最貼近的生活,這樣就可以解決材料問題,同時還可以配合作文教學進行組材訓練。[1]學生能夠對寫周記有興趣,認真地寫,有思考地寫,能在生活中能夠有意識地觀察自然萬物,感悟社會人生,從而對語文有興趣,自發地去閱讀、積累,豐富自己,當然也就會提高寫作水平了。但這樣的理想狀態,是需要自己去不斷教育實踐的。對語文教育的探索,先從“學生如何寫好周記”這個主題開始。
二、寫周記的困惑
在中小學階段,周記是一種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方式,這項訓練對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同時會有很多學生抱怨寫周記,把它當成一種負擔。寫周記也沒有主題限制,然而,學生往往覺得沒什么可寫的,但周記作為每周的作業,卻不得不寫。因此,大多數在學生寫周記的時候都是記流水賬,頭腦里也沒有文章的結構意識,也沒有去推敲、修飾語言,雖然是真情實感,想寫卻不會運用恰當的詞語或句子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想表達的心情往往也只是用一些普通的形容詞。舉個例子,魏書生老師有許多這方面的經驗之談。他要求學生天天寫日記,“三年有了50余萬字的寫作實踐”,當然這對于所以學生而言似乎太苛刻了,但由此可以看出在他心目中日記的重要程度,日記都如此重要,更別說周記了。
學生寫周記,存在以上的問題。因而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十分緩慢,甚至沒有提高。周記應當承擔一個重要的訓練作文的角色,發揮它的作用。在周記的訓練中,老師的作用是可以貫穿始終。
三、周記式訓練方法
1912年,北京民國政府公布了“壬戌學制”以及各種法規條例,正式將語文學科稱為“國文”。從此語文學科被稱為“國文”、“國語”。1913年3月19日公布的中學校課程標準,即“癸丑學制”。在“癸丑學制”頒布的關于四年的國文科具體規定中,每學年的每周都有作文,雖然當時的“作文”與現在的作文不盡相同,但是同樣是訓練學生的作文能力,筆者認為與現在每周一篇周記是類似的。[2]現如今的語文課堂里,專門用來作文的課時較少,所以如果老師訓練寫周記的方法得當,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
很多學者都認為周記對于作文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也提出了一些訓練方式。魏劍飛在《論學生周記在教育與教學中的功用》中則提出,應該分成兩種類型來寫周記,一種是命題周記,即專題型周記,利于為教學服務;另一種是自由周記,從而充分掌握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了解[3],徐秀娟、殷功榮的《加強對學生周記寫作的指導》提出了階段訓練和形式訓練兩種訓練周記的方式。其中階段訓練中共分為摘抄、摘抄評析、自己寫作三個階段;而在形式訓練方面,作者認為“周記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好方法”,但“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并非好事”,在剛開始周記訓練時,命題周記的訓練是必要的。“命題周記可以培養學生寫周記的好習慣,能教會學生怎樣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去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4]因此,對周記命題可以規定不同的內容和形式類型,在以上兩位位學者的研究中,都提到了命題周記的訓練。
周記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由周記,一種是命題周記,二者各有其作用。然而,命題周記并不僅僅是丟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去寫,這樣的訓練還是重復著陳舊的命題作文的路線,老師需要設計一些體驗化、情景化的周記教學,比如設計這養的情景:老師帶學生光腳踩泥。讓學生將這一過程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動寫出來,這不就是一個周記式的作文訓練嗎?同時,老師讓學生寫周記的時候,可以手把手地教,強調學生寫周記的過程化。1955年中央教育部陸續制定和發行的《高級中學文學教學大綱》中提到“指導學生學習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明確地描述客觀事物和表達比較復雜細致的思想感情”[5],這也是一種老師參與學生作文訓練的另一種表達。在此過程中,命題,十分重要,這也是需要老師去花心思的,針對現在大多數學生的作文現狀問題,老師也需要通過訓練開發學生的感官體驗,把胸中的“貨”能準確的表達出來,“用恰當的‘詞,好的‘辭章表達出來”[6]。
筆者認為,認為上述分階段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適應周記訓練,慢慢形成好的習慣,熱愛寫作,提高寫作水平。但在形式訓練中,命題式周記雖然能避免無拘無束的行為發生,但這和平常老師規定的正式作文沒什么區別,學生同樣會陷入一種寫作壓力中,所以老師也應該在學生周記式作文訓練的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這樣的訓練做到有趣且有效。
參考文獻
[1]孫景君.周記——作文教學的最好輔助[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0,4.
[2]趙志偉.現代語文教育發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魏劍飛.論學生周記在教育與教學中的功用[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6,9.
[4]徐秀娟、殷功榮.《加強對學生周記寫作的指導》[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28.
[5]李杏保、顧黃初.《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364.
[6]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暨蒙學書目和書影[M].中華書局,2013年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