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布浩
摘 要:學困生是現代教育普遍存在的教育現象,每個班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學困生,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研究學困現象,分析形成學困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轉化他們,使他們快樂成長。
關鍵詞:學困生;原因;策略
一、對于學困生的定義認識
所謂的“學困生”通常是指在知識,技能,性格,方法,體質等方面存在偏差的常規問題。智力無法正常發展,難以滿足教學提綱的基本要求,必須要有針對性的教育性對策或醫療措施或糾正措施。任何班級里都會有學困生,他們大多學習成績落后,自律能力差,不愿動腦學習,回避學習上出現的困難,喜歡自由,偶爾懶惰貪玩,有的桀驁不馴。學困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為上課不認真聽講,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等。
二、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大多數學困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他們上課不愿聽講,不遵守課堂紀律,不按時完成作業,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困生考試經常不及格,在班級里長期屬于墊底,他們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對于學習缺乏自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容易有挫敗感。
(二)社會和家庭原因
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例如游戲廳,網吧和大量不健康的影視作品,對學生就有著嚴重不良影響,它們吞噬了學生的純潔心靈,使學生對學習感到無聊和被拋棄。有些地方的教育資源投入少,師資力量不均衡,或者生源分配的不均衡,使教師精力無法充沛照顧到每一個學生。
(三)教師原因
有部分教師對優秀生相當寵愛,卻視學困生為“包袱”,學困生出現不良行為表現時,就一味地對他們進行批評和指責,說得學生一無是處,嚴重地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還有極少數的教師對學困生的第一印象欠佳,思想上“先入為主”,對學困生形象固化,形成遺棄、厭惡的心理,不尊重、不信任他們,不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嚴重地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使其產生自卑心理。另外,有部分教師在安排座位時,習慣把學困生安排到后面或角落 里,這是很多教師所犯的錯誤。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也會影響一部分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
三、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自身觀念,克服錯誤偏見
要想對學困生進行轉化工作,教師應先轉變觀念,消除偏見。長期以來教師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對學生的分數線劃分清晰,用分數作為劃分學生好壞的標準,用成績來來決定與學生的親疏關系,在課堂中不提問、不表揚,甚至孤立他們,明確讓其他學生不與其說話。這些不良行為和方式都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造成學生的自卑和叛逆等影響,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觀念。
學困生表面差,實質不差,很多時候教師無法真正了解一個學生,學困生從表面上看起來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實質上并非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消除偏見,要在學習和生活中,對學困生提供有效幫助。
(二)激發學困生興趣,抓住其閃光點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興趣,轉變教學方式,應用更多有趣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對學困生多關心、多鼓勵、多幫助。“三多”策略要堅持合理、恰當運用,能夠有效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學困生的學習信心以及教師的教育信心,教師應使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和贊揚學困生。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提問課本上最基礎的知識,讓學困生站起來回答,回答后對其進行表揚,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教師自身也要樹立教育信心,相信每一個學困生有進步的心態和渴望,并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三)尊重學困生,促進其發展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其發展規律,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其個性化發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往往優先考慮少數優等生,對于學困生則很少關注,甚而棄之不顧。此類情況與素質教育的原則嚴重不符,未讓學困生受到相應的尊重,不利于其發展。因而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優先考慮學困生,學困生的問題處理了,對于其他學生來說更容易解決了。在課堂提問時,我們應該遵循課堂提問優先的原則。課堂提問優先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意向優先,第二個是行為優先。意向優先也被稱為心理優先,指教師在提問學生的時候,目光所到的地方,首先應指向學困生,而非優等生。此做法不僅可以有效地消除學困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和受歧視感,讓其感受到被尊重,而且還能有效地激發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迎難而上的進取心。行為優先是指提問優先。這意味著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率先解決學困生的問題,優先提問學困生,讓學困生享受到成功和受重視。意向優先和行為優先,能讓學困生感受到被尊重,提高其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其全面的發展。
(四)對待學困生轉化工作應持之以恒
學困生學習的提高,屬于長期且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此道理,不能急躁,做好充足的準備,正確對待學困生轉化過程中的反復,要有耐心,做到持之以恒。對于轉化學困生需要做眾多工作,如對其進行挫折教育,提高他們面對困難的意志力,不妥協,不逃避,培養堅韌的意志,了解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合適的時候給予指導和幫助等,始終堅守在學困生轉化工作的第一線,為社會培養一批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學困生轉化的積極意義,能夠促進整個班級的學習進步,形成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因此我們必須要積極采取措施來促使學困生的轉化。教師應轉變觀念,克服錯誤偏見,激發學困生興趣,抓住其閃光點,尊重學困生,促進其發展,對待學困生轉化工作應持之以恒,進而促進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符榮榮.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陸筠.小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0.
[3]黨達峰.小學學困生轉化措施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7):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