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偉
摘 要:本文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提出了一定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實用性,達到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整合
隨著社會信息進程的日益加快,人類面臨一個新的教育命題: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數學課程標準》前瞻性地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選用合適的軟件、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化數學教學的作用。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現狀分析
縱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采用傳統方式教學的還大有人在,傳統教學方式存在著諸多突出問題:一是課堂知識密度低、學生知識吸收率低,對學生能力培養欠佳;二是缺乏激活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工具和方法,讓學生學得疲憊;三是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四是即便有使用了信息技術.但并沒有真正與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這主要是因為在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老師自己開發課件,而開發課件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加之一般我們上課使用的課件都是事先根據教學要求而設計確定的,而現在多數課件的開發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單純追求直觀和生動,忘記了作為主體存在的學生的主動性,只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全部教學設計理論都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按照這樣的理論設計的課堂教學軟件,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太少,大部分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更不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缺少了課堂教學中最為精彩的“即興發揮”。因而,要求我們在探索科學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改善數學課堂教學結構,達到“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實施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生一旦對某種事物產生好奇,便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新課程改革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學生樂學、好學的學習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周中掌握知識。例如:在進行《反比例函數的意義》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出示學生參加體育節時長跑1500米的畫面,請同學們認真思考,獲得第一名的張超同學是以什么標準來評的呢?那么時間和速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呢?你能用怎樣的函數式來表示呢?這樣教學,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更能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數學概念,并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我又利用計算機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美麗神奇的“中國地圖”——活動的“雄雞”,吸引學生主動地走進課堂教學中,進一步理解“我國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積隨我國總人口的增加而減少”這樣的反比例函數。并在教學過程中,以“小動物提問題”、“給小動物做裁判”等為練習環境,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面對有趣的練習,學生思維敏捷,精神集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情緒更加飽滿。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成功地創設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快樂中獲取了知識。
(二)化靜為動,理解規律。多媒體與網絡技術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的特點。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能將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化難為易,突破重難點。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模擬仿真,化抽象為形象,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感官接受刺激,發展空間想象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認知難度,化難為易,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要注意的問題
(一)課件制作防止“重形式,輕內容”。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選擇恰當的技術段和表現形式。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信息的特點來積極為教學內容服務,例如利用Flash等工具把不易講解明晰的內容化靜為動,讓學生充分感知,深刻理解。如何合理運用和有效運用多媒體課件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般的原則是:用語言、文字、圖形等多媒體形式就能表現得十分清楚的內容,就不需要也沒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搜集影像資料、制作動畫片斷,否則,效果雖然提高了一些,但投入過大,就顯得得不償失。另外,要做到因課制宜,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最佳結合,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來確定采用何種教學資源。
(二)課件運用防止“光演示,不講解”。雖然教學課件已經事先做好,但不是說在課堂上教師只要在課堂上單純地“演示”課件就可以了,這樣可能會出現學生看了很多,聽了很多,卻不知道要學什么,而事與愿違。其實,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用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突破重點難點,解決-些傳統教學不易解決的問題。教師應該憑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生動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情緒感染,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參與到新的教學當中去。另外,事先做好的課件靈活性可能較差,有時會限制教師的臨場發揮,這時就要求教師應積極有效地利用投影儀等現代媒體輔助教學來解決這個矛盾,還可以在課堂上當場演示。例如在學習圓心角與圓周角的關系時,在幾何畫板上現場畫出圓,利用幾何畫板的測量和變化的功能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它們之間的關系。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于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同時它還給我們每一教師提供了創新、改革的天地。“整合”之路還很漫長,但我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