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必須要確保家校合作共育的多樣性,還要實現家校合作從表層到深層意義的高度融合,同時家校合作共育還必須實現封閉式向開放式發展的網絡化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促進特殊學校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特殊教育;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現狀;策略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是指為了能夠全面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校教育人員與家長之間,就學生的學習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進行相互交流溝通及合作。特殊教育學校是對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少兒創建設立的一種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大致可分;智力落后兒童教育、聾童教育以及啞童教育等幾種形式的教育。家長是對特殊少兒最熟悉及最親近的人,更是社會對特殊少兒關愛的外在表現。
一、特殊教育學校構建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目的
在這些比較特殊的學校創建這些合作共育的模式,主要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對這些學生的心理進行關注,讓學校和家長能夠同時對這些特殊的學生進行關注,使得這些兒童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愛,從而可以使得這些學生能夠在更加健康的環境得到更好的成長,從而使得教育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就彌補了由于學校的特殊性所帶來的各種不方便。
二、家校合作共育的現狀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施,經驗不足是我國目前很大的一個問題。第一,家校合作共育合作過程缺乏規范性。絕大多數的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認識度不夠,以為只是簡單的開家長會以及學生出現問題以后再叫家長到學校探討學生問題,沒有意識到科學有計劃的開展活動的重要性,在開展合作過程中基本上是不會提前安排活動。第二,家長的參與度得不到保證。首先,目前,大多數學校還是非常的在積極的推進家校合作共育機制建設工作,但還是有部分家長不太愿意參與活動,片面的認為教育學生是學校的責任,其次,在家校合作共育過程中基本上學校占主導地位,家長只是被動的進行合作,沒有發言權。第三,活動有效性非常低。大部分學校的家校合作共育活動都流于表面形式,活動內容非常簡單,活動方式也很單一,基本圍繞家長會和親子會打轉,沒有充分發揮家校合作共育的作用。
三、特殊教育學校家校共育模式探究
特殊教育學校采取家校共育模式進行教學,是為了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校與家庭的雙方面的作用,這樣就需要讓學校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可以讓家長能夠更多地加入到學校進行各種教育的過程中,這樣就可以非常好的讓我國以前的非常陳舊的各種教學模式能夠被一定程度上面被打破,從而使得這些教育方式能夠更多地與這些現代化的教育方式進行結合,這樣才能全面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合法權益。為了提升特殊教育學校家校共育模式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一)確保家校合作共育的多樣性
為了提升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家校共育模式的教學效果,必須要保證家校合作的多樣性,只有家校合作共育形式的多樣化,才能促進更多的家長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教學過程中,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多樣性可以從教育方面以及生活方面體現出來,充分的運用現代化網絡技術,實現家校信息共享,讓家庭與學校一起把握教育的方向,確保特殊學校的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首先,特殊學校可以開展具有科學性及規范性的家校合作活動。例如學校可以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及學者親臨活動現場進行有針對性進行指導,推進家校合作的質量與效果。其次,建立健全的培訓機制,定期的對家長以及教師進行培訓,不斷的促進教師及家長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為更好的實施家校共育模式奠定殷實的基礎。
(二)實現從表層到深層的高度融合
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過程中,很多的時候這些教師和這些家長之間經常會更多的交流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碎的問題,所以這些家長所討論的大多數都是一些浮于表面不疼不癢的問題。而如果學校和家長希望可以讓學校和家長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更高交換更多的有效信息,并且可以更好地讓學校和家長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就必須在全國各地的學校都充分貫徹和執行這些家校合作的政策,這樣便可以讓其充分的發揮作用,既要對學生現在的狀況進行客觀的分析,又要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
(三)實現封閉式向開放式發展的網絡化合作
要想提升我國特殊學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教學效果,不僅要保證家校合作共育教育具有多樣性以及實現表層到深層的高度融合,還必須實現封閉式向開放式發展的網絡化合作。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必須以家長為主體,全面保障家長的主動權地位,讓家長與學校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共同探討和制定家校合作的內容及方式,這樣既能夠發揮家長參與家校合作共育活動的作用,又能夠促進家長參與家校合作共育活動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特殊教育學校實行家校合作共育模式,一方面能夠促進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水平的提升,并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保障我國殘疾人受教育的合法權益,讓這些殘疾人也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我國要大力推廣落實特殊教育學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教學方案,確保每一位殘疾人的身心都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羅四新,黃紅英,趙貴玲,于麗君.醫教融合下的特教學校“家校共育”建設[J].現代教育,2020(02):19-20.
[2]王艷.特殊教育學校如何構建“家校合作共育”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20(01):13-14.
[3]馮秀梅.芻議特殊兒童家校共育的提升策略[J].華夏教師,2019(31):92-93.
[4]王成霞,鄒平.特殊教育教師職業認同與家校共育的關系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9,39(07):112-116.
[5]王成霞,鄒平.特殊教育學校家校共育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重慶市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19,39(01):133-138.
作者簡介:
李玉國(1976年9月),男,漢,山東省東營市,當前職稱:一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學校家校共育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