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芳
摘要:近年來,隨著學生學習壓力不斷加大的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部分學生會出現比較偏激的思想,嚴重的情況下,學生還會出現抑郁癥的癥狀,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家長以及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健康塑造的關鍵階段,家長以及學校應在日常生活以及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保證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從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來看,其多數內容都和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文內容的教育價值,在語文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師的基本工作,任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者,還應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從而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加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拉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師生之間以朋友的方式進行相處,當學生遇到心理上的問題時,也會找老師進行傾訴,不會給自己的心理造成太大的壓力。由于小學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并且多數語文課文都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結合課文所講的內容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好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二、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從中國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來看,教材編寫者在長時間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進,使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已經逐漸成熟,無論是在教材內容的難度上還是教學題材的選擇上,都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學生在學習起來也更容易接受。從小學語文的題材來看,既包括社會百科的、人文藝術的,還包括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以及寓言故事等,學生在不同的文章中能夠學習到不同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從愛國的課文中體會出主人公的愛國情感,并在心里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感,從鄉村題材的課文中體會人們的樸實善良,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不同的課文都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雖然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具有極高的教學價值,但是,其重點還是為了教授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教師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應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含義,并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其進行有效融合,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如果教師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缺乏深入的研究,不僅會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還會降低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師應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充分發揮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部分小學語文教材的教學內容都和“愛”有關,有關于熱愛祖國的、熱愛大自然的、關愛父母的、關愛同學的等,不同的教學內容能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情感,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對“愛”的感受,讓學生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愛祖國,應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其進行結合,從而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時,本單元課文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在學習以及生活中都能確定好自己努力的目標,并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培養學生專注、堅持不懈的品質?!遏~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聾啞青年在魚缸邊專心畫魚的故事,大家看到他畫的魚都不禁感嘆:“魚游到了紙上”的故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不同方法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勤奮、專注以及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文章主人公看魚、畫魚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從聾啞青年的眼神、動作以及神態中體會到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其在畫魚過程中的專注,從而來激發學生的意志力,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和諧相處
教師和學生相處時的態度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眾所周知,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與打擊,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除此之外,還會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一定的距離,如果學生長時間得不到教師的鼓勵以及肯定,就會產生一定的叛逆心理,當教師在布置教學任務時,此學生就會不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既不利于教師課堂的順利進行,還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自己與學生相處的方式,對學生多一些寬容與鼓勵,公平對待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自己的教學語氣與眼神,和學生多一些交流,既能激發其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據科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
(三)教師應合理利用教學內容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在小學階段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總是喜歡天馬行空地想象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在語文課文學習時,學生也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想象,得出多個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進行表達,留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既能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能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比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一課時,課文以誠實為主題,講述了一名國王通過讓孩子進行種花比賽,來選擇國王的繼承人,國王并沒有提前告訴這些孩子,花的種子是被煮過的,最后,國王在眾多拿著美麗的鮮花的孩子中選擇了一個捧著空花盆的孩子,因為這個孩子身上具有誠實的可貴品質。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做一名誠實的小學生,可以讓學生主動地融入文章學習中,鼓勵學生在課下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最后再讓大家根據學生的表演情況進行客觀的點評,選出最佳的表演者。通過這種方式,既能讓學生主動地加入小學語文的學習中,還能讓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體會到誠實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