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加強學生實習及就業管理,在理論知識教學之外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及實踐能力。為了避免學生到最后畢業找工作前才匆忙實習,高職院??梢圆扇》侄螌嵙暷J剑崆白寣W生適應實習工作及社會環境,為學生就業打好實踐基礎。文章主要對新經濟背景下高職分段實習與就業管理模式進行探討,然后指出開展分段實習與就業管理存在的問題,最終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新經濟背景 高職院校 分段實習 就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F08.3;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5-203-03
新經濟背景下,企業升級轉型,呈現出信息化、科技化、網絡化的特點,綠色經濟、服務經濟、網絡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市場經濟改革的過程中,新經濟產生新動能,推動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推動著我國職業人才的培養改革。高職院校在為社會提供各專業人才的過程中,不應忽視對學生應用實踐方面能力的培養,而傳統的教育體系及實習模式并不能滿足新經濟時代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人才的需求,人才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高職院校畢業生想脫穎而出,就必須能夠在畢業時形成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技術能力。因此,在高職院校實習與就業管理過程中,可采用分段實習、預定人才等方式,促進就業率提升。
一、新經濟背景下高職分段實習與就業管理概述
(一)新經濟背景下高職分段實習模式
傳統的高職實習模式是在高職第三學年下學期由學校為學生安排實習單位、或者由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展開為期3個月的帶崗實習,在學生完成實習之后需回校提交實習報告、完成畢業論文、領取畢業證,并準備就業。由于高職學生在校最后一個學期時間緊迫,這種傳統的實習模式會占用部分學生找工作的時間,影響學生的就業選擇機會及就業前景。分段實習模式是指對高職三年六個學期進行“分段”,按照課程設計為學生安排實習時間,實現學生在高職一、二、三年級的分段實習,確保每學年1~2次實習機會。在新經濟背景下,企事業單位更加重視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每年高職院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多,加上本科畢業生和高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崗位競爭中的重疊,會給高職學生帶來更大的困難,而分段實習模式的應用可以解決“一次性”實習的問題。
(二)新經濟背景下高職就業管理
在新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就業管理更為艱巨。新時期,高職院校的就業管理應拓展到高職學生畢業后一年的時間跨度范圍內,除了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招聘信息以及定向就業單位之外,高職就業管理任務應在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加強,比如囊括學生心理指導、專業發展分析、合同簽訂指導、維權指導等等。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高校的就業管理不僅要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實現人才的一體化培養,更要為學校打造一張人才輸出的品牌“名片”,帶動高職院校招生工作的開展。
二、新經濟背景下高職分段實習與就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分段實習存在的問題
1.實習階段劃分不合理。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采用了分段實習的模式,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學生分段實習階段劃分方面存在不合理現象。比如硬性采取平均一學年2次的實習設定,但是實際上對于高職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其理論知識不扎實,過多的實習安排并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反而可能適得其反,讓學生喪失了理論學習的興趣。
2.分段實習缺乏目的性。開展分段實習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但是分段實習的目標應是不同的,這主要是因為各階段教學課程設計存在不同,在開展分段實習時應有一定的側重點。目前高職院校往往只為學生安排實習單位,但是并沒有為學生明確實習目標,學生在實習時存在懶散、放松的心理。而且分段實習的時間設定較短,一般為2周左右的時間,最長不超過一個月,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學生如果不按照預定的實習目標來開展學習,其實習效果也會大大降低。
3.分段實習學生管理不善。高職院校開展分段實習時,一般沒有像畢業前實習那種集體帶隊老師,學生將獨立在實習單位進行實踐和學習,由于實習的時間較短,實習合作單位往往給學生提供一些比較簡單的見習崗位,學生真正參與工作的機會有限。加上缺乏管理,有些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實習過程中,甚至有的學生只是找到實習單位開設蓋章證明,并沒有到企業中實習。
(二)高職院校就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就業管理重就業率,輕就業質量。高職院校每年都要上報就業率,而且這個就業率數據是對外公開的,所以,高職院校高度重視就業率,每年畢業季學校會千方百計地為學生推薦就業單位、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從大多高職院校的就業數據來看,就業率基本都在90%以上,有的甚至在98%以上。但是高職應屆畢業生在就業一年內的解約率和跳槽率也比較高,可見在就業管理中,高職院校給應屆畢業生施加了一定的壓力,雖然學生實現了就業,但是就業質量參差不齊,由此反映出高職院校就業管理工作存在不足。
2.就業管理忽視學生個體利益。高職院校在就業管理中以學校的利益為先,反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利益。不少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定向就業單位,但是由于高職院校與用人單位達成的協議中以接收就業人數為主,其他待遇方面還需要學生與用人單位協商,剛剛畢業的學生往往不懂得如何維護自身利益,就業管理過程中也忽視了這一點。
3.就業管理脫離實習管理,缺乏就業指導針對性。高職院校就業管理與日常實習管理存在脫節現象。特別是在高職院校開展分段實習時,輔導員沒有及時記錄學生的實習情況,在最終開展就業指導時就缺乏針對性,沒有按照每個學生的優勢和不足來進行就業方向分析,影響了學生的就業質量。
三、新經濟背景下高職分段實習與就業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優化分段實習模式,增強學生崗位適應性
1.合理劃分實習階段,循序漸進培養能力。高職院校創新分段實習模式首先應合理劃分實習階段,在進行教學計劃設定時就應將分段實習考慮進去,在設計各科目課時時,留出實習的課時量。一般來說,在高職一年級時,可以在下學期設計一次帶崗實習,在高職二年級時,可以每學期設計一次帶崗實習,到高職三年級時,在上學期組織學生開展帶崗實習,這樣,高職三年級下學期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來補充學習、找工作。某些情況下,為了避免實習占用校內課程的課時,還可以將分段實習安排在學生的寒暑假階段,但是要與學生提前進行協商,學校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好后勤保障。
2.設定分段實習目標,提高實習任務完成度。高職院校各專業組織學生開展分段實習應該設定好相應的實習目標,要求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完成這一目標,并總結學習和實踐心得,指出自己未來學習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和發展的方向。在進行分段實習目標設定時,要結合當學年或者是當學期學習的重點課程、關鍵技術來設定。通過設定實習目標,可以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形成“方向感”,提高實習任務的完成度。
3.注重校企深度合作,加強分段實習管理。在高職院校開展分段實習管理時,大多情況下并沒有教師跟隨指導,而且學生的實習單位較為分散,所以有必要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式來加強分段實習管理。一方面,班級輔導員教師應與學生分段實習的相關單位建立聯系,建立學生姓名與實習單位信息表格,如果學生遇到問題也可及時處理;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實習單位來獲取學生的真實實習情況,避免學生并未參加實習或者是實習態度懶散,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
(二)優化就業管理,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1.打破就業率“怪圈”,重視就業質量。在新經濟背景下,社會經濟呈現出更為細致化的分類和發展,對于學生技術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個專業的學生應精于技術打磨,具備創新精神,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就業管理也應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要重視學生的就業質量,讓學生能夠得到持續、良好的職業發展,而不是急于催促學生在畢業前找到工作、簽訂三方合同,讓學校的就業率數據更為美觀。打破就業率“怪圈”要從轉變高職院校的管理意識出發,讓高職院校正視激烈市場競爭下學生無法在短期找到合適工作的實際情況。從長遠來看,每個畢業生都代表著學校的形象和口碑,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問題也意味著學校就業管理工作出現問題,學生能夠有好的發展才是提高高職院校口碑的根本。而想要同時保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應落實分段實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我認知,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應聘就業。
2.面向畢業生開展全方位、一體化的就業指導。在優化高職院校就業管理過程中,還應面向高職應屆畢業生開展全方位、一體化的就業指導,從學生個體利益的角度出發,為其提供更多的就業單位、崗位和機會選擇。就業管理應考慮到學生的職業發展前景,讓學生在就業時形成長遠規劃。在畢業時,有不少高職學生具有就業“焦慮癥”,特別是在看到其他同學已經找到工作時,自己更為焦慮,從而“一葉障目”,隨便找一份工作來緩解焦慮心理。因此,在開展就業指導時,應給予學生一定的就業心理指導,讓學生放平心態,用科學、認真的態度擇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
3.結合分段實習檔案記錄,為學生提供“一對一”就業指導。高職院校的就業管理還應提高針對性,為學生提供“一對一”就業指導,真正實現對學生就業的優化管理。為此,高職院校應重視實現分段實習和就業管理的信息數據融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段實習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并以數據分析的方式來得出每個學生的能力結構,從而為學生就業提供合理的指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來找工作。這樣,學生能夠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找到相對不錯的工作。另外,高職院校還可以為往屆畢業生提供“回爐再造”機會,比如為畢業一年內的學生開設“畢業生就業發展指導課程”,讓一些在就業中“迷途”的學生找回自身的發展方向和就業自信,實現更好的就業。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面臨著更大的困境,為了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質量,高職院校應結合學年、學期課程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創新開展分段實習,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習方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優化學生的就業管理,讓高職應屆畢業生在就業中找到更適合自己、更具發展潛力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楊國忠,楊述燕.高職畢業生就業弱勢群體的幫扶措施[J].科技風,2019(07):236.
[2] 葛美玲,魏震.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實證分析——以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河北企業,2019(02):129-130.
[3] 曹奇.蘇錫常寧通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及趨勢分析——基于2015屆、2016屆高職院校畢業生年度就業質量報告[J].職教通訊,2019(01):40-47.
[4] 劉曉巖,劉春霞.黑龍江省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研究[J].職業技術,2018(10):33-36.
[5] 肖婷.高職畢業生就業后職業適應性問題和就業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42):312-313.
[6] 李靜.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SWOT分析及其對策[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8(09):11-15.
(作者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作者簡介:黃鸝(1984—),女,漢族,云南巍山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招生就業工作。]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