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夢悅
【摘? ?要】? 新時代的美術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素養、美術表現素養、審美判斷素養、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素養。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我們需要關注學生觀察發現美的能力素養,訓練學生創造表現的技能素養,引導學生審美理解的價值素養。通過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核心素養;觀察力;審美;想象力
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教學不是一種單一的技術技能的訓練,美術學科同樣具有人文性,擔負著學生人文素養發展的責任。小學美術不是為了培養繪畫天才,而應當是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發展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判斷美的能力,在美術課堂學習中積極探索、樂于表達、敢于創新,獲得美的熏陶。這時候教師成為合作輔助的角色,是深受學生歡迎的藝術道路的引路人。
一、感官調動,培養發現美的眼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這種藝術呈現出來的結果都是人直觀可感的,同樣一件美術作品,不同的觀察者卻有不一樣的收獲體驗,有人看到了美,有人覺得平淡無奇。現代社會的平常化的閱讀中,圖片閱讀量已經大大超過了文字,培養觀察力、提高圖像識讀素養成為首要任務。我們需要引導小學生懂得關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感知生活情境的變化,突破自身年齡、時空的限制,運用各種感官去感受身邊的一切,練就一雙發現美的慧眼。
學習《對稱美、秩序美》時,讓大家看看對稱的圖,說說什么是對稱與秩序,左右或者上下重復而對應,叫做對稱;事物依照規律井然有序的存在,叫做秩序。你在自然和生活中發現了哪些對稱和秩序的現象,它們美在哪里?試一試,把它們畫出來。圖片的啟發,學生很容易想到了各種動植物、建筑裝飾、衣服物品和人體的對稱特點:蝴蝶的翅膀五彩斑斕,是對稱美;龍蝦的爪子左右一樣,是對稱美;衣服上的花紋重復排列,是秩序美……到這里,教學目標之一自然已經達成,但是學生的眼光只是進行了單一的搜尋,思維需要發散:那些不對稱的圖像在哪里?它們美不美呢,為什么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存在就有價值,它們的價值是什么?這樣尋找還真是有難度,這時候,課件展示一些事例,現代的建筑、個性化的服裝、槍蝦、招潮蟹、陰陽蝶……
二、思維活躍,激勵想象美的心
我們知道,小學生學習美術的實踐最初是從模仿開始,就像小孩子剛剛學習走路吃飯說話一樣,所以低年級的美術課堂,大多是教師示范,學生臨摹,完成的作業也是大同小異,這樣的降低難度和模仿起步之后,我們可以啟發學生進行自己的嘗試,畫出和課本上或者和老師不一樣的成果,看誰畫得更有趣!天性的活躍,思維的靈動,學生的想象力慢慢培養起來,完成的作品也是千姿百態。
還以《對稱美、秩序美》為例,了解了對稱和秩序的特點之后,學生們都要完成一幅對稱的畫作,可以直接臨摹,也可以選擇其中局部的對稱進行臨摹,這樣的任務相對輕松,主要是為了體驗對稱美的特點。接下來,布置課后體驗活動,試一試,你可以設計出什么樣的對稱美和秩序美的吊燈、花布、面具?選擇面具的學生最多,繪畫出來的臉譜也是各不相同;選擇吊燈的學生排在第二位;選擇花布的最少,可能是花布的印象在學生的記憶之中比較模糊,生活中不太常見的原因,如果提供的選項是窗簾,不知道選擇的數目會不會多一些。事實證明,沒有現成的作品模仿,學生完全可以繪畫出自己的想象作品,形象各異,童心閃耀,表達了美好的想法和愿望,這是學生心靈的真情流露。
三、創意成真,訓練展現美的手
小學生的學業相對輕松,對于音體美的興趣遠遠超過語數英,美術課堂上的思維非常活躍,在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中敢想敢說,個性的思維很容易被激發并表達出來,但是會看會說,還要會畫,這就需要結合必要的美術繪畫技能,由淺入深,逐步滲透地練習。比如,可以出示一個長方形,引導學生加一加、添筆畫,把它變成新的圖像,可以加筆畫變成一個字,可以加幾筆變成簡筆畫,可以涂一涂,變成汽車、房子……通過類似的改造創作,讓學生體會到,無論多么復雜的畫面,都是從簡單的形狀轉變過來的,學會改一改,變一變,你可以完成不一樣的作品。
因為小學生的手腦、眼睛的協調性還不是很統一,所以學生的美術作業不免顯得變形、走調、異于常理,我們要正確看待,像不像不是評價學生作品的唯一標準,其實這也正是兒童畫的獨特之處,成人的故作之作反而不夠自然。我們應當珍視和保護這種童心童趣所特有的視覺創作,通過鼓勵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尤其應該關注學生的創作過程,敢想敢畫,自由想象,積極主動,享受樂趣,這就是成功的美術課堂。
總之,美術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提高學生創作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對于藝術的文化理解和感受,對于學生的童心飛揚的作品多加鼓勵激發,通過引導和訓練,提升美術核心素養,養成正能量的審美判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