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稱之為“百科之母”,語文教學不僅僅關注于學生在語文知識、語文技能以及語文策略上的學習與提升,更加關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技能。而立足點就在于,在課堂上保持充分的互動性,提升語文課堂的人文性,促進學生對語文的感悟能力,從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本文將從小學語文課堂實踐出發,深入分析與探討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互動性;探究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將創新能力深入貫徹到小學語文課堂,是積極落實素質教育,提升義務教育實效性的重要舉措,對于小學生的人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當前,語文教學環境已經發生深刻改變,語文知識的來源更加廣泛,不再僅限于教師與教材,如何將課內外的知識系統化、體系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1.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指標性教學嚴重
當前,在教學方式的轉換上,部分教師教學方式不靈活的現象普遍存在,對于班級實際情況缺乏深入認識,對教學指標過于看重,教學過程過于僵化,模式固定,教學方法創新難以堅持。我國對基礎教育階段的資金投入加大,眾多的小學年輕教師被吸納到小學教師隊伍中,在有效增強教師隊伍活力、促進教師隊伍更新換代的同時,教師隊伍的年輕化也帶來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方式未能考慮實際的現象,從而使得現有教學模式與學生實際出現錯位,影響了教學效果。
2.教師課堂主體性明顯,一言堂現象較為嚴重
在語文課堂中,關注于教授課文內容,忽視教學內容的深層次意義,使得很多教師課文內容的知識傳授上與學習方法的指導上之間的平衡缺乏考慮。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被削弱,整堂課教師滿堂講,學生在思考與自主學習上的之間被擠壓,填鴨式的教學現象仍然較為普遍。由于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唯分數論的思想在很多教師中普遍存在,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下,如何最大化降低“成績決定學生”對孩子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仔細權衡。
3.教學課堂缺乏評價體系,信息反饋不及時、不真實
對于語文教師的評價一方面來源于學生成績,另一方面則來源于學生的評價。學生成績的好壞從一定層面上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評價體現了對教師在課上、課下的跟蹤與監督。但是,僅僅依靠上述兩種手段難以對教學模式做出系統性評價,學生礙于師生情分,往往給予很高的評價,學生成績僅僅體現學生在語文知識、技能以及策略上是否提升,而在語文素養與學習快樂度上并不能如實反映。因此,教學模式更需要科學、系統的評價方式,以充分為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參考依據,以支持下一步的深入工作。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與創新策略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注重提升學生探究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陣地,教師則是指揮官,需要教師做出系統性安排,以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教師應首先樹立自身“解惑者”形象,在教學設計中,設定自主學習目標,以完成單位教學內容的教學過程為重要基礎,將課上與課下聯動起來,實現學生自學與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例如,小學識字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寫字就是育人,學寫字就是學做人”,在當天給學生聽寫中容易出錯的,結構相似或者是相同的字,讓學生分組討論字形結構,隨后跟著教師示范書寫,教師巡回檢查,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在指導學生進行互評,最后對字體優秀的學生進行個體展示,從而引導學生正確識字、寫字。
2.充分利用教學工具,提升教學課堂的人文性
語文是一門關于文化交流、情感交流與文化傳承的學科與工具,掌握語言工具需要學生具有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應將學生學會語言表達、交流、理解等語言基礎積累為重要目標,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工具,例如目前流行的多媒體教學,提升課堂感染力。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課文介紹植物與動物,而課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多媒體課堂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長狀態與動物生活習性,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設置情境法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擬人化動作演示動物如何行走,從而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增強語文教學的感染力,提升教學過程的人文性。
3.以師生互動為核心,不斷吸引學生注意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關注度會隨著時間下降,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與學生互動,以課堂上的吸引力,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對課堂的持續關注時間。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環節中,依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提問互動、討論互動、表演互動等多種互動方式之間的結合,從而使學生不斷關注于教學本身,關注于教學內容,以充分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探究興趣。例如,小學語文有很多文章都需要學生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做到整體把握,對文章的結構、重點段落、重點字詞進行引導分析,可采用問題提問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體驗課文作者的情感,從而為概括文章做好情感上的立足點,實現教學目標。
4.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信息收集
教師應積極同其他教師一道,在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著力于建立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教學評價體系,以學生評價、學生成績為重要基礎,以教師間評價、學科領導評價、學生家長評價為重要輔助,建立起全方位的教學評價系統。同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及時進信息的反饋,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指導方向。教師應積極在課下加強與學生的聯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為獲得真實的數據信息打好基礎。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正視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加強教學實踐與反思,通過加強課堂教學互動性,提升教學感染力,促進學生對于語文的感悟力為重要方式,全方位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熱愛。
廣西田林縣八渡瑤族鄉那囊村小學?蒙建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