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摘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就要精心設計課堂。精心設計就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課堂帶來更多精彩,讓學生們的能量盡可能釋放。對教師來說,精心設計意味著要考慮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個性,要讓課堂多彩紛呈。
【關鍵詞】高中數學;學科素養;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要能充分展示學生的學習熱情,要能給他們積極探究的機會,要能讓他們的數學素養得到極大提升,只有教師的精心設計,才能讓這些成為可能。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改變教學方式,適應學生的需要,才能做到“精心”。
一、“精心設計”的原則
在“設計”前加上“精心”二字,這是對教師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建構課堂,要求教師要有具體的課堂目標、方式與計劃。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設計的課堂面對的是一群鮮活的學習生命體,自然地,教師就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需要,要盡可能地激發他們參與的興趣。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樂于參與了,課堂設計才能真正落實下去。教師在設計課堂的過程中,要考慮教學進度,要做到統籌考試認知的內容與難度等,但更要考慮通過怎樣的方式讓學生獲得認知和提升能力。教師要能將提升學生們的能力與培養他們的興趣對接起來,讓他們快樂地學習,自由地成長。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毫無疑問,教師是課堂的設計師,要給學生設計有利于數學素養生長的環節。當前教師的課堂設計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留給學生支配的時間不多,幾乎都被講解占據了。其實在課堂設計上學生的自我探究才是重點,哪怕是一個很小的環節都要突出這樣的理念。當所有的設計都能給學生不斷探究的機會,當所有的設計都能促進學生去探究,這樣的設計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與時俱進的。基于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的課堂設計一般呈現這樣幾個特點:設計不同的問題,以問題為驅動,促進學生拓展能力;設計不同的活動,以參與為目的,旨在增加學生的探究體驗;設計不同的評價方式,以激勵為核心,旨在引發探究,讓課堂充滿研究的氣息。
二、“精心設計”的策略
要精心設計就要做到細致,就要將每節課朝著精品的方向發展。對教師而言,精心設計就需要對課堂做一個大致的分析,進而制定出相關的策略。這一方面,能讓教師提早盤算,做好充分備課的準備;另外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感知教師的精心安排,一步步地進入學習的深水區。
(一)設計精彩的導入環節
“精心”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生長。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也是學生生長相關能力的開始。導入的精彩能直接將學生引入思考的場域,讓他們輕松感知本節課的內涵。如果學生在一開始就排斥教師的教學設計,那么這節課只會讓他們消極怠工。
1.采用“以舊代新”導入法
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接受新的事物需要一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以舊代新”導入法,讓學生一步步地過渡到新的認知上來。在學習正弦、余弦定理的綜合應用時,教師設置這樣的一道題:如圖一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已知AD⊥CD,AD=10,AB=14,∠BDA=60°,∠BCD=135°,求BC的長。
在這之前教師沒有講過這樣的題目,學生對相關定理的運用還不熟練,但是教師講過類似的題目,因此教師就先將這道題放在一邊,將之前的題目引入進來。題目如下:如圖二所示,在△ABC中,已知BC=15,AB=7,AC=8,sinB=,求BC邊上的高AD的長。對于這道題,學生想到要運用正弦定理構成一個等量的關系,即,設AB=7x,AC=8x,得=,進而有:sinC==
×=;∠C=60°。接著再由余弦定理得:(7x) 2=(8x) 2+152-16x×15cos60°。學生會將這樣的解題思路遷移到新的題目中去,這樣的導入能讓學生在鞏固中提升。
2.采用“故事笑話”導入法
在講有關數列的數學問題時,教師就可以講述韓信點兵的故事,以讓枯燥的數學認知變得生動活潑。一個會講故事的數學老師,如果能將數學學習與故事對接起來,那么學生一定會因為喜歡故事而愛上數學。精心設計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引發學生的情感參與,讓他們在學習態度上獲得轉變。故事是這樣的:漢高祖劉邦問大將軍韓信帶了多少兵,韓信答說,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教師將這個故事變成真實的展示,拿出一把蠶豆,大約100粒,教師先是3粒3粒地數,直到不滿3粒時,把余數記下來;第二回教師再5粒5粒地數,最后把余數記下來;第三次是7粒7粒地數。當教師將這些余數記下來,再根據每次的余數,教師就算出原來拿了多少粒蠶豆了。學生也跟著做了一次。這樣生動的導入,學生學習的熱情自然高漲。
(二)結合學情,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一定要與學情對接起來。學情包括學生學習這一章節的情感與態度,也包括他們基本的思維特點,以及他們可能遇到的問題。要了解學生的學情,首先要了解他們這一段時間的學習狀況,如果大多數學生因為遇到難題變得焦慮,那么教師的課堂設計就要增加更多的師生互動,以讓教師的情感融入學生的學習中。其次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期待,即通過下一階段的學習他們期望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教師要鼓勵他們志存高遠,同時也要在設計上體現學生的渴求。
1.精心設計課堂情境,助力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好的課堂情景能誘發他們的思維,能推動他們深入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情境的設置與學生的成長聯系起來。以下面這題為例:如圖三,在五面體ABCDEF中,四邊形ABCD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EF∥平面ABCD,EF=1,FB=FC,∠BFC=90°,AE=。求證:AB⊥平面BCF。對于這樣的題目,教師先不要忙著讓學生去解答,要讓他們一步步地認識題目。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不將題目看透徹就直接做題,當出現卡殼的時候再去看題,這時候會因為心情緊張,越看越覺得難。因此在一開始的時候,教師就要讓學生充分體驗題目。體驗題目可以設置這樣的情境,首先教師不呈現圖形,讓學生對著文字將相關的圖畫出來,讓文字內化為形象的圖表,學生畫圖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們分析問題的過程。其次,教師事先做好微課,讓學生看有關這道題的解析,微課視頻中學生能看到教師對這道題的剖析。教師問:要求一條直線垂直一個平面,通常需要哪些條件?題目中已經有了哪些,還需要哪些?教師還問:之前這樣的題目遇到過沒有?當時遇到的困惑是什么?接著教師列出這類題目的一般解法,但是教師沒有講述具體的步驟。再次,教師設置這樣的情境,將美術室中一個用紙做成的五面體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將題目中的內容與眼前的事物對接起來,讓他們對題目的了解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深刻。最后,教師設置合作情境,讓學生在彼此的幫助與討論中將這題解答出來。大多數學生先是取AB的中點M,連接EM,則AM=MB=1,組里的每個成員相互看看這一步是不是都這么來的,對于不會的同學,組長要做一定的提醒。第二步就是要選擇適當的條件,推出一些結論來。學生先是列出:EF∥平面ABCD,EF∩平面ABFE,平面ABCD∩平面ABFE=AB;學生再彼此討論上面的條件會有怎樣的結論,他們發現EF∥AB,即EF∥MB;再一步步地往下走,讓每個學生都跟得上。這樣的合作也能讓教師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樣的學生會遇到什么樣的狀況。再接著學生由EF=MB=1,推出四邊形EMBF是平行四邊形,進而有EM∥FB,EM=FB。組長提醒組員關注Rt△BFC,學生由FB2+FC2=BC2=4,FB=FC,得出FB=,EM=。以下步驟不一一贅述。明顯地,在情境上的精心設計給學生的能力生長開設了一扇窗。
2.精心設計課堂內容,讓每個學生都獲得生長
傳統的教學模式總是教師按照教材有秩序地設計教學內容,其實教師設置的教學內容要緊緊對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長。還以剛才的五面體ABCDEF這題為例,教師問學生能不能針對這題想到其他的問題。有了剛才的充分體驗,學生想到能不能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明顯地,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就要圍繞學生設置的問題轉。大多學生通過連接AC,AC與BD相交于點O,則點O是AC的中點,取BC的中點H,連接OH、EO、FH來證明。當教師問學生能不能換一種新的方式來證明,其實就是將原先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深入,以讓思維長驅而入。學生想到立體幾何與坐標的對接,他們先是連接AC,AC與BD相交于點O,則點O是AC的中點, 取BC的中點H,連接OH、EO、FH,則OH∥AB,OH=AB=1。最后學生建立這樣的坐標系,以H為坐標原點,BC所在直線為x軸,OH所在直線為y軸,HF所在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H-xyz,則A(1,-2,0),B(1,0,0),D(-1,-2,0),E(0,-1,1)。可見,教師要設置恰當的教學內容,更好地引發學生思考。
三、結束語
精心設計能改變當前數學教學的模式,讓學生更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生不再一味地做題,而是成為課堂的主導者。精心設計能促進學生精確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郭國權.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精心設計”[J].考試周刊,2020(97):73-74.
[2]孫海婷.有效探究緣于精心設計[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