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進國
班干部對于一個班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培養班干部?如何充分發揮班干部在班級管理和建設中的作用?筆者認為,要將班干部培養系統化、課程化,才能提升工作的有效性。
高規格,鄭重其事
凡事先有立場和想法,再去執行和實施,這樣效果會更好,正所謂“理念先行”。班主任要形成一種明確的認知:好干部是培養出來的。
對于班干部培養工作,班主任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把它列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尤其在接手新班時,更是要將其列為重中之重。為此,我們特別設計開發班干部培養課程——《班本德育課程之班干部培養》,形成相對完整的培養體系,高規格、系統化、鄭重其事地做好這項工作。
精設計,科學合理
如何設置班干部培養課程?下面對班干部培養的兩個課程內容簡要述之。
(一)班干部培養通識課程
通識課程就是無論班干部在哪個崗位,都要學習掌握的內容。通識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人際關系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內容。班干部作為管理者,在人事管理方面有哪些技巧策略,如何與人相處,被管理對象的一般群體心理特征等,都需要了解和掌握。課程的文本資料是借鑒相關書刊上的內容,結合課程導師的原創整合形成的,可以將其打印成冊,人手一份。
(二)班干部培養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就是與班干部具體崗位直接關聯的學習內容。比如,班長要學習掌握這個職務的相關管理知識,有較強的組織協調、統籌管理和時間管理的能力。而體育部長(委員)就要學習掌握如何整隊、帶隊等專業知識,協助體育老師組織開展課內外體育活動。課程的文本資料生成方式和通識課程一樣。
抓落實,步步推進
有了課程框架和文本資料,該如何具體落實課程?我們首先由班主任總負責,組建課程導師團隊,對班干部的培養進行全程指導。
課程導師團隊主要由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已經畢業的班干部組成。班主任擔任課程的總導師,全面指導;科任老師負責一兩個課題的培訓指導。有些科任老師在學生時代擔任過班干部,本身有著豐富的班級管理經驗。另外,邀請科任老師參與,可以實現全員德育,充分調動科任老師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班集體。實踐證明,科任老師也十分樂意接受此項任務,發揮他們的作用。
邀請畢業的學生擔任課程導師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這些學長都是曾經工作在第一線的班干部,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由他們傳幫帶再合適不過了。二是導師和學員都是學生,他們年齡相仿,有共同語言,溝通交流更加便捷有效。三是體現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都是同一個班主任帶出來的弟子,有著相同的文化和精神基因。學長帶學弟學妹,一脈相承,形成一種奇妙而美好的學習氛圍。
課程的實施主要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崗前培訓
班干部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之后,不會馬上被聘用上崗,只是臨時負責班級的相關管理事務。這個階段,當選的班干部是“班干部學員”,第一時間要做的是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分為通識培訓和專業培訓。通識培訓需要集中進行,由導師團隊負責講授指導。專業培訓一般是一對一或者小范圍進行,因為每個班干部的具體崗位不一樣,分別培訓針對性更強。班干部培養的課程實施有三種基本方法和形式:導師的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擬訓練。理論講授的內容前文已經做了介紹,這里不再贅述。案例分析,一般是導師拋出需要班干部處理的班級問題或者負責的任務,引導學員一起討論應對,案例可以是其他班級的,也可以是本班最近發生的事。情景模擬訓練,是由導師設置一個具體的情景,指定學員扮演班干部,處理相關問題,完成相關任務。導師也可以化身助演,參與情景模擬訓練。這三種形式綜合運用,理論結合實踐,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這樣的培訓學習預期達到的課程目標是:學員具備班干部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勝任常規工作。一個新接手的班級,崗前培訓大概需要兩到三周。
(二)實習試用
完成崗前培訓后,就要安排班干部進入實習試用期。這個階段,當選班干部稱為“實習班干部”。根據培訓課程設置,實習期滿,由導師團隊進行一次集中考核,考核合格,正式確認為班干部;不合格的,繼續以實習班干部的身份參與班級管理,直至合格。最后,舉行隆重的聘任儀式,給班干部下發聘書,全班同學見證。實習試用期一般也是兩到三周。
實習試用期間,要安排導師一對一指導。實習班干部需要認真填寫實習工作手冊,每天及時記錄,反思小結,并及時上交給導師。導師根據上交的材料和自己了解的情況,評估實習班干部的工作能力,適時適度地進行干預指導。實習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可以主動向導師請教。
(三)上崗跟蹤
實習試用期滿后,實習班干部正式成為班干部。這個時候的課程目標是:班干部進一步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在勝任常規工作的基礎上,能獨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此期間,導師的指導工作不間斷,但與前兩個階段相比,指導的頻次可以明顯減少,指導的強度可以逐漸減弱。班干部在這個階段依然要認真填寫工作手冊,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工作反思小結。導師根據班干部提供的工作材料,定期(一般為一個月)進行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對相關班干部進行適當指導。學期結束后,課程導師團隊正式解散。
(四)及時交流
課程導師團隊解散,并不意味著班干部培養課程終止了。后面的培訓課程以班干部相互交流,相互取經,相互督促,共同成長為主要形式,稱為自主研修。課程的主要載體是班干部會議。班干部會議一般每周一次,如遇到特殊情況,可以召開緊急專門會議。班干部會議以討論班級事務和匯報工作為主,也可以加入班干部工作實例剖析和工作經驗分享。
在班干部會議上,班干部可以將自己近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或者棘手的事情擺在桌面上,供全體班委(有時候班主任也參與會議)討論。通過這個環節,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一來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實際困難,二來以此作為最鮮活的課程資源,積累更加豐富的工作經驗。
班干部工作經驗分享暨班干部論壇一般每月一次,也安排在班干部會議上進行,每次兩到三個班干部進行分享。與前面實例剖析不一樣的是:前者的課程路徑是拋出問題,解決問題;后者是直接分享好的經驗和成功的做法。兩種課程的最終目標都是提高班干部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工作水平。為進一步推廣、展示班干部的工作智慧,可以在班級公眾號或者班報上推送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
重評價,定期考核
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班干部培養課程的最后一項內容就是每學期進行兩次考核評價,期中和期末各一次。由導師團隊部分成員和學生民意代表組成考核組,根據班干部的具體工作表現,對他們的工作態度、工作水平和工作實績等進行綜合考核評價,考核評價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三個等級。班級擇時對優秀班干部進行隆重表彰,頒發獎品證書,并在班級公眾號或者班報上對他們的先進事跡進行宣傳報道,展示他們的風采。
總之,以課程的視野去觀照班干部培養工作,從課程開發和實施的角度去落實班干部培養工作,這樣做更有系統性和發展性,也更有效。另外,每屆班干部培養課程資源應及時保存,可以延續共享。實踐證明,對班干部進行課程化培養價值顯著。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大關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