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娜
內容摘要:文化自信視域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推動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有利于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目標,提升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水平。不過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程度并不高,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學理念、師資力量和學生主體三個方面的缺陷。基于此,相關工作者需要轉變大學英語教學理念、加強英語師資力量建設、開展各類課外拓展活動,以此來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文化自信 大學英語教學 中國傳統文化 滲透
中國傳統文化在時代的推進中持續散發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魅力,豐富著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面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以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有利于我國應對世界文化的滲透與侵蝕,在面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時站穩自己的文化腳跟。
一.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滲透的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滲透進大學英語教學中,會使大學生在學習大學英語知識時體驗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比如說,英語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向學生播放《A Bite of China》(《舌尖上的中國》英文版本),可以使學生學習中國的傳統飲食詞匯,如“Steamed Broom Com M illet Buns(玉米面饃饃)”、“roasted duck(烤鴨)”等時,還可以了解到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元素,從而對我國傳統飲食文化和中西方飲食風俗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這一過程就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揚。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進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可以讓大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還可以使其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文化,這對于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來說,無疑是具有推動作用的。
(二)有利于實現高校全面育人的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雙向融合是實現高校全面育人目標的重要途徑。我國傳統的大學英語教育只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鮮少有高校或者教師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1]。將傳統文化滲透進大學英語教學中,可以將許多優秀的傳統思想和道德品質傳達給了大學生。因此,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強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在更好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強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感悟,從而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精神熏陶,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滲透的困境
(一)大學英語教學急功近利,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宣揚
就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情況來看,許多高校的英語教學的目標在于提高本校學生英語四六級的通過率,而重視提升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高校并不多。在此背景下,大學生和英語教師都流露出一定的“功利思想”,即從大學英語教學中獲得英語專業考試成績。這種注重應試能力提升而不注重英語學科綜合素質提升的大學英語教學方式,確實有助于學生應對英語四級、六級等考試,卻也嚴重忽略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講解和宣揚,實際上非常不利于我國傳統文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滲透,更無法發揮出大學英語教學提升師生文化自信的作用。
(二)缺乏相關英語教師人才,難以促進傳統文化的滲透
現階段,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尚未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授課過程中依然只強調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對于傳統文化知識只是草草帶過,這不利于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雙向融合[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大學英語教師的自身能力不足,難以在教學中有效地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進來;另一方面是因為部分大學英語教師自身有著科研任務、行政任務或者其他工作,迫于這些任務和工作的壓力,他們無法及時地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方式,也就難以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
(三)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內容興趣不高
信息化時代下,網絡信息高速膨脹,潮流文化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當前大學生普遍受到現代文化潮流的影響,更加傾向于學習和了解現代潮流文化,而對中國傳統文化則沒有很高的學習興趣。另外,部分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嚴重缺乏情感教育,使得傳統文化的滲透片面地成為了學生對傳統文化形式的傳承,而對于傳統文化背后的深厚情感則有所忽視。這樣就算學生在英語教學中了解了傳統文化形式,也難以深切體會到該傳統文化背后的民族情感。缺乏情感教育的教學活動是不受學生喜歡的,所以,大學英語教學融合傳統文化卻忽視情感教育的后果就是大學生對英語教學中傳統文化內容的興趣越來越低。
三.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滲透的路徑
(一)轉變大學英語教學理念,有意識地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
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就必須理念先行,轉變英語教學的理念。高校教學方面的決策層要提升對我國文化事業建設的認識,提升對文化自信樹立的重視,同時還要將該意識傳達給各級英語教師,提高校內英語教師關于文化自信的整體認知水平。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應當轉變原有的教學思想,拋開英語應試教育的枷鎖,關注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有意識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融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中[3]。具體到實際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在教授英語知識的同時,有目的性地介紹和分析中國傳統文化,比如說播放英文版的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紀錄片等等,讓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得以充分體現。
(二)加強英語師資力量建設,通過專業教師隊伍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
高校要以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來促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那么作為與學生聯系較為緊密的英語教師,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培育能力。為此,高校需要積極開展“英語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雙向融合”的主題培訓工作,并積極組織本校英語教師參加培訓,讓大學英語教師的中國傳統文化應用能力得以提升。此外,高校還可以聘請文化自信培育方面的教育專家來本校開展講座和交流會,也可以組織英語教師分班輪流到校外參與專業性的講座培訓,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傳統文化傳承能力和文化自信培育能力。總而言之,要以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大學生文化自信,高校英語教師本身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同時具備中國傳統文化與教學工作相結合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大學生在英語教學活動的指引下,逐漸樹立起文化自信。
(三)開展各類課外拓展活動,提升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部分大學生對英語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難以提起興趣,因此,大學英語教師還需要積極開展各類課外拓展活動,在豐富的課外教學活動中逐步提升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實現以英語教學樹立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效果[4]。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定時舉辦主題活動并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比如說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英語演講比賽,傳統文化小故事為主題的英語話劇表演等等。在開展各類拓展活動的同時,大學英語教師還需要注意情感教育,在情境之中幫助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的精神,傳達傳功文化的內涵,從而有效提升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水平。
參考文獻
[1]孫伶莉,劉丹丹.大學英語課堂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研究[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20,41(04):75-78+82.
[2]李艷.大學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文化自信的探索[J].成才之路,2020(29):23-24.
[3]顧維芳.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生文化自信生成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12):169-170.
[4]李婭,黃晶.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4):188-189.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