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少祥
【內容摘要】立德樹人思想深入推行后,如何在育人活動中引領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教師需探究教改難題之一。其中,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可引領學生全面發展重要素養,具有針對性、發展性、滲透性,需在課程中予以體現,在充實教育內容同時亦增加教改難度。本文通過探析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培育方略,以期提高高中化學教育改革綜合質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 培養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具有如下價值:第一,完善育人體系,調整教學天平,在關注學生學業成績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素質養成;第二,充實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為導向整合育人資源;第三,豐富教育形式,多渠道培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落實高中化學新時代教改目標。然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卻存在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緊缺、形式單一、體系不全問題,降低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培育質量。基于此,為完成新時代高中化學育人任務,探析學生化學素養培育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理論依據
1.立德樹人
在黨的十八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發展全局角度出發根據新時代人才培育需求提出教育根本任務,即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理論處于逐步認識及深入完善發展狀態,在不同時期教育方針雖有區別,但德育始終處于首位,在此基礎上引領人才全面發展,使之具備肩負社會建設重任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從以德施教、以德立學、以德立身方向切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能立足情感觀念、思想態度、行為習慣、技能知識全面成長。
2.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教師展開教學實踐活動重要理論基礎,其具有時代性、發展性、針對性,與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動態、學科動態關系緊密。《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遵循教育規律,立足基本國情,堅持創新改革,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育人才、開發人力、完善人格、凝聚人心、造福人民為導向引領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新時代建設者及接班人,落實教育強國、現代化教育目標。與以往課程標準相比,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更加強調學生必備品格、正確價值觀、關鍵能力發展重要性,為此教師需根據有關標準找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著力點,為教師開展高中化學教學活動夯實理論基礎。
3.教學改革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2019年)指出普通高中需在人才培養進程中發揮承上啟下作用,一方面鞏固既有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增強教育后勁,提升國民教育整體水平,在全國教育方針政策指引下完成高中課改及高考綜合改革教育任務,預計2022年進一步完善德智體美勞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教育體系,進一步健全立德樹人機制,凸顯普通高中教育特色。高中化學作為普通高中教書育人重要課程亦需踐行國務院教育改革指導意見,通過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旨在完善教育體系及育人機制,并在教學改革理論加持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1]。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培養關鍵
1.教材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需具有滲透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材探尋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著力點,通過教材研讀建設完善的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教材研讀需做到以下幾點:其一,掌握教材編排特點,從宏觀及微觀兩大維度出發明確教材育人目標,確保學生科在完成學期學習任務后提升核心素養,教師還可將核心素養滲透在每個單元、每節課、每個知識點中,確保教師能充分駕馭教材,利用教材固有內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其二,賦予教材創造性、延展性,根據化學知識點擴展教育素材汲取領域,同時強調教學目標明確性,突出教學重點,完善教育資源綜合利用體系,使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眼界更為開闊,有效挖掘教材育人潛能;其三,通過不斷拔高教師育人水平研讀教材,確保教師在研讀教材進程中能制定更優育人方案,貫徹立德樹人,從學生必備能力、情感觀念等角度出發予以引導,不斷挖掘化學教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潛力。
2.學情
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表現各異,根據學情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發揮以人為本教育改革作用。這就需要教師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將眼睛放在學生身上,觀察學生在化學理論知識理解、化學實驗操作、生活化例題探究過程中的表現,以此為由明晰學情,根據學情教書育人,保障學生能在化學教學實踐中不斷發展。設問是教師了解學情重要手段,教師在完成育人任務后可拋出問題,引領學生群體加以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分析學生思想情感、必備能力、心理狀態等方面發展實況,重新調整核心素養培育立足點,找到課堂教學突破口,確保其育人行為契合學情,提高教學互動有效性,在一問一答中滲透立德樹人,達到立足高中化學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的[2]。
3.能力
基于化學學情存在特殊性,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態不同,教師需根據學生能力科學培養其核心素養,保障“學”與“教”具有契合性,避免學生脫離課堂。這就需要教師從感性、理性兩個角度出發了解學生能力并制定教學方案,既關注學生科學責任感、實驗探究精神、環保意識等核心素養發展實況,又關注學生觀察能力、微觀辨識、宏觀探究、平衡思想等化學核心素養培養動態,保障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加全面。在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及參與化學實驗活動中其能力不斷提升,需要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將學生視為獨立個體對比分析其化學核心素養發展情況,保障教學規劃有理有據,根據學生能力理性調整育人目標,使學生能不斷拔高化學核心素養[3]。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培養方略
1.充實高中化學教學內容
高中化學涉及諸多新技術、新材料、新理念,受教材編寫相對滯后因素影響,高中化學內容無法實時緊跟社會動態予以完善,為此需教師結合育人需求,以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為導向,不斷充實高中化學教學內容。教師需在研讀教材前提下根據育人目標積極關注前沿化學科技、理論知識研究動態,將與化學課程有關內容引入到教學活動中,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激活學生化學思維,通過知識遷移助力學生學習掌握更多化學知識。生活中化學現象無處不在,亦是化學知識的縮影,為降低學生化學知識理解難度,教師可從現實生活中汲取可用內容,充實高中化學教材,彌補教材枯燥乏味、脫離實際、不善引導缺陷,使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能扎根生活,調用生活經驗掌握有關內容,繼而通過引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使高中化學教學內容更為充實,滿足教師培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需求,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教學設計中汲取可用內容,擴展學生化學知識視野,培育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繼而使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得以不斷增強。與傳統紙質教材相比,運用IT技術統籌得來的教學內容具有如下優勢:其一,知識感染力強,用聲頻、圖片、視頻再現化學知識,對化學實驗現象的講解更為直觀,能助力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點的印象;其二,教學內容能迅速更迭,根據學情整合具有育人價值的內容,發揮網絡資源公開、實時、共享優勢;其三,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大數據等技術創建智慧課堂,提高教學內容傳導效率,推動高中化學教學朝著智慧化方向發展。
2.豐富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形式
第一,基于STEAM理論豐富教學形式。將工程、藝術、技術、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關聯在一起,創建綜合教育講堂,旨在多渠道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赟TEAM理論的教學活動具有知識多元、形式多變、強調學生主導、挖掘學生潛能等育人優勢,為此值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予以應用;第二,基于以人為本理論豐富教學形式。在高中化學課程中實驗類教學活動占比較大,加之化學實驗器具數量有限,需要教師創建化學實驗小組,各組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創建而成,確保學情均衡,營建“生態化”學生化學實驗學習探究氛圍,通過和諧高效的小組實驗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觀察能力、科學實驗精神等核心素養[4]。根據學情分設教學層級,采用分層教學法,遵循“從形式上分層、從心理上不分層”理念,確保教師能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每位學生,不因其所在層級輕視學生,同時根據學生所處層級配置育人資源,滿足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個性化發展需求,將教學層級視為學生攀登立德樹人高峰的臺階;第三,基于“互聯網+”教改理論豐富教學形式。高中化學教師立足教育信息化2.0時代利用網絡資源統籌育人內容,還可運用IT技術創建云端課堂,實現跨區域化學教學資源共享目標,不同區域化學教師可聯手構建“雙師型”講堂,一方面能發揮均衡教育優勢,尤其助力教育條件落后地區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雙師型”講堂對于學生來講更具吸引力,新穎的教學形式能調動學生自學積極性,渲染實驗教學情境,引領學生觀察思考,繼而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5]。
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是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念、思想態度,其中化學核心素養由微觀辨識、創新能力、證據推理、科學探究等能力構成,為使學生不斷提升化學核心素養,通過學習全面發展,教師需緊抓教材、學情、能力育人關鍵,在明晰教學實況前提下充實高中化學教學內容,豐富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形式,健全高中化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育人體系,有效彌補化學教學缺陷,使學生化學核心素養不斷增強,繼而實現高中化學教改目標。
【參考文獻】
[1] 樓芝英.淺談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2020(14):272.
[2] 范曉輝.在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20(28):124-125,128.
[3] 李志敏.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反思高中化學實驗教學[J].考試周刊,2020(21):139-140.
[4] 唐武華.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49.
[5] 張思偉.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有機化學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68.
(作者單位:甘肅省秦安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