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凱晴 何雨婷 王鈺 張長江
摘要:自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成立以來,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應從優化政務服務、改善融資環境、完善監管制度和重視法治保障四個方面綜合考慮,通過總結國內自貿區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分析其政策實施帶來的成果,著力改善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狀、創新市場監管方式、加強構建政企“親清”關系、打破制度限制,實現法制先行的建議,為優化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的營商環境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營商環境;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優化策略
一、引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高經濟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時期,優化營商環境成為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化簡政放權改革,出臺了各類營商環境相關的政策文件,地方層面狠抓政策落實,高度重視營商環境的評價與反饋。自貿區作為中國對外改革開放有益的“試驗田”,經歷了7年的摸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優化營商環境模式。國內許多學者對自貿區優化營商環境的研究高度重視。馮茹(2019)研究指出要以改革為動力驅動自貿區營商環境的優化,從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恢復政治生態,振興自貿區經濟的發展。穆秀英(2018)研究指出實現營商環境法制化不僅是自貿區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衡量自貿區建設成熟度的重要標準。自2019年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成立以來,政府高度重視對自貿區營商環境的優化,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指數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如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自貿區企業發展受到法律的限制很難突破;市場共享類監管平臺發展空間不充分;政府與企業之間交流方式單一等問題。文章通過梳理其他自貿區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并聚焦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的獨特之處探索創新舉措,為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提供建議與方向。
二、國內自貿區優化營商環境主要策略
(一)優化政務服務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各自貿區采取了多種簡化審批手續的措施,主要從事項、材料和環節三個方面著手,積極探索綜合審批服務運行模式。遼寧自貿區將審批職能分類,提供“關聯事項一口辦理”、“一證辦理”等服務,簡化審批事項。湖北、陜西等自貿區實行申報材料“一單一書一照一報告”制,大幅減少申報材料。河南省推行全網審批模式,減少不必要證明和材料,利用互聯網技術快速實現異地辦理時的材料傳遞和信息共享。為簡化審批環節,廣西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審批服務;山東省探索實行“智能審批”模式,構建一體化服務平臺。同時,各自貿區政府十分重視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政府積極服務企業,“在陽光下”與企業開展交往,接受公眾監督。上海自貿區要求政府及時處理民營企業的訴求和問題,完善市企業服務云等平臺并有效發揮作用。天津自貿區要求各領導主動聯系企業、為企業解決困難問題、發現服務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實行承諾辦結制度。福建、河南自貿區積極推動政企溝通常態化,搭建溝通平臺,開展民營企業代表和機關負責人座談會,積極吸納民營企業意見,加大惠企政策宣傳力度。多個自貿區加強對政府的監督,開展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監督的同時委任企業家代表為廉情監督員。
(二)改善融資環境
我國現有自貿區采用多種對策,不斷放寬外資準入標準、創新金融領域、拓寬融資渠道,以此優化融資環境。多地自貿區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減少或取消外商投資準入,并完善投資者權益保障機制,加強對境外投資的事后管理。匡敏和曲玲玲(2017)指出上海自貿區根據企業存在的金融需求,與銀行合作推出了融資類的新型金融產品及配套的差異化金融服務。福建自貿區開拓跨境人民幣貸款和境外直貸融資方式,降低自貿區內企業融資成本。天津等自貿區發展融資租賃業務,為企業提供除銀行貸款外的新融資渠道,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河南政府鼓勵成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基金,以此支持實體經濟,確定適當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區間,促進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
(三)完善監管制度
各自貿區強化重點領域監管和海關特殊監管,在完善傳統監管模式的同時,對監管制度進行改革創新,開拓數字監管等新模式。依托“互聯網+監管”系統,上海自貿區對重點領域進行嚴格監管、精準監管。同時,有效實現信息共享并進行全市信用分級監管。廣東、遼寧等對自貿區在海關特殊監管領域實行“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模式。河南自貿區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快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以雙隨機抽查的手段實現監管常態化。四川省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施“智慧監管”,整合市場監管領域信息系統,實現市場監管一體化。
(四)重視法治保障
各地自貿區嚴格遵守我國立法、執法、司法的要求,完善自貿區法律法規制度,探索建立高效的綜合執法體制,從保護知識產權、解決商事糾紛、提供法律服務等方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多地自貿區建立多元化商事糾紛制度,并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建立健全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國際仲裁制度。為提高“執行合同”指標,上海自貿區實行電子歸檔制,完善司法績效評估機制和送達承諾制提高司法效率。四川自貿區出臺《簡單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指引(試行)》和《預重整案件審理指引(試行)》,實現簡單破產案件處理和預重整制度推行的規范化,有效提高破產審判效率并降低企業成本。重慶等自貿區搭建線上服務平臺,并與第三方合作,為自貿區企業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法律服務。
三、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營商環境深度優化建議
(一)著力改善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狀
南京片區民營企業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并且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投資缺乏多元化和個性化,這是營商環境針對民營企業存在的的頑疾。可以借鑒陜西自貿區西安片區的做法,在建立“銀-企”機制的基礎上實現“稅-銀-企”三者的合作,將“納稅信用評級貸款”作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突破口。韓劍(2020)指出南京自貿區建設要重點打造南京版本的“雙自”功能聯動,將自由貿易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兩大國家戰略疊加,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倒逼自貿試驗區加快制度創新。南京可以不斷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金融最大程度上發揮惠民利企的效能,從而達到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不斷提高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面對民營企業投資政策的落實,政府落地執行人員可以用企業化的經營方式,對照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并根據企業的具體困難,實現產業方向、基金等方面的有效對接,從而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投資。
(二)創新市場監管方式
監管問題上要與國家數據中心實時對接,監管平臺要做到更多政務信息的公開以及數據的及時共享。在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南京片區可整合市場監管領域信息系統,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市場監管一體化。利用“互聯網+監管”系統推行信用分級監管,對長期信用良好的企業給予優惠舉措,對失信企業的行為予以公示并加以懲罰。同時,在信息化系統的管理下,南京可以借鑒河南省的做法,建立 “雙隨機、一公開”平臺,在監管過程中不僅隨機抽取檢查對象,而且隨機選派執法人員,并將抽查情況及結果及時向社會公示。
(三)加強構建政企“親清”關系
當前,南京片區一直著力開展“不見面審批”工作,但在此前提下還應有條件的開展見面試、座談式的交流溝通、聽計問需。可以借鑒河南、福建等自貿區的做法,打造企業家與政府直接對話的平臺。不僅重視線上平臺的搭建,在線下也定期開展民營企業代表和政府人員的座談會,完善政府領導聯系民營企業常態化的制度。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有針對性地聯系一家企業,定期調研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并依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四)打破制度限制,實現法制先行
南京自貿區內的企業在合同執行、破產辦理等方面受到現行法律的一些限制很難突破,這也是目前南京片區營商環境的短板之一。鄒紅(2020)指出自貿區創新性規章制度會與其他法律文性文件產生沖突。如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自貿區負面清單制度需要不斷對清單進行調整與更新,而法治建設的滯后性必然會對這種更新形成挑戰。未來江北新區可在打造法治先行區上下功夫,加快法治步伐建設、跟進自貿區發展速度、打破現有法治水平對自貿區發展的限制,讓法治先行成為助推南京自貿區營商環境優化的力量。加快推進法治園區建設,健全國際商事仲裁、調解司法替代解決機制,形成公平公開、體系健全的法治環境,提升南京片區的創造力和發展潛力,為自貿區下的企業創業創新創造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
參考文獻:
[1]馮茹.自貿區建設背景下遼寧營商環境優化路徑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9(02):29-31.
[2]穆秀英.法制化視閾下的遼寧自貿區營商環境建設[J].當代經濟,2018(03):90-91.
[3]匡敏,曲玲玲.我國自貿區金融服務創新的現狀及升級途徑[J].對外經貿實務,2017(10):57-60.
[4]韓劍.南京自貿區建設下好制度創新“先手棋”[N].南京日報,2020-03-25(A09).
[5]鄒紅.南京自貿區建設:優勢、挑戰與路徑[J].唯實,2020(02):52-55.
*基金項目: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自貿區營商環境深度優化:經驗、對策與創新——以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為例”(202010291088Z)。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張長江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