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愛玲
摘 要: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如何既能貫徹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效性,又能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基于此,從課堂教學策略的角度來探尋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召開的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初中階段,思想政治課即為道德與法治課,雖然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與大學階段不太一樣,但培養人的任務和目標卻是一致的。道德與法治課在中學階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培養十分重要,是培養有較高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公民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寬嚴相濟、平等和諧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老師往往在課堂上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度。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還能促進老師更好地教,形成教學相長的關系。那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怎樣的呢?筆者認為既不是一味地順從學生,又不是讓學生完全服從教師的權威,一味地順從學生只會影響老師的師道尊嚴,必然會導致課堂的混亂與無序。而讓學生一味地服從教師,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缺少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兩種都過于極端,不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寬嚴相濟、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初中的學生普遍自控能力都不太強,教師對該有的教學紀律的要求還需要時常提醒和督促,對違紀的學生的批評也是必要的。學生的進步和良好表現也應該及時表揚。最后,教師教學的語言盡量采用平等對話的方式,因為適當的幽默也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利于形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創造情感共鳴的教學體驗——說教少一點,感同身受多一點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往往給人的印象是說大道理的課程,那是因為曾經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多以說教灌輸為主,往往說的都很有道理,但不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學習的效果也不好。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說教少一點,感同身受多一點,達到以知導行,更以情促行的效果。那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怎樣設計教學才能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呢?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家的意味”一課為例,在講到我們要孝敬父母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意識到我們要感恩父母,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孝敬父母。課堂教師再通過平時抓拍到的父母接送本校學生上學的照片故事,引發學生感悟親情,進而認識到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我覺得這樣的教學比空洞的說教要來得感性一些、有溫度一些。因此筆者認為,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需要遵循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去創設情境,整合資源,這樣才能達到情感共鳴的教學體驗效果。而要做到這點,教師需要充分把握學情,將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更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和思想上的認同感,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采用恰當的課堂活動形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課堂活動的形式有很多,有提問、討論、小組競賽、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辯論賽和情景表演等,這么多的形式,我們究竟選擇哪一種呢?要根據所教學的內容來定,活動形式應該為內容服務,不能流于活動形式,在活動的過程中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形式,運用得好確實能提高課堂效率。探究的內容應該是現象背后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或本質,它是需要學生運用抽象思維去發現感性材料背后的內容的,因此探究的內容不應過于簡單,當然也不能過于困難,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往往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形式一節課最多不超過兩個,應該運用在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上。
四、構建多維度的教學評價體系——既注重結果性的評價又注重過程性的評價,既有師評又應該有自評和他評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任務是立德樹人,因此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評價不應該只以分數論英雄,我們應該要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不僅注重結果性的評價,還注重過程性的評價,既有師評又應該有自評和他評。客觀而真實的評價,能夠具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進行改進,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充分發揮,激勵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產生學習的動力,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
五、塑造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情操和專業素養
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那怎樣才能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呢?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和專業素養。我們教育學生要成為怎樣的人,教師首先應該努力成為那樣的人,以身示范、言傳身教的力量勝過千言萬語。教師的教育應該有情感,有溫度,即使是批評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同的學生采用愛的不同方式。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積極探尋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不斷地學習,特別是道德與法治老師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庫,這樣才能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得心應手。緊跟時代步伐的素材更能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的價值,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更多的共鳴,這將有助于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果。
總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有利于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效性。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在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和情感價值觀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教學方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避免一味地照本宣科和空洞說教,讓教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歸生活,構建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道德情感,提高課堂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