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桂萍
【摘 要】古典詩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藝術文化之一,是世界文明中的瑰寶。但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下,歷史中優秀的古典詩歌作品卻沒有得到更好的弘揚和傳承。語文教師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上進行單篇詩歌閱讀,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出現閱讀古典詩歌過于碎片化、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而在教學中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凸顯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變得系統化、科學化,進而增強學生閱讀古典詩歌的思維邏輯和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古典詩歌的閱讀量,使學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掌握閱讀古典詩歌的技巧,促進學生對于古典詩歌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群文閱讀;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
在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沒有予以古典詩歌教學足夠重視,在教學中只是單純的對整篇詩歌進行簡單介紹,導致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出現過于碎片化、模式化的現象。針對這一教學問題,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進行針對性解決,在課堂中構建群文閱讀能夠有效的增加學生閱讀古典詩歌的數量,還能促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作者在創作時感情和想法以及當時的心境,進而鍛煉學生對于古典詩歌的理解能力和培養學生掌握閱讀古典詩歌的技巧,提升學生語文文化素養。本文針對群文閱讀觀照下古典詩歌在高中語文中教學措施進行分析探究,希望為高中語文提升古典詩歌教學質量提供有效建議。
1.古典詩歌在高中語文體系中教學現狀
1.1教學過于碎片化
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中講解古典詩歌的方式過于單一、乏味,在實際講解過程中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語文教師在整個古典詩歌講解過程中,只是向學生簡單介紹古典詩歌的作者和作者創作時背景故事,再對古典詩歌中的詞句進行拆分講解,然后語文教師根據古典詩歌內容總結出其內容中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課程最后教師要求學生能夠熟練的閱讀古典詩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是按照教學計劃帶領學生進行完教學流程,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參與感,在語文教師“灌輸”中接收古典詩歌相關知識內容,極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對于古典詩歌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自主學習意識低下。
1.2作答過于模式化
由于學生缺乏古典詩歌知識儲備量,因此高中語文教師用一首沒有教學過的古典詩歌對學生進行考試時,學生無法對其問題予以回答。在實際古典詩歌教學中,有固定的回答公式進行古典詩歌題目作答,如學生先對古典詩歌內容進行解釋,然后作答出作者的寫作技巧,最后將作者在古典詩歌中想要傳達的情感和寫作心境進行詳細描述。固定的題目作答模板限制住學生思維發展,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古典詩歌中知識內涵和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學生即使在考試中取得較高的分數成績,但是并沒有真正掌握到閱讀和理解古典詩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日后發展。
1.3教學中缺乏開放性
在古典詩歌教學中蘊含較強的靈活性,教學中可能出現語文教師用幾天時間講解一首古典詩歌,也會有語文教師在一節課堂上講解好幾首古典詩歌,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進行選擇。當前大多數語文教師在講解古典詩歌時,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注重講解教材中古典詩歌知識內容,教學過于局限,沒有將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缺乏對于課改古典詩歌知識內容的鑒賞和閱讀經驗。語文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古典詩歌時,應該將拓寬眼界,增加課程中的開放性,讓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知識不只是依靠高中語文教材,在教學中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將“學習在課程中,發展在教學外”教學理念落實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過程中,使課堂中學習古典詩歌知識內容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進而增加學生古典詩歌知識儲備量。
2.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應用措施
群文閱讀教學方式主要內容就是在高中語文課程中教師運用“1+N”教學模式進行古典詩歌教學。學生在其中閱讀大量的內容有關聯的古典詩歌文章,增長學生閱讀古典詩歌的數量,鍛煉學生理解古典詩歌含義的能力,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2.1將高中教材進行整合
高中語文教學中所用教材分為兩種,一種是必修教材,是語文教師主要教學所應用的高中語文教材,另一種是選修教材,教學中選修教材的作用是補充必修教材中知識內容,在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會忽略應用選修教材。在高中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進行群文閱讀時,應用選修教材是補充古典詩歌閱讀知識的最佳教學措施。
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講解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中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課程時,高中語文教師根據其古詩內容,可以選取選修教材中與其題材相似詩人辛棄疾所創作的詩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共同進行講解。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對這兩位詩人所學的古典詩歌之間的寫作風格進行對比,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兩位詩人的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傷感和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高中語文教師通過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深刻了解兩位詩人寫作的詩歌作品的整體風格,從而提升學生古典詩歌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的促進學生日后更好的閱讀古典詩歌。
2.2在教學中融入課外知識
隨著社會科技不斷深入和進一步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受到各大領域的認可和應用,教學領域中也不例外,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高中語文教學信息資料,找到與所教學古典詩歌同一個作者的其他詩歌作品或者內容相關的古典詩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其查詢教學資料進行探究和對比分析,是群文閱讀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實際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上將課外古典詩歌知識內容融入在教學內容中,可以促使學生閱讀古典詩歌的數量翻倍,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相似古典詩歌作品中深層次理解作者當時的創作思路,有助于學生鑒賞古典詩歌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語文素養。
例如:以高中語文教師講解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材中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這篇古典詩歌為例。高中語文教師在課程開始前,精心備課時通過互聯網查詢到李白在同一時期所創造出的另外幾首優秀詩歌作品,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這幾篇古典詩歌進行群文閱讀。這幾篇古典詩歌內容中充分體現出詩人李白詩歌中浪漫主義情懷和李白曠達瀟灑的個性,學生通過在課堂中進行群文閱讀,能夠深入感受到李白在創作這幾篇古典詩歌時的心境和思想感情,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到群文閱讀的同時向學生講解這幾篇古典詩歌當時的創作背景,使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古典詩歌中蘊含的知識內容。
2.3將多種閱讀類型相結合
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任何物件之間都有間接或相近的關聯,古典詩歌也是如此。將不同朝代、風格各異、不同詩人的古典詩歌作品進行歸納分類后,從中能夠探究出這些古典詩歌之間的聯系。
例如:在準備講解部編版高中必修上冊中詩人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這一詩歌前,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前認真備課,發現詩人王維的古典詩歌《渭川田家》與其內容相通都屬于描寫山水田園類型,可以在課堂上一同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課堂中對同一風格類型的古典詩歌進行群文閱讀,對這兩篇古典詩歌進行對比,感受到兩位詩人運用不同的寫作手法來表達出自己對于山水田園景色的喜愛之情,進而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積極性,有效的提升古典詩歌教學質量。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古典詩歌教學在我國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古典詩歌教學,將群文閱讀教學方式運用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能夠促使學生增加閱讀古典詩歌數量,構建科學完整的閱讀教學體系,使學生可以系統化的學習鑒賞古典詩歌知識,有利于提升學生對于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并且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不斷完善自身教學模式,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古典詩詞的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同時還能夠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對高中語文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侯志強.關于高中語文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有效策略的思考[J].漢字文化,2019(22):90-91.
[2]張世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的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6(10):51.
[3]賈超.如何加強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策略[J].才智,2016(20):105.
[4]詹碧容.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的策略探微——以“感悟杜甫的孤月情懷”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05):5-8.
[5]羅蓓蕾.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群文選擇例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8):50-52.
[6]馮廣建,王巧紅.群文閱讀“五步法”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中的應用例談[J].語文知識,2017(03):80-82.